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重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运用思维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教学不但需要丰富学生的知识,还需注重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的主旋律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研究和探讨如何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从增强逻辑思维,构建知识图式;训练批判思维,深化学习探究;激活创新思维,实现知识迁移;关注求异思维,促进认知拓进四方面,阐述了增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给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素质的核心内容,思维能力在人类成长过程中成为我们着重关注的对象。如何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语文课堂,合理而全面地对他们进行思维训练,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她从学生出发,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较早地提出了思维能力与学生语文学习的相关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中直接体现出了思维能力的不足:有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语文考试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灵活的考题测试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养。分析试卷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是否恰当。以一道错题为案例,回顾近义词的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只有学会主动思考,养成发挥自身思维能力的习惯,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以语文教学应从"教知识"走向"教思维"这一思想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改变教学预案,从传统的"教知识",走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思维"。  相似文献   

5.
从"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为"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习惯,为"不教"也能自觉;"教"学生思考,为"不教"而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学习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培养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语文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文章提出重视创新资源的开发、学习主体意识的树立、学习主体能力的培养是基础;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关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核心.只有紧紧围绕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才能实现"为创造性而教".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是为学生今后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理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应当注重"把教材当例子"教学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效发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潜力,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的激发离不开教者语文教学手段的采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机械和程式化的倾向,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创新思维的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思维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受到限制。在语文教学中强制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定式进行直线推理方式学习早已司空见惯。要真正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正在现代的应试教育下,高中阶段学生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学校和语文老师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育方法,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开始注重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一、语文思维的特点语文思维是指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得到讯息,然后大脑进行思考探究,并结合实际给出自己的见解,适当的创新。老师作为学生的领导者,教育者,不仅仅只是向学生  相似文献   

11.
韦业利 《广西教育》2007,(11B):20-20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机械和程式化的倾向,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创新思维的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思维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受到限制。在语文教学中强制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定式进行直线推理方式学习早已司空见惯。要真正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非线性思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要对教情和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通过创设非线性教学情境、整合非线性教学内容、设计非线性教学活动、创新非线性教学训练等途径,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角度、更新的视角来理解文本内容,让学生展开具有深度的、灵动性的语文实践。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由于学生的主动思维在学习活动中的融入,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师分析讲解相比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融入,锻炼了学生多项思维能力,使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在原基础上得到了质的升级。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学课堂"理念的小学语文小组互学模式,倡导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互帮互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从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转变;并强调落实"真学""深学""乐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15.
在低年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为低年段学生在语文学习搭建这条"可视化"读路,训练学生思维,淬炼学生思维品质,提高阅读思维能力,让阅读变得简单、高效、有趣可观,最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生要能够"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又强调了学生要"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可见,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现实则是网络时代大众媒介的盛行削弱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生活阅历的缺乏和升学压力的逼迫局限了理性思维,学生主观上对语文学习的怠慢也导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彻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强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方式具体化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和复习教学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怎么教与学?有很多方式值得推荐。笔者进行全脑语文教学研究多年,一直关注语文教与学的思维结构,力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全脑语文团队研究者们在研究学理和调研学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学材开发,即基于知识内容、学习材料和学生三者"整体、关联、发展"的关系,从整体到细节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有创意的挖掘重组,实现"用教材教";同时,在建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学程,包括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具体要求,将课堂学习目标与单元学习目标以及学科学习的整体目标有机贯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思维联结学习、深入探究体验学习与反思具体运用学习,实现"学会学习"。基于全脑语文教与学的思维引领,我们重点关注学材开发和设计学程,以此启动智慧全脑,改变思维习惯,唤醒学习潜能。在学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坚持思维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孙鸣阳 《科幻画报》2023,(3):153-154
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巨大突破与创新之一。为更好地优化语文课程内容结构,整合教与学的要素,将“思辨”融入语文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思维理性。本文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与思维能力提升,探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价值,构建主题统整、文本研判、任务驱动、支架搭建、变式训练等思辨性教学路径,有效提高思辨化课程教学效果,展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