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教育部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将书法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书法是我国国粹,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书写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因此,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书法教师、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努力在提升自身书法水平的基础上,多指导学生书写,保障学生书写时间,提升他们的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书法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也是进行书法艺术的启蒙教育。搞好书法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书面作业的质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使学生在书法教学中受到美的陶冶,还为其良好心理意志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一、从"书法教学"到"书法教育"常言道"字如其人"。拘谨内向的人写出的字往往比较紧密、内敛含蓄;争强好胜之人,写出的字刚劲有力,锋芒毕露;活泼开朗的  相似文献   

3.
我县是省内外闻名的文化县,历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文化积淀深厚,有优良的书画传统,书法名人众多。依托这一优势,我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开发了书法艺术必修校本课程,确立了“书法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这一课题,倡导“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师生结伴在墨香中成长”的理念,力求使学科课程全面体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书法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升温,中小学墨香校园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高职院校因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往往忽略学生对传统书法文化的学习与传承。高职院校墨香校园的构建,面临着院校思想上认识程度不高、人才培养方案所限、教育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可以从统一思想、独立管理、课程改革、优化师资和整合资源等途径加以解决,从而有力保障高职院校墨香校园构建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正>一、书法艺术探源中国文字的起源要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书法与文字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具有深厚而鲜明的人文性。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与中国绘画同源,相辅相成,而且也是中国哲学、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书法实际上就是通过抽象的点画线条表现曲直迂回、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是糅合抽象和意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开展书法教学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一直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进校园的大背景下,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是学生系统接受传统文化的开端。书法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文化修养,培养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尝试借助古乐谱的识读抄写,转变传统书法课堂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书法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书法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达到书法能力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如皋高新区实验小学自建校以来就重视书法教育。近几年来,学校着力书法课程建设,多渠道、多杠杆引领教师秉承深厚的书法课改情怀;重视书法环境建设,校园处处洋溢着"书法美";将是否养成"写"的习惯,作为衡量学生书法水平高低的尺子,用"墨香"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华夏文明精髓的代表。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必须摈弃"重结果、轻过程、忽本源"的成人思维。基于儿童视角,重点阐述了小学阶段文化启蒙"自在宽容、自然润泽、自信多元"的书法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我校自2006年创成江苏省实验学校以来,选择并坚持把写字教学作为突破口,以特色带动全局,提出了"写端正的字,做有节的人"这一人才培养理念,不断营造浓厚的汉字书法文化研究氛围,形成集传统与现代、情趣与奥妙、课内与课外于一体的教学风格,努力让孩子把"人"字写大,把"人"字写优,实现学校墨香文化建设的育人目标:激发一种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培植一种兴趣——对祖国汉字书法文化的兴趣;养成一些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锤炼一种态  相似文献   

10.
林自然 《新教师》2020,(2):72-73
在传统的小学书法课堂中,评价比较单一,通常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且方式枯燥,评价范围笼统。因此,小学书法评价时常形同虚设,既没有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也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然而,书法教学是一个需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角色评价才是小学书法课效率得以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生由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阅历等方面原因,在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中思想波动较大、不稳定性突出,但可塑性较强。利用中学生生理、心理固有的特点,以学校为载体、从书法课程入手,可以让书法教育从传承传统文化开始,进而拓展到教育教学多层次领域,培养学生成为"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的时代接班人,让书法艺术成为书香校园中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书法艺术具有的教育魅力以及如何让书法艺术在中学教育、教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5月23日,以我校命名的市北区第十届"重三杯"师生现场书法比赛隆重举行。来自全区62所中小学的四百余名学生、一百余名教师参加了软、硬笔书法的现场比赛。该项比赛自2005年起,已连续举办了十届,参赛人数多达六千人次,成为我区一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书法交流活动,为全区书法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展示的舞台。十年来,我校始终以举办"重三杯"书法比赛为契机,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从单一书法教学延伸出"墨香怡人,习字育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体系,从单  相似文献   

13.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将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自信。立足语文与书法的关系,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性,结合书法教育的需求提出相应策略,以促进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俞兆兵 《成才之路》2020,(8):126-127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当之无愧的瑰宝,其以汉字为主要载体,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书法大家留下了经典传世之作,承载了历史之厚重,彰显了艺术之美好。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相依而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学生的书写现状,能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章对书法教育走进语文课堂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近几年官方和大众日趋热烈、高涨的书法教育进学校课堂声中,对书法教育的研究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和活跃,而书法的传统性对书法教学的科学性和现代技术教育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还难以融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教学平台的搭建、教学软件的开发研制和教育配套设施的完善,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书法教学中能还原传统文化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书法表现欲望;能扩大课堂书法知识的容量,增强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能清晰地展示书法技法的微妙变化,增强学生的技法表现能力;能丰富书法学习效果的评价,促使学生书法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近几年官方和大众日趋热烈、高涨的“书法教育进学校课堂”声中,对书法教育的研究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和活跃,而书法的传统性对书法教学的科学性和现代技术教育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还难以融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教学平台的搭建、教学软件的开发研制和教育配套设施的完善,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书法教学中能还原传统文化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书法表现欲望;能扩大课堂书法知识的容量,增强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能清晰地展示书法技法的微妙变化,增强学生的技法表现能力;能丰富书法学习效果的评价,促使学生书法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书法是我国国粹,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自古以来,中国人看书法,一字见心,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书法教育并非只是为了写字,也是为了陶冶性情,悟出做人之道。扬州市竹西小学通过墨香文化氛围的营造,专业师资队伍的锤炼,书法课堂的研磨,不断积淀墨香内涵,让书法融入学校的肌体和血脉,引领学生在书海墨韵中修身养性,为人生点亮人文底色。  相似文献   

18.
闫萍 《学周刊C版》2021,(15):79-80
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能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其审美能力。从古至今,每个时期都有非常优秀的书法大家,书法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故而在教学中应重视书法教育,提升学生的书法水平。文章对小学写字教学有效性与书法教育特色的实践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贯彻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靖江市城中小学深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以"书法育人,文化育人"为导向,以"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目标,以"育德、益智、健体、冶美"为核心,以创新的视角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结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之一,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学生不愿意沉下心来练习写字,练习书法。因此导致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令教师尴尬的现象:学生书写难看,字迹潦草难认,有些初中、高中的学生书写还不如小学生。因此加强对学生书法审美情趣的培养,指导学生回归祖国传统的书法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能展示传统中国书法的机会大多在语文课上实现,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