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育王岭隧道破碎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山  张文君  邱波  孙浩 《科技通报》2019,35(2):195-200
隧道掘进穿越断层和节理裂隙破碎带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塌方、涌水突泥等灾害事故,为保证隧道穿越多裂隙带的施工安全,降低施工灾害发生的概率,施工前有必要对隧道进行超前预报。本文依托育王岭隧道,通过地质分析研究了育王岭隧道的破碎带发育特征,利用TSP超前预报系统、地质雷达和红外探水等物探手段对育王岭隧道的地质缺陷体进行探测,探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综合采用TSP超前预报系统和地质雷达可较为精确预报岩溶区隧道的破碎带发育情况,红外探水基本可以预报裂隙含水情况,其预报手段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目前全国第二长公路隧道——龙潭隧道应用实例,介绍了TSP203超前预报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并通过探测推断与实际对比,给出了该系统在地质方面的应用效果及其探测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对隧道内存在的岩溶、大体积含水、断层破碎带等具有较强的预探能力,施工预警能力好;但对于隧道内围岩的软弱变化、完整程度、含水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不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紫坪铺导流洞F3断层及其塌方段隧洞刑宅过程中所采用的大管棚超前预支护施工技术。该项技术对松散破碎岩体、采空区、塌方体及富水围岩进行加固处理,循环超前支护,成功地解决了恶劣地质条件下成洞困难的技术难题,为导流洞贯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隧道的长度和数量已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一个隧道大国,我们克服了大量的复杂地质、环境难题,如高压富水岩溶、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高瓦斯、软岩高地应力、第三系含水砂层、高原、高寒、高地震烈度、高地温、水下、城市浅埋等,取得了很大的技术进步,本文就铁路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超深埋长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准确探明隧洞前方地质灾害,是一项难题。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都将隧洞地质超前预报列为主要突破的技术课题。在锦屏辅助洞施工中,综合应用了宏观地质预报、长(短)距离仪器预报(主要是TSP和地质雷达)、超前勘探法等相结合的一整套地质超前预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隧洞的安全施工,可为锦屏二级水电站后面的4条引水隧洞及同类工程提供技术资料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千岛湖配水工程分水江穿江隧洞上覆岩体最薄处仅16 m,沿线透水构造发育,同江水连通。穿江隧洞的施工综合采用了超前地质预报先行、超前钻孔取芯和超前探孔跟进、钻灌一体机和常规灌浆手段并举的手段,顺利穿越同江水连通的破碎出水带。过程中未发生不可控突涌水的情况,最终安全、高效、快速的完成了穿江段施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ADU-07e电磁测深系统工作方式,从大地电磁法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数据处理、结合相关地质资料查明了铁路隧道横洞线路的岩体破碎带、富水岩体埋深和规模以及断层破碎带等,为横洞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资料。同时论证了该仪器的有效性以及大地电磁测深法在隧道横洞勘察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查明隧道洞身段地层岩性、断层破碎带宽度、破碎软弱含水岩体和岩溶发育岩体的埋深和规模,可预防涌水和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音频大地电磁法是工程物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探测地下埋深1 500 m浅地层电阻率结构信息。隧道穿越的地层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开挖面临较大的风险,结合铁路隧道工程勘察应用,采用该方法对拟设隧道进行探测,能够初步划分地层岩性,判释隧道洞身段断层破碎带的规模,初步划分隧道洞身段围岩级别和岩溶发育岩体。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探测隧道洞身段的不良地质体,初步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设计及线路方案的比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坛厂隧道是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三大控制性工程之一,长2085.16米,坛厂隧道进口地质极其复杂,位于浅埋地段,穿越软土,渗水严重,地表有岩堆分布,岩层极其破碎,进口段穿越150米的煤系瓦斯地段,同时穿越103米的断层带,带内岩体靡棱化严重,极其破碎,自稳能力差,施工中拱顶极易产生掉块、塌方现象。作者通过施工实践,详细描述了为确保断层带施工安全及隧道稳定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技术原理。结合大连市某地铁施工工程实际具体阐述了TSP的具体应用步骤,优缺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通过对TSP和地质雷达的具体勘测特点和实际得到的结果做出对比,得到了二者结合运用可以增加勘测准确性的结论。对以后TSP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勘测设备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矿井水害被列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如何及时准确的对掘进巷道前方的构造破碎带、裂隙发育段、岩溶带、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等富水性区域进行预测预报,对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巷道安全掘进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多年来地质界和施工工程技术人员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和物探仪器的不断改进,瞬变电磁技术凭借其体积小,探测距离适中、对富水区域反应灵敏、施工速度快的优点,成为物探超前预测预报巷道前方富水性的首选方法。