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半年多,朝鲜战场局势被迅速扭转,"联合国军"和李承晚部队从鸭绿江边被赶回了三八线以南,美国也被迫向中国提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尽管是谈判,但这场历史上罕见的停战谈判难度丝毫不亚于当时的战场。历时两年零十九  相似文献   

2.
1953年7月27日,随着《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60年过去了,当年亲历那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谈判的人也越来越少。今年90岁的郭维敬老人,就是当年参与板门店谈判的为数不多的健在者之一。今天,回望板门店谈判内幕,我们发现,和平来得如此艰辛和不易。  相似文献   

3.
李天印 《军事记者》2010,(10):28-30
1952年10月,刚刚成立两个多月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奉命开赴抗美援朝前线,在战场上用电影胶片记录了这段光辉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1951年7月10日,新华社以平壤电头播发了《朝鲜停战谈判举行首次会议》的新闻,报道了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于当日上午十时在开城举行的消息.在此之前,新华社相继播发了双方将举行停战会议的声明、往来电报等消息.这是新华社关于朝鲜停战谈判报道的开端.这场谈判前前后后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与斗争丝毫不逊于战场,其间的新闻战也同样十分精彩.  相似文献   

5.
《海南档案》2008,(1):21
2008年1月7日.热心市民唐玉江老人向天津市档案馆捐赠了两封珍贵的信件——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当年从朝鲜战场寄回的两封亲笔信。  相似文献   

6.
聂云 《航空档案》2005,(6):68-71
杜鲁门的最后核妄想 1951年7月10日,鉴于朝鲜战场的僵持局面,杜鲁门政府不得不坐下来和谈。朝鲜战场进入了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复杂局面。1952年,杜鲁门面临总统换届问题,又想到了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原子弹的问题。杜鲁门对原子弹的再次看重,实在是对朝鲜战场的无奈和失望所致。  相似文献   

7.
《航空档案》2006,(1):64-64
1951年2月16日,彭德怀命令在朝鲜半岛西线的志愿军阻击部队金部撒移至汉江北岸。在经过了四次大规模的战役后。中国军队急待补充人员和供给。3月1目,美军在骊州的第九军指挥部召开了作战会议,为不给中朝军队以休整和重编的时间,决定于朝鲜战场的西线、中线、东线发动全线进攻。鉴于上一次将战争计划命名为“石竹花”,而结果却是悲惨的失败的教训,新制定的作战计划这一次被命名为“屠夫作战”。  相似文献   

8.
朝鲜向日本提供被绑架者假“遗骨”事件,不但令日朝邦交谈判陷入停滞状态,更给朝核六方会谈的前景蒙上新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50年代的朝鲜停战谈判,是一场外交、军事、宣传等战线互相交错、配合的旷日持久的艰巨斗争。从1951年7月开始,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夕结束,谈判前后历时近四年。在这期间,美国为了从谈判桌上得到它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中采取种种手段,阻挠和拖延谈判。同时在战场上一再发动攻势,企图凭借所谓“军事实力”,对朝中方面施加压力,把美方的无理主张强加于人。美国还利用各种机会宣扬美方的所谓“诚意”,对朝中方面进行造谣污蔑。因此关于停战谈判的报道,是宣传战线上一场严重的斗争。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  相似文献   

10.
张小满 《兰台世界》2012,(13):43-44
"在本世纪的政治舞台上,邵力子是一位十分活跃而又非常特殊的文人"[1]186。他曾经有双重身份,既是国民党员,又是共产党员,是国共两党的元老。他参加了历史上国共两党多次谈判,特别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谈判。他极力促成两次谈判并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赢得了"和平老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中外贸易争端,多通过谈判解决。如近来被称之为“胸罩大战”的中欧纺织品争端,便因两次均公示为“双赢”的北京谈判平安渡过,而不是因为外国海关扣了我们的胸罩,便出动军舰,跨洋进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6,(22):12-12
韩国和日本6月12日在东京就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开始了为期两天的谈判。这是双方自2000年第四次谈判破裂以来,首次重回谈判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著名记者朱启平生前就职于香港《大公报》。曾报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最后决战、日本签字投降;报道了联合国一些重大活动;报道了朝鲜战争板门店谈判。他的绝大多数新闻作品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被公认为是当代中国新闻作品的上乘之作,有的被选为大学新闻系教材,有的被收入新闻作品选。 朱启平,1915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海盐县,1933年毕业于南京金陵中学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1940年,朱启平最初参加重庆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从1840年8月至翌年2月,清政府曾同英国政府分别在天津大沽和广东穿鼻进行了两次谈判。清政府的代表是琦善,英国政府的代表是义律。在广州谈判中,1841年1月21日义律宣称与琦善签订了一个停战协定。这一协定,后来被称为《穿鼻草约》。长期以来,由于材料缺乏,人们难以披露真象,对上述说法信而不疑。但是,琦善与义律究竟有没有签订《穿鼻草约》?英国档案馆所藏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交涉文书,汇集了琦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世界》2008,(8):15-15
媒体历来被称为“奥运第二战场”,奥运报道是媒体的一次检阅,也是一次较量。作为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对国内媒体来说,无疑是一次实现飞跃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1937年8月开始,蒋介石曾先后五次邀请毛泽东进行谈判。由于当时局势复杂,蒋介石的前四次邀请毛泽东都没有应邀与之谈判。1945年8月23日,蒋介石第五次邀请毛泽东谈判。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磋商,最后确定毛泽东赴渝谈判。  相似文献   

17.
盂令真 《大观周刊》2011,(45):137-137,87
1902年《英日同盟协约》的签订和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是近代东亚乃至整个国际关系史上两次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近代以来,列强在远东的矛盾错综复杂,本文主要分析列强在朝鲜半岛的利益争端,论述为何英日走向合作,日俄走向战争。  相似文献   

18.
1957年底,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并到志愿军司令部看望官兵。当时,志愿军政治部有一个京剧团,活跃在朝鲜战场上。这个京剧团的前身是在东北各地卖艺的戏班,东北解放后,他们集体报名参了军,成为“四野”的一个部队京剧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他们被编为志愿军京剧团。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对朝核谈判前景抱有乐观情绪,但在落实共同文件的过程中,更多涉及细节以及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将不断凸显  相似文献   

20.
正提到当代的宣传画,不能不提到哈琼文。他曾是军旅画家,随志愿军到过朝鲜战场;后转业到地方从事专业创作,画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两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宣传画家。在宣传画界颇具影响的张安朴先生曾说:"哈琼文是中国宣传画的领军人物,是国家级的专家,要上美术史的。"提到当代的美术史,不能不提到《毛主席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