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苏州市吴江区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提出并实践了区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吴江理性分析经济转型的要求,分析自身的优势,致力于"特色"、"课程"、"研究"与"评价"的"四转型",通过"四转型",实现了"四提升",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贯穿渗透于学校一切教育之中,与德、智、体、美相互交织、有机联系。如何"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让劳动教育从"单一的形式""课余的附属"向"综合的教育""生活的需要"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把劳动与德、智、体、美相结合,做好"渗透"的文章。探索实施了"任务单"驱动下的新劳动教育模式,结合校本实践,阐述了基本模型和基本案例,明确普高的劳动教育"路线图",让"软任务"真正成为"硬指标";也真正把劳动作为一种综合教育方式,作为一种发展个性和涵养品行的生活方式,落在人的生命成长和未来生活需要上,提升选择的成熟性、情境的适度性、过程的有效性和评价的民主性,使劳动真正成为托起"中国梦"的健康底色。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新内涵;发挥政府和市场双效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构建现代高等职业学校制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是内涵建设的新途径,四方面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才能取得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性要素之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多方面成就,但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也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必须突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保障性地位,全方位推进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主要挑战的基础上,从主动适应地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要求,强化内涵建设出发,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平台等诸多方面,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加快自身转型升级的思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苏州市吴江区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提出并实践了区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吴江理性分析经济转型的要求,分析自身的优势,致力于"特色"、"课程"、"研究"与"评价"的"四转型",通过"四转型",实现了"四提升",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有三层含义: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对生活的改造;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成为真正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即对教育场所的看法——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到处是生活,也就到  相似文献   

8.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高职教育要想实现自身发展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以产学合作理念推进产业人才培养,跟上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师资与产业转型对接,打造人才培养水平"升级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公民教育不仅要讲授和传递公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共生活的空间,通过公共生活的交互性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当代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私己生活"向现代的"公共生活"转型,这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学校公民教育应当依托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型,为学生建构出公共生活的实践平台。在具体的教育策略上,学校公民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公共生活策略,主要包括学校领域内的民主管理策略、社团自治策略,以及学校领域之外的"小社区"生活策略和"大社会"生活策略等,来培育和锻炼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民行动能力,提升学校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时代的产业转型升级频率不断加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求新善变的产业体系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知识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是打通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长效发展的现实之"惑",阐述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长效发展之"道",以期为现在以及未来进一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长效发展提供解惑之"策",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研究》2017,(2):42-47
本文从生涯发展指导出发,尝试将教师有意义的闲暇生活作为个体发展"促进因子",重新审视教师工作域中的专业发展。在平衡好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上,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到"整体人"的转型,探究以闲暇教育推动教师个性化发展,以期为促进学校发展研究提供一种新路向。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杜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学习是儿童生活与成长的方式. 学习始于生命的起点,贯穿于生命全过程.学习不是学校课堂的"专利",人的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在终身学习时代,无所谓"学前儿童"与"学龄儿童"之分,也没有所谓"学前教育"与"学龄教育".学前儿童、学前教育的概念若不"旧瓶装新酒",将会被早期学习、早期教育、0~6岁教育的概念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许多地方都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这是十分必要的.但一些地方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认识误区,由此带来行动上的偏差.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认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是教育的产物.随着人类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受教育,从儿童、青年人、成年人,乃至老年人,同时社会也需要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且受教育也由一种特权逐步成为社会和每个人的义务;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教育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已经从理想不断变为现实;学校开始成为全社会教育的中心,但学校已不仅仅是年青一代学生的"专场",转而面向社区、面向社会、面向所有需要的人服务;教育由为生活做准备,开始成为提升生活质量必备的一部分,也即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活到老,学到老"已从一些"学者"的思想和行为变为大众化的趋势……这就是我们感受到的终身教育的气息.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活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学校教学对网络游戏"深沟壁垒"的思路、方法与意义都值得怀疑与反思。其实,网络游戏与学校教学在模拟社会、交往互动、个人成长等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在吸引兴趣、寻找身份认同、持续激励、任务设计、可视化评价、合作与竞争等方面,亦能带给学校教学许多有益的启示。将网络游戏的精华运用于学校教学之中,实施一种与未来人类网络生存方式相适应的"网络游戏化教学",让学生沉溺"学习",比用苦闷的教育把学生"关"在学校里要有益得多。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种变化。基于此,文章从产业结构升级与创业教育之间的耦合性出发,分析在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新方向,从而论证在此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重要转型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硬件的提升,更多的是对以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深度反思、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理性调整为主的育人模式的转型与升级。高品质示范教育的改革发展应该包含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将"优化适合师生发展的优雅环境追寻释放师生潜能的高品质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将培养具有国家栋梁特质、学术大师潜质、君子情怀气质的学子作为最高育人目标,将以课程基地建设为主体的新海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积极营造师生品质擢升的"教育场",努力办好一所有温度、有灵魂、受人尊敬的高品质高中。  相似文献   

19.
倡导"适合的教育",让教育回归本质,体现以人为本,是职业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群建设、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具体实施中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学生为主体"的适用性,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从"建设与应用"为主的"1.0时代"迈进了以"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催生了智慧学校建设的转型升级。智慧学校的"智慧"样态,是以学习者的智慧养成为目标,在学校通过体制、机制的管理变革以及智能技术支持的学校环境变革,打造技术变革教学的创新场景,以促进和支持人的智慧的生成和体现。智慧学校建设应遵循区域整体设计与学校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智慧学校建设思路,探索基于区域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大数据分析整体构架、以学校作为建设主体、以课程整体变革为引领、以泛在深度的智慧学习为驱动的智慧学校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