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孔径测量精度、效率,设计了测量范围在50mm~250mm间专用孔径测量传感器。该仪器综合了ARM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优点,克服了位移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位移量难以线性化等缺点,测量精度大大提高,并介绍了传感器的机械结构、电气原理,调试技巧。  相似文献   

2.
程磊 《内江科技》2010,31(10):92-92
本文介绍一种以单片机MSP430控制为核心,使用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为传感器,能实现较精确位移测量功能的位移测量系统。经测试该系统能对±20mm以内的距离进行精确测量,而且误差不超过0.5mm。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太阳能电池发电量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单片机和霍尔电流传感器TBC10SY实时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电流得出实时输出功率,然后经内部运算得到电量值送液晶显示器显示结果,从而实现对太阳电池发电量的实时监控,由于其低成本、低功耗、高安全性等优点,使其在离网光伏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霍尔元件的电磁场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霍尔元件的基本原理及电磁检测的基本方法,采用恒流源输入作为激励电流,使传感器的输出只由磁场的强度来决定.通过检测电路的原理总结与扩展,更全面的认识霍尔元件的检测性能,包括了霍尔元件的原理介绍,测量方法与电路,补偿电路.通过补偿电路来减小外界条件对测量的影响,保证测量的线性度,使得到的结果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质勘测技术的发展,对地质分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地质勘察工作中,从勘测的地质特点和工程施工条件,从岩土力学的相关理论和勘测经验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得出合理的岩土力学参数才能为工程地质服务。本文从地质分析实验的准备、地质分析内容、岩体探测试验的分析与方法、岩土力学参数方面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探讨地质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光纤智能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及其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该终端设备主要功能是就地完成电信号的采集,而后进行光化处理,并输出光信号,经光纤传到主控室光纤保护装置.在数字化变电站中,该智能终端与电子式互感器构成过程层,为间隔层保护设备提供最直接的电网信号.装置硬件组成包括电信号输入,电源、光化处理和光信号输出,除完成PT、CT信号的采集外,还可对多路遥信开关量进行采集.硬件平台的搭建,选用了TI公司的DSP2407作为CPU,MAX125作为高速A/D转换器,并采用HFBR1414作为电光转换输出.  相似文献   

7.
胡国良 《科教文汇》2010,(21):81-83
由差动变压器构成的测位移传感器,在其差动变压器的输出信号端得到的是交流电压,幅值反映了位移的大小,位移的方向难以简捷地反映出来。常采用相敏检波电路来处理,目的是使传感器最终的电信号既要能反映位移的大小,也要能方便地反映位移的方向。《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教材中介绍的相敏检波电路,仍未达到真正的相敏检波,只是把差动变压器的输出信号进行了比例处理。文章介绍并分析了另一种相敏检波电路。  相似文献   

