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SARS到MERS,再到新型冠状病毒,果子狸、骆驼、竹鼠、獾、蛇、水貂、穿山甲……一个个地被确认或怀疑为病毒的中间宿主,而这些新发病毒的储存宿主或天然宿主,却指向了同一个目标—蝙蝠。的确,从来没有哪个物种像蝙蝠那样,携带了如此之多的致命病毒而自身却安然无恙。要真正认识蝙蝠,你应该了解下面这些知识点。  相似文献   

2.
正从SARS到MERS,再到新型冠状病毒,果子狸、骆驼、竹鼠、獾、蛇、水貂、穿山甲……一个个地被确认或怀疑为病毒的中间宿主,而这些新发病毒的储存宿主或天然宿主,都毫无疑问地指向同一个目标—蝙蝠。的确,从来没有哪个物种像蝙蝠那样,携带了如此之多的致命病毒而自身却安然无恙。要真正认识蝙蝠,你应该了解下面这些知识点。  相似文献   

3.
沙眼是一种討厌的慢性眼病。得了这种眼病,就会經常感到好像有灰沙进入眼里一样难受,甚至眼睛红肿,睫毛倒卷,视力逐漸减退,严重的还会双目失明。因此,如何战胜沙眼,就成了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課题。 現在,我們已經认識到,沙眼是由一种肉眼看不見的、比細菌还要小得多的病毒引起的。这种沙跟病毒一般是通过病人的手,通过洗臉工具如毛巾、臉盆等傳播开来的。近年来,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的同志們对这个問題做了很多研究。結果证明,要是把病人用过的毛巾或洗臉盆,用滾开的沸水澆一澆,就可以把沙眼病毒杀死;毛巾和臉盆用后晾干或晒干一小时,也能把沙眼病毒杀死;肥皂或肥皂粉虽然不能杀死沙眼病毒,不过,由于它們去污的效力很大,用它們来洗手、洗毛巾,仍然有助于减少传染沙眼的机会。假使用药物消毒,70%的酒精,只要半分钟就能杀死沙眼病毒。此外,他們也确定了一些治疗沙眼的有效的药物。这些方法看来容易,但是,要找到这些方法可不容易呀。半个世紀以来,科学家們从来沒有能够痛痛快快地作出这样的确切的答复。因为,过去沙眼病原究竟是什么都没有弄清楚。要是你和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的同志們談起这些防治沙眼的办法,他們一定会告訴你,他們所以能够提出这些办法,全亏得我国科学家們辛勤劳动,成功地分离出了沙眼病毒。而沙眼病毒的分离是經过了一段曲折而艰巨的过程的。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找到了病毒如何改变人类进化历程的证据。他们在139个基因中发现了400多种不同的变异,这些基因变异对人们是否容易感染病毒至关重要。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正>流言:前不久,北京连续出现两起输入性H7N9病例。一时间,有关预防禽流感的各种"警示"在网上热传,如"吃禽类会得禽流感""穿羽绒服会得禽流感",等等。这些都是真的吗?真相:专家表示,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中。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经妥善处理后的禽类  相似文献   

6.
人类基因组测序为认识生命现象以及疾病发生的物理基础提供和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库,为“基因治疗”以及其他分子治疗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蛋白质分子质量巨大,难以进入细胞,只能作用于细胞表面分子而发生作用;而基因治疗又往往有依赖病毒序列作为基因载体的弊病。这一切都限制了“分子治疗”的应用。而干细胞生物工程却没有这些不足。首先,干细胞具有自我扩  相似文献   

7.
正美洲大陆最危险寨卡病毒之所以能够走出非洲森林,主要因为该病毒通过伊蚊传播。最初很可能是从一只森林里的蚊子转移到了城市蚊子的身上,这为病毒打开了向都市人群传播的巨大空间。据统计有20多种伊蚊都会感染寨卡病毒。这些蚊子当中的两种被认为是当前疫情的主要传播媒介。一种是在热带地区分布很广的埃及伊蚊,它在南美洲是优势种;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8.
左颖 《金秋科苑》2013,(8):20-21
40%患者没有接触史 曾光在专访中提到:“现在有近40%的患者没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感染的?还是个谜。随着疫情防控,这个谜必须揭开!健康携带者会不会携带病毒有流行病学意义。现在只发现·例,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仍在全球传播,这场全球疫情使得病毒基因组测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青睐,并极大地扩大了全球对此类病毒监测与预警的能力。2021年11月,南非一家实验室的测序人员发现一个有50多个突变的病毒基因组,并首次发出警示信号,几乎在瞬间,西雅图、波士顿和伦敦的计算机都在利用这些数据做出预测:这种被命名为Omicron的新冠病毒变异体是个麻烦,它是一种可能逃避抗体的病毒突变体。科学家们借助于基因测序、  相似文献   

