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普传播效果分析——以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2019,(9)
气象知识的科学普及对于增强人民群众防范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意识、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基于笔者参加的2018年"华风杯"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及2019年福建省第三届科普讲解大赛,对气象科普讲解的选题、内容、展现形式及讲解人员的现场表达等因子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一次气象科普讲解中实现最优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科普讲解区别于其他一般的讲解,其难以掌控和运用。只有在充分把握科普讲解科学性、真实性等特性,注重撰写科普讲解词,以及讲解过程中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技能技巧,才能做好科普讲解工作,传播好科学知识,真正提高民众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郑霄阳  吴娟 《学会》2001,(3):8-9
目前我国的科普出版存在着选题面较窄,选题及内空平重复,印数普遍萎缩,科普作者青黄不接,科普编辑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笔者以为,在党中央及全社会都重视科普的大好形势下,科普出版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才有可能走出低谷,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4.
科普讲解是科学普及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过程.在推进科普社会化和创新科普形式的背景下,各地科技组织、传播机构积极创新,引入现场比赛、技能比武等形式,旨在提升科普讲解员的基本技能,提高科学传播成效,提升公众兴趣和媒体关注度.本文以科普讲解大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特点、传播作用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促进其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普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普形式的多样性上、科普内容的多元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本文将通过分析,归纳当今信息社会下科普展示的主要形式并总结出其主要特征和现实意义,以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医学科普创作的选题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作锦 《学会》2001,(12):27-28
通过医学科普创作宣传医学知识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阅读医学科普作品,可以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从而采取正确的方法防病或就医,避免受到江湖游医的欺骗和侵害.积极参与科普创作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所义不容辞的.但怎样的医学科普选题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编辑的青睐?这是医学科普作者十分关切的问题.笔者从事医学杂志编辑工作多年,现将如何捕捉、提炼医学科普选题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供医学科普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3月23日,云南省曲靖市科协举办科普电视教学片文字稿本写作培训。培训着重从科普电视教学片的制作过程、电视教学片文字稿本的内容和功能及文字稿本的写作要领3个方面进行讲解。讲解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播放电视专题片,  相似文献   

8.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普期刊有内容、品牌、专家、读者等多种优势资源,能够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必须探索新的机制,包括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动力机制、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协同发展的版权协作模式和刊网融合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机制。除此之外,还要为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政策、组织和人才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以《自然杂志》为例探讨了高级科普期刊在选题策划和组稿时如何打破文理藩篱,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方法和途径。高级科普编辑不仅应选择具有人文精神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来撰稿,还应选择有助于引导读者关注人文精神的科学研究内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当前,科普已成为学术界面向大众传达科学信息、提供各种科学导向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给学术期刊编辑参与科普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机会.科普期刊需要吸引学术期刊编辑的参与,以提高期刊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在科普这一领域,学术期刊编辑可以成为实实在在的参与者,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既可以作为编辑的角色,进行选题的策划和组稿,也可以作为科普作者的角色,进行创作.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有获得丰富信息的便利条件,因此,在做好其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学术期刊编辑参与一些科普工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科协论坛》2004,19(10):7-9
传统的科普形式主要是科普图书、科技报刊、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等。而互联网以其信息量大、查询方便、传播速度快,且具有全球性、实时性、交互性和多种媒体的表现手法,以及人们对科普形式与内容需求的变化,正逐步成为科普的新形式和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上网用户已超过8700万,互联网已被公认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满足公众获取信息、集各媒体多种优势的大众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2.
30年来的中国科普政策与科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描述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科普政策的演变历程,重点分析了科普研究的现状,涉及科普目标、科普主体、科普的市场化、科普定位等内容,最后简单点评我国科普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艳梅 《科协论坛》2013,(10):22-25
在阐述社区科普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海淀区社区科普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海淀区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近年来社区科普工作在管理体制、科普阵地、实施方式、科普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得到提升,但是还存在科普重形式轻内容、管理制度僵化、科普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强海淀区社区科普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黎明 《大众科技》2014,(7):275-277
作为国家4A级景区,广西科技馆在立足公益和科普教育的基础上,也承担着拉动区域旅游吸引力的责任,这对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给观众美的享受,广西科技馆尝试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科普展教工作中。科技辅导员参与的展品讲解、科普实验和科普剧中,有魔术表演、剪纸手工、童话故事、知识竞赛、化妆剧、布偶剧、话剧和歌舞剧等形式,任何一种形式都考虑到了和观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在科普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下,为探究我国微信科普的发展现状,从科学计量的视角对我国典型科普微信公众号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其科普信息在推送频次、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探究社交媒体时代科普信息在微信平台的传播路径。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号在科普信息推送方面有较高的活跃度,且不同公众号有各自的运营模式;在科普内容方面信息更加多元化,除注重知识的科普外,还传播文化、新闻等类型的相关科普信息;在科普效果方面,受众关注度与参与性逐步提高,整体积极向好,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国外不同类型网站科普内容的比重差异较大,门户网站科普内容占总信息量比重很低,新闻媒体的科学新闻是重要版块,英国等欧洲国家学术机构网站的科学传播内容丰富,政府部门网站为获公众支持而重视科学传播功能展现。国外网络科普注重受众细分;网络科普供给由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主导,网络资源以集成为主;传播方式充分利用Web2.0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科学媒介中心网站对公众科学意识的增强和对待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理性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将建设优质的网络科学传播资源平台作为我国网络科普工作的重心;大力促进学校科学课程与网络科普资源的相互匹配;创建中国科学媒介中心网站,为科学新闻深度报道提供权威来源;开展网络科普内容的监测与评估,促进网络科普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微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传统科普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以江苏科普转型为例,运用调查问卷方法收集了科普媒介、科普习惯、科普认知度、科普内容等一手数据并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科普工作的转型主要从顶层设计上加强统筹规划、推出高效科普产品服务平台、加强省市沟通协作、创新科普服务模式、培养复合型科普人才五个方面,据此认为应从科普传播途径的新老融合、科普传播内容的整合与共享、科普主体的延伸与拓展、科普基地的新型化与多样化等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改进。  相似文献   

18.
大科普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研”与“学”之间融合发展的关系,是科普研学教育面临的难题。文章以邢台市数字化天文馆为例,介绍了数字化天文馆设备、团队与专业的整体情况,从基础知识讲解、思政元素植入、活动互动体验、课程探究和科普赛事活动等多方面探究天文科普研学教育活动创新策略,在数字化天文馆开展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一套与中小学学科教学内容相互融合的创新方案,为其他类型数字化科普平台开展科普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妙贞 《科技通报》2004,20(4):371-373
高质量的稿源是确保期刊高质量的关键性、决定性因素.分析了当前科普期刊优质稿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科普期刊稿源开发的对策是:根据办刊宗旨和选题计划,有目的地组稿;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调动作者写稿积极性;精心设置栏目和目次页,对作者实行撰稿向导;抓好发行和广告征集工作,充实办刊经费,提高稿酬标准;创建特色期刊,扩大期刊影响力,以稳定作者队伍;悉心建设高素质科普创作队伍,开辟稿件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0.
科普场馆的科普人才为公众与科学之间搭起理解的桥梁,是科普事业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关键支撑和核心力量。本研究以重庆市科普场馆科普人才为研究对象,以人才培养与使用为主要研究内容,从科普人才培养与使用现状、问题、建议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分析框架开展研究。从分析结果来看,科普人才规模、人才结构、发展保障、服务成效和发展环境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理论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健全科普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多元科普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提升科普人才理论素养,进一步发挥科普场馆科普人才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