8.
赵春雨  王俊飞 《大众科技》2011,(6):122-124,119
微机化改造后的液压万能试验机能实时、自动、精确地显示压力、位移等参数,并能在实验结束后保存实验数据和打印材料特性曲线,省去了人工计算的环节,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文章就其中压力、位移等实验参数的测量及实验曲线绘制关键技术和算法进行研究阐述,分析了高速实时工作、串口通讯、曲线拟合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数字式温湿度一体变送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低成本数字式温湿度变送器的设计方法,该装置具有串行输出与4~20mA模拟输出两种输出形式。应用表明:该装置测量精度高、功能全、免标定,可满足大部分工业温湿度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应用重物下落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时,精确衡量不同打击高度下脊髓损伤模型的致伤程度。方法:设计出一套脊髓致伤力测量系统,使用PLC控制三维移动平台以调节打击高度和打击位置,在撞击锤头部安测力传感器,实现冲击力的实时测量。采用便携式差分USB示波器采集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并应用数据采集软件控制该采集装置,使其能够捕捉打击瞬时数据。结果:该脊髓致伤力测量系统能在不同打击高度下对脊髓进行打击,并实现冲击力的实时测量。结论:实验证明,系统能够制作不同损伤程度的脊髓损伤模型,并能实时显示冲击力波形,并计算打击过...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制一个具有特定结构的涡流管,用之产生龙卷风式的水流旋涡结构,利用涡心的动态真空度,达到以热能形式提取真空能的目的。测量涡流管前后的温升及流量,可计算出水流获得的热能。该能量和电机输入的能量做比较,即可计算出涡流管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该实验确凿无误的获得了输出,输入功率比超1的结果,证实了利用旋涡提取真空能的可行性。测试了两种结构形式的涡流管来比较提取真空能量的效率,以探索涡流结构对提取真空能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梅溪河渡口坝水电站的左右岸坝肩存在着由于煤层采空区和软弱夹层形成的软弱结构面,所以评价坝肩的稳定性以及提出改善措施是保证渡口坝电站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基于完整的工程区地质勘查资料和岩土力学实验数据,合理选择岩土力学参数,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施加各类荷载并进行分析计算,运用超载法求解该工程的安全系数,位移突变法作为其失稳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线实时分析称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冶炼工艺过程中,只有实时分析成分,快速地响应成分的变化,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熔炼过程的动态控制和成分调整。为满足对于实时分析的急迫要求,本设计就是以量子力学和分析化学中的重要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光谱技术,分析熔体成分,提供吹炼过程中各元素含量的信息。利用激光激发产生各元素的特征光谱,由光纤将采集到的各分光谱信息传送至光谱仪,各分光谱信息可以图像形式输出;测量由光纤送至的辐射光强,转换成电信号,由计算机对采集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得到光谱信息与元素含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步距规是通过一系列测量面构成的、稳定的多示值实物标准器。它的材质一般多为陶瓷构成,因为陶瓷较为稳定、不易磨损且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形变微乎其微。其中对于有大量卡尺校验工作的实验室来说一般会选用卡尺专用步距规来校准两用、三用卡尺。校准卡尺专用步距规是依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步距规校准规范JJF1258-2010》的要求进行。卡尺专用步距规是专门用于校验卡尺的实物标准器。步距规对每两个测量面间的距离和平行度以及每个测量面的平面度都有技术要求。同时为了满足校验不同类型的卡尺,卡尺专用步距规的测量面的距离会分为内尺寸与外尺寸。例如300mm的卡尺专用步距规,步距一般分为51.5mm、70.0mm、101.2mm、149.5mm、191.8mm、201.5mm、291.8mm等,这对于卡尺专用步距规的校准来说会非常的繁琐。如果使用三坐标自动程序校准,只需要编写一次自动校准程序,就可以按照程序自动输出校准数据,并且校准程序还能够一直保持每一次的校准点都是在同一个位置上进行,更能准确的得到校准数据,可以更合理、直观地检查此步距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夹环摆块式圆管弯曲_模设计是用一副模具,在冲床上一次冲压过程中,同时完成坯料弯曲成U形和U形弯成圆形的两道工序.并且在直径小于φ40mm,逐渐弯成管形.这对柑同类似制件模具的设计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质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到详细设计阶段,乃至到工程运行的管理与监测,建设时间长,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用三维模型图形图像来表达、解释和管理如此庞大的资料比光靠数据库和图表图纸等传统方法多。建立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处理岩层界面与结构面组合关系,真实反映地下地质结构全貌,将为地质工程工作者分析研究工程地质现象和发现掌握岩土体结构规律提供一种崭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研究与开发现状,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初步开发与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验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测量了光波的波长,解释了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原理。实验应用了钠光、汞灯、激光等光源对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叙述了如何快速的调节出清晰的干涉条纹以及测量两虚相干光源间的距离,总结了用透镜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的间距的不足,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计算出相关光波的波长,并讨论了实验的相关量对实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岩土地质勘察工作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其相关的理论体系研究也就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应用较为广泛其而具有一定商业性的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和与工程建设有直接关系的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研究更是备受关注。现本文就从应用和发展两个层面,来对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和岩土工程理论体系进行简单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罗媛媛  李露露  严洪海 《科技通报》2021,37(3):30-33,39
目的:三维分析翼上颌区域的解剖特征对翼上颌种植的影响.方法:本项研究共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口腔科患者CBCT 104例,共208侧进行测量.结果:CT测量显示翼上颌连接部分高度平均值为14.72 mm,最小值8.26mm.宽度平均值为9.12 mm,最小值4.84 mm.上颌结节点与翼上颌裂最低点的平均距离为19.33 mm,最小距离为8.73 mm.颧骨下嵴延伸的线穿过牙槽嵴中央最低点与翼上颌裂最低点的平均距离为25.27 mm,最小距离为13.78 mm.结论:翼上颌区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数据在特定位置测量的值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每一个翼上颌区种植体的植入病例中,都应进行个性化的术前放射学评估和仔细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现有的地质滑坡的形成条件、诱发因素错综复杂,使用传统的测量手段存在实时性差,准确度低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滑坡预警模型。通过多个节点传感器综合测量得到滑坡发生的输入参数,对多组输入参数进行降维处理,并使用遗传算法调整输入层、隐含层以及输出层的权值和阈值,提高神经网络的训练精度,使得输出层的预测值更接近理想期望值。通过对多组神经网络的样本训练之后,对训练后的神经网络进行泛化,并将其投入到实际的应用场景,对地质滑坡进行预测分析。同时,搭建滑坡预警的信息采集显示系统,通过下位机多个节点采集传感器信号,传至主节点加以显示并在上位机监测软件实时显示。通过实验验证采用神经网络的智能学习算法,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神经网络对于滑坡预测的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