淮南矿业集团某矿区17248工作面瓦斯2号孔封闭时发生套管断裂现象,因此属封闭不良钻孔。现1721(1)运顺施工至该钻孔半径50米范围内。为了确定该钻孔是否导、含水,矿方计划首先采用瞬变电磁对其进行超前探测,然后再进行钻探进行疏水验证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GDE“多步骤分析法”是意大利G.Russo博士于2008年提出的通过岩体块度Vb、地质强度指数GSI、岩体能力指数IC和RMR围岩分类系统构建的隧洞开挖响应和支护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施工阶段用于初步评价岩石隧洞开挖响应,也可用来选择合理的预先确定的支护断面类型和鉴别岩石隧洞中潜在的典型变形现象,使之定量化。该方法的逻辑顺序:(1)确定岩体结构;(2)确定岩体强度;(3)确定岩体能力;(4)评价岩体的自稳能力。本文将其应用到中东某地下工程交通洞进行初步分析,利用该方法针对性地确定了隧洞开挖潜在风险,提供了参数细节,提出了隧洞支护设计方案,并得到隧洞开挖响应的分析和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紫坪铺水利枢纽两条导流洞围岩集F3断层带、L9剪切破碎带、煤洞采空区、地质探硐及塌方松散体于一身,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岩层的差异性十分突出,加之隧洞临时支护过程中采用了众多的钢结构作为强支撑,这都加大了灌浆施工的难度。通过科学决策、有效组织,在灌浆管预埋、灌浆台车制造应用、灌浆参数的探求、钻孔与灌浆机具及施工方式选择与应用上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可靠的施工方法,克服了施工中地质条件极差、强度高、工期紧、交叉作业干扰大的重重困难,优质、安全、高效地完成了灌浆施工,为大江如期截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紫坪铺水利枢纽两条导流洞围岩集F3断层带、L9剪切破碎带、煤洞采空区、地质探硐及塌方松散体于一身,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岩层的差异性十分突出,加之隧洞临时支护过程中采用了众多的钢结构作为强支撑,这都加大了灌浆施工的难度。通过科学决策、有效组织,在灌浆管预埋、灌浆台车制造应用、灌浆参数的探求、钻孔与灌浆机具及施工方式选择与应用上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可靠的施工方法,克服了施工中地质条件极差、强度高、工期紧、交叉作业干扰大的重重困难,优质、安全、高效地完成了灌浆施工,为大江如期截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某隧洞隧址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特性的情况,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隧洞普渡河断裂带区域上覆岩体和隧洞开挖前方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并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解释,查明普渡河断裂带的空间延伸及与隧洞坍塌冒顶和衬砌破坏的关系,获得隧洞拱顶上方岩体开裂、坍落变形的位置、宽度及延伸等几何形态图象,同时提供隧洞下部的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王德文 《科技风》2013,(3):142-143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澜沧江跨越为单跨悬索桥,主跨为280m。本悬索桥锚碇采用隧洞式锚碇辅助岩锚的复合式锚固系统。锚碇位于悬崖峭壁上,表层岩体极为破碎,不稳定,施工难度大。本文介绍锚碇开挖、出渣等方面的主要施工技术。本方案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可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成本投入。  相似文献   

17.
巴汉木鲁位于大地构造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造山带上,是有利的成矿地段。本文勘查利用高精度磁测反应测区地质体的磁性变化,了解隐伏岩体、构造和含矿蚀变破碎带的分布,同时利用大功率激电反应地质体的电性特征,推断地质体的展布状态。结合地质资料,综合两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更准确的分析矿体的产状及分布,为后续地质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质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比较普遍,岩溶地区修建隧道,地质灾害是主要的施工难题。本文探究TSP超前地质预报等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水利工程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技术施工和工程质量的掌控方面也已经有所突破,但是。在水利工程隧洞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良围岩段的施工处理技术难题,因此,水利工程隧洞不良围岩的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则是关系到施工成败的关键一环。现在就结合水利工程隧洞施工中的技术经验,对断层、破碎带、塌方、胃顶、地下水涌出等不良围岩情况处理方案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银波铅锌矿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矿区地质条件,进行了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岩体的失稳形式主要表现为岩体顺片理面滑落;(2)矿区巷道破坏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破碎带型破坏;第二种为片帮型破坏;巷道破坏主要表现为沿节理面或层理面的片帮和掉块,沿节理裂隙等弱面出现滑移;(3)总体上该矿山的岩体是稳固的;得到的结果能够为进一步的采矿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