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快乐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所谓“快乐”,是指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活动、快乐发展。 要想把快乐带入课堂,一方面要求教师做到以情施教、快乐交融,架设情感与认知互动的桥梁,以情促知,以知激情,以娴熟的教育技巧,使紧张的智力活动充满求知的乐趣,洋溢着美好的感情,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维,培育学生“求真、立品”的感情。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以快乐为主线,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作文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让他们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感受快乐。一、阅读积累是快乐作文的基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关键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首先获得知识,在用知识装备自己生活的同时,让快乐充满他们的人生。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怎能吸引学生的目光,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呢?我认为,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快乐融入课堂,使快乐遍布课堂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是新课程实施与扎根在课堂的根本。课堂上,以真为乐;学习中,以趣为乐;探索中,以智为乐。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科研选题的肥水沃土。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大道理虽然都明白,可是具体操作起来就有了差异,有人把教师为主导变成了“满堂灌”,有人把学生为主体变成了放任自流,结果是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入歧途。究竟怎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是需要我们化学教师深入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一个人应拥有的品德。不懂得感恩,就不会懂得人间真情,也体会不到真情带给人的温暖和幸福。政治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渗透感恩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王蒙倡导学生快乐学习。2004年,他在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读书节上,就时下中学生关心的一些问题与师生对话。他指出,中学生要“快乐学习”,只有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把学习中的被动变为主动。写作也是如此,很多作家都认为“写作是快乐的事”。一个人能用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的确是一种幸福。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却无缘这种幸福。  相似文献   

7.
高维迎 《教书育人》2006,(10):26-27
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服务是校长的职责,校长在办学中要体现服务功能,要有服务精神,把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职工,服务于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教育模式正在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为学生服务,为一切学生服务。教师的首要任务就变成了帮助学生强化主动性学习。一、强化主动性学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美婵 《教师》2014,(3):121-121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而我也执著地追求着快乐教学,快乐育人,做个快乐而幸福的教师。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进一步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关注人类的幸福,教育应把焦点集中在对个人的心灵指引上面。是的,教育的本源就是让人幸福、快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幸福感、快乐感,而作为教师也要快乐幸福地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落实教师主导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才能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教师的说教是不行的。把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认知过程,来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就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案符合教与学的实际,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师。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大学生公寓开展人性化服务,是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学习为主题的活动,把以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使管理者更加懂得人性化服务的科学内涵,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力和有效地体现为学生服务的实际效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可能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想达到学生快乐幸福地掌握终生受益的知识和方法,教师首先要进行自身的改变,努力打造幸福的语文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双方都是愉悦的,语文也成就了教师自身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黄丽君 《教师》2010,(1):12-14
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发展,学生才会得到发展;只有教师快乐,学生才会快乐;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幸福。教师是人.他不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他的学识水平有限,他的能力也有限,需要学校给他以成长的土壤,不断给他注入新的活力.不断给他力量与源泉.因此学校要把对教师的培训与对学生的培训等同起来,让教师与学生在学校这块沃土中共同成长。我们学校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提出了“把学校打造成为特级教师摇篮”的口号。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幸福感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孩子在学校是幸福的,他们的教师也应当是幸福的"。教师要成就学生的幸福,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的人。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湘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教师、课文、学生三者间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讲授《合欢树》的过程中,通过以听促读、以读促想,以情传情三部曲,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失去母爱前后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对母爱的感受和体悟。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上。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重点要做到: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搞好第二次批阅,培养“改”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让他们逐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培养他们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赖庆荣 《广东教育》2009,(6):116-117
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的人,因而琢磨课堂是必须的。但这种琢磨,不应局限在教材、课堂和教师,还应注重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尊重,课堂应是活的。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师是设计者,而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教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20.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一切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负责的最好服务,进而实现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幸福和满意,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