10.
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干嘛慌慌张张的?啊?!他怎么会感染艾滋病呢?明天咱们班将来一位特殊的同学,听说他是艾滋病患者!好像是输血感染的。艾滋病好像非常恐怖。那我们岂不是很危险?嗯!还是先请教一下教授爷爷,看看艾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那这些病毒都存在于什么地方?艾滋病病毒这么厉害!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 S”。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丧失免疫能力,引发各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人的死亡。我们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有出现症状的人称为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破坏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各种…  相似文献   

11.
春天意味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决定了春天的善变与诡谲。2003年的春天,我们曾因为“非典”而慌乱,但最终我们战胜了非典。走出了SARS的阴影。2004年的春节,SARS没有卷土重来,但一种可怕的动物传染病——禽流感却串入了国门。不过,这次,我们已经能够做到理性地面对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危害人类的病毒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是所有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有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苗、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蓝细菌(蓝藻);有真核生物的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小型藻类;还有没有细胞结构的各种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微生物由于个体小,基因组简单,有许多不同于高等生物的奇特本领和难以想象的特殊能耐。了解微生物的这些能耐对我们与微生物和平相处,预防它们的危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没有疫苗预防丙肝,所以了解哪些人容易感染丙肝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谁是丙肝的高危人群有偿献血者,特别是有献血浆历史者;1995年前使用过血液制品者;静脉内注射过毒品者;HIV感染者;接受过手术、输血、血液透析或介入性治疗患者;有不安全性行为者;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接触丙肝病毒的医护人员、急救人员等。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06-I0006
<正>世界卫生组织6日发布公报说,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未有证据显示病毒出现变异。因此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臆测。世卫组织强调说,研究显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触出现症状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感染性最强,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发现病毒,唾液与眼泪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不过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病毒,人们总是谈虎色变,因为这些恼人的小东西是我们的劲敌,给我们带来了流感、肝炎和艾滋病,无数的人因感染病毒而死去。几十年来,为了寻找对付这些微小怪物的方法,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在这场殊死较量中,  相似文献   

16.
1.重大突破——人类首次合成病毒成功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美国科学家没有借助任何活的微生物,仅利用邮购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和基本的化学物质,参阅从因特网上下载的技术资料,居然在试管中合成出了小儿麻痹症病毒。这是人类首次合成病毒成功!据介绍,这是人类第一次完全依靠化学途径成功合成病毒。“红色警报真的拉响了!”哈佛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巴里·布卢姆评价说,“这篇论文意味着更为复杂的病毒可以被合成出来,甚至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病毒也可以被合成出来。”其实,对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生物实验室来说,这个研究小组的工作纯属“小…  相似文献   

17.
郭兴 《百科知识》2012,(24):7-9
尽管导致人类艾滋病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多变和狡猾,但是如同应对其他病菌一样,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付HIV的攻击也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本领,这些本领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只是现在并没有被完全认识和挖掘出来。随着对艾滋病研究的深入,现在,研究人员已经从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外刊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实验室中复活了曾在1918年流感大爆发中夺走了5000多万人生命的1918年流感病毒老病毒相比与重生的病毒的杀伤力丝毫没有减弱。从科研角度出发,对于病毒的深入究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病毒的传播机理,从而找到应对之道,开发出针对病毒良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研究所培育出了经基因改造后携带了可导致呕吐和腹泻的病毒蛋白的土豆。20名志愿者生吃了这种土豆,结果他们不仅没有受到病毒蛋白的侵害,其中19人还产生了抵御  相似文献   

20.
边力 《世界发明》1997,(12):12-12
人类一直在同有害的微生物进行不懈的斗争。而在细菌世界里.大肠杆菌的某些毒素就是一支别动队,它们能隐秘又快速地致人于死地。大肠杆菌所产生的这些毒素能引起肠部剧烈不适、严重脱水.甚至肠出血,但人类从医学上却没有有效方法对付这些病毒.截至目前,人类尚无方法特殊、价格低廉的检测手段用于这些病菌的日常植测.仅美国每年就有200多人死于此类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