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全球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学科加强思政教育是强化国家认同、落实全人发展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融入思政教育能够赋能地理单元教学设计育人功能的发挥,落实地理高考试题思政的教学指向,激发地理跨学科协同思政的合力。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融入思政教育应关注生活资源,挖掘思政情境;分析课标要求,确定单元目标;设计基本问题,驱动思政融入;完成评价任务,反馈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2.
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科在思想方法、育人价值和课程内容三维向度上具有开展资源安全教育的学科优势。为实现地理学科与资源安全教育的有机融合,文章基于资源安全教育的融合性、现实性与综合性,构建了高中地理教学融入资源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融入区域资源开发实施地理主题式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在系统、有序、逻辑、规范的基础上科学地构建地理核心概念,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关联书本知识与真实世界,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涵养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地理学科育人功能.本文提出了融入区域资源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路径,并辅以教学案例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4.
区域文化资源对高职院校自身的定位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比专业技能的影响更为深远,是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虽然高职院校结合区域文化资源在资源开发、特色育人、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与人才培养融合程度不深、与教育实践融合渠道不畅、与人才培养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中的非遗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审美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凝练校园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要将专业群建设无缝对接区域产业群,企业文化有效融入教学实践,对学生实行“准职业人”的培养模式,将创业文化融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深度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中的产业文化,凝练办学特色,构建区域文化资源“1+1协同融合”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之区域教学中的适用性,解决其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育人”与“育分”偏离、课程知识与生活世界脱离、个体学习行为与生命价值体验背离等问题,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本文提出了融入区域资源变革育人方式的创新思路,形成融入区域资源,贯通教育世界、生活世界、学生个体成长世界的地理学科育人样态,从课程育人、资源育人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古诗词与高中地理的融合为研究对象,指出古诗词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必要性: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是落实教育部对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符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设计理念。基于教学实践,针对古诗词与高中地理融合存在的对古诗词的选择与解读会存在误区、把握不好学科融合的方式与尺度、对学情的调查研究不够充分等问题,提出教学改进措施:教师应该加强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自身水平;巧妙设置融合角度,古诗词与地理教学的融合要“因课制宜”;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古诗词走入地理教学的形式,为古诗词与高中地理的有效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是保护和传承民俗资源、丰富地理教学的有益探索。立足苏州地方民俗探讨民俗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与价值意蕴,并结合教学过程从提高教师民俗文化储备、增强学生民俗地理探究兴趣、挖掘民俗素材与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特色民俗地理研学、组织民俗文化校园活动等方面构建“五位一体”的实现路径,同时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例,科学设计民俗文化融入地理教学的案例,以期深化民俗文化融入地理教学,助力实现文化育人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依托区域资源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案例式教学,可在真情境、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世界相关联,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在明确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原则基础上,提出真实情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思路:区域资源—核心概念—融合—问题情境—教学实践—多元评价,并通过“水循环——圃田泽的前世今生”这一教学案例呈现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以期为真实情境下的案例式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文化成为教育界研究热点之一,推动教师探索地理课程文化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界定地理课程文化内涵,并据此开发课堂观察量表,选取高中地理优质课例进行课堂观察,总结了高中地理课程文化育人的现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注重情境创设,提高精神文化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深入挖掘教学素材,传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融入合适的地理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0.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明确地将地理核心素养列入指导方针,并详细阐述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本质,便于高中地理教师及时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任务。本文将从区域认知素养角度入手,从积极引入生活资源、积极落实地理实践、积极引用信息技术三个角度分析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有效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将绘本教学融入小学英语教育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促进课程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绘本与主教材融合的必要性,基于教学实践探讨了两者有效融合的原则,并通过课例阐明如何运用绘本开展基于教材的衔接式教学,深挖文本资源,以全方位育人为目标,有效设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乡土地理融入地理课堂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在“三新”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也纷纷关注乡土地理的教育价值,开发与教材相适应的地理素材和资源,探索将其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然而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对“三新”视域下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乡土地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五育融合”作为一个新议题,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其与高中地理课程相结合,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五育”之间的关系,对高中地理“五育融合”课程资源进行探索,加强对研学旅行资源、乡土教学资源、社区教学资源的开发,从中挖掘“五育融合”的育人资源,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体现地理学科特性的综合思维被纳入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关键能力。综合思维要求学生能够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认识、分析地理事象本身及其演变规律。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素养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也需要发展与创新,以适应综合思维素养对学生的培养要求。相比高中其他学科,地理学科兼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性质,更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朗朗上口、寓意深刻,且不乏蕴含丰富地理信息的诗句,这为诗词与地理教学相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融合德育的单元教学是落实高中地理学科育人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乌蒙山区可持续发展为情境案例,通过确立单元主题、构建单元德育指标体系、制定融合德育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真实情境的单元教学过程、开展单元教学的表现性评价等方面尝试融合德育的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科育德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要努力实践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地理教学评价的实践操作,应遵循地理教学评价的标准,包括地理课程标准、考虑区域背景差异;地理教学评价的方法是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陈晶 《考试周刊》2023,(4):141-145
高中地理课堂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融合手段不太灵活、融合内容不太丰富、融合节点不太适宜等情况。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可以以理念为先导,深刻认识思政教学本质;以素养为核心,深入挖掘思政教学元素;以学生为根本,精心设计思政教学案例;以实践为基础,合理调整课程教学育人体系;以生活为载体,创新地理思政教育融合。  相似文献   

18.
林红焰  吴兰  马晓燕 《中国教育学刊》2023,(S2):143-145+158
丰富、有益的社会资源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支持。化学学科与社会实践融合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凸显“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整合利用适合化学教学与社会实践融合的社会资源,设计并实施了多轮次、多类型、多学段的课内教学与社会实践融合的实践,构建完善了化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融合课程,设计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总结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课程思政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从课程思政核心概念、课程思政学术研究及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探索高中地理课程思政实践的价值及意义.认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实践有利于从地理学科角度探索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加强课程思政理念与地理教学理论的深度融合;有利于系统整理高中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强化地理教师的育德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五育融合”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中掀起了一片热潮。“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可以深层次地促进立德树人的有效落实,成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力器。小学科学教学应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设计融合化学习活动,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采用融入式评价方式,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推动“五育融合”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