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协同创新视角下,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结构,对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展开系统动力学分析,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是由国家政策保障层面子系统、高校创业教育层面子系统以及产业协同培养层面子系统有机耦合形成的复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有效运行,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要有机配合,最终形成稳定的创业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系统,实现对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2.
协同是对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以高校为中心,配合政府、企业、其他行业等第三方机构的协同创新创业平台有利于发挥各方的专长和特色,为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最终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得以实现。分析了河南高校协同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优势作用,以及推动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中心良好运行的创新途径,以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素质,推动高校创新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成为推动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求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河南省政府一直都很重视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并不断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本文从发展视角探索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互联网+等对创新创业人才提出的要求,进而分析河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域重新审视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图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发展战略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领域逐渐展开并发挥作用时,势必联动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着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要素供给与培养需求的错位发展以及制度供给与大学生需求之间存有落差等方面的内在张力。通过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结构的协同供给、要素配置的补强升级、制度供给的合理优化,从而实现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困境的有效治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物流人才滞后于社会需求,物流服务模式的创新要求加强物流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笔者基于物流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多维度分析,以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为例,论证了竞赛活动聚焦效应、创新创业效应及扩散、发酵效应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驱动,建议从完善协同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等途径来加强物流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6.
开阔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对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校是我国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根据高校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创新创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可以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校内校外创业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全面推进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实践环节和保障措施五个角度探讨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立体网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分阶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的主要任务。结合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分析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的必要性,探析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提高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在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努力创建中国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体系,更好地培养、引进、使用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迫切需要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不断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国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也是其拓宽发展空间,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需求量巨大,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双创人才的培养,使其成为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文章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为对象,结合宝玉石专业发展现状,以"互联网+"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学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宝玉石专业教育的双创改革,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双创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宝玉石专业学生专业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的热情,实现宝玉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和"互联网+"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殷歌 《知识窗》2020,(2):91-9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对高校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我国基于互联网+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自主创业能力。本文基于对互联网+的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究,创新了我国培养公共管理人才模式,在教学中结合互联网+培养学生,以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公共管理者。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的任务之一。创新实验室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创新实验室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作用,提出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对加强国家创新和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协同创新能力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必然选择,通过中国、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对比分析,找出中国在培养创业型人才方面的弊端,在协同创新理论下,明确创业培训目标,重塑价值观,并促进大学内部改革,以加强他们的创新能力,营造自由创新氛围,加强平台建设,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创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还是纵深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该文分析了研究型专业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问题,结合“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目标,探索并构建了“讲授+研讨+实验+实践”四位一体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大学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实践,还可为高校研究型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设计和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电气类专业是一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工科类专业,传统的电气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企业的需求,现在企业需要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电气类专业技术人才。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现在高校都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本论文主要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能力素质、坚持大类培养,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双创能力进行阐述新工科背景下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希望为研究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校PBL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功经验,着力从人才培养现状、理论支撑与应用平台的搭建、模式的内涵及特点、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出发,尝试提出一种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PBL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有目的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合理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问题。从平台建立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教系统中的具体定位,提出基于平台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以及有效的创新创业活动实践方法与激励机制。以期能够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管理体系,为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际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重新审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力图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助力.从培养侧重点、要素变革和制度创新三方面阐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要素供给与培养需求错位发展以及制度供给与大学生需求之间有落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地方高校外向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本文在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外向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定人才培养战略、构建课程体系、创新联合培养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培养外向型创新创业人才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提出的战略要求,是高等教育面向未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重要意义,并且全面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高校构建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体系的要素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