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两年前,我到一所学校给老师讲课,学校的一位中层教干和我聊起了他的教师读书计划。他说,他发现现在的教师都很少读书,他打算成立一个读书互助社,组织大家一起读书。我对他的想法表示认可,并和他聊了很多关于读书的问题。临分手时,他说他的信心很足,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在他们学校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过了一阵,偶然和他在网络上相遇,问起他的读书社,他说没到半年读书社就销声匿迹了,言语之中流露出了很多无奈。他说,他总算是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个体其实是做不了  相似文献   

2.
较好的学校     
《高中生之友》2011,(1):92-92
卓玛:我是个高中生,在市里较好学校的"尖子班"读书。现在我心情烦躁不安,因为我不想继续在这里读书了。我对老师很反感,他在这个学校是个不错的班头,可他总是在我们面前说别的学校的学生不好。  相似文献   

3.
读点书.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我想,一个不重视读书的语文教师,也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的个人成长经历也验证了这一名言。我写此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引领我们广大教师多读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能助你成长。借这次机会,回顾我四十多年来,读书给我人生带来的变化:读书使我从小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读书使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读书使我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6.
旦旦是我的小外甥,今年14岁,在北京的一所重点学校读书。 今年旦旦过生日,我没像每年一样给他买“惊喜”——我把不准什么具体物件能让他惊喜。我问他:“你想要什么?”他眨眨眼睛说:“小姨,你觉得如果我给斯皮尔伯格写一封信,告诉他我爱死了他的电影,你说,他会给我回信吗?”我当时立即想起了一个故事,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马上就给旦旦讲了。  相似文献   

7.
近期,与教师教研谈话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读书学习上应改变方式,特别是读什么书,怎样用书上的先进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有的老师说:“我读了很多书,但就是用不上。”还有的老师说:“我学习了很多方法,但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不起作用。”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呢?  相似文献   

8.
朱永新 《教师》2010,(10):1-1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山东教育》2004,(21):122-123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  相似文献   

10.
社团基本情况 我们学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教师社团,叫作“地平线读书社”.这个社团是由学校几位热爱读书与思考的教师自发组成的,以其自由、开放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热爱读书的师生. 而学生同名社团“地平线读书社”,正是以教师“地平线读书社”为榜样与依托成立的.社团成立于2014年9月,宗旨是“让阅读伴你一生”,迄今共有30位学生参与,累计开展过近40次活动,其中包括两次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一、制定实施计划,引导教师明确读书目标 所谓校本读书就是引导教师以团队读书为主,结合教师的自主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读书习惯,促进学校形成读书文化。为了扎扎实实开展读书活动,我校明确了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创建学习型学校,培养学习型教师,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指导,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于丹 《小读者》2010,(9):25-26
读书到底给我们什么?大家还会记得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的时候最后正好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当下,很多学校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很多师生成为课外整书阅读推广的践行者。但读书要想有收获,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极为重要。一、阅读指导课上,精彩纷呈,少时高效,学生钻进去跳出来,让厚厚的整本书变薄了。以读为本,让课堂静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14.
跑步上学     
“谁跑赢了,谁第一个跑到学校,谁就去上学!”这是50几年前我的奶奶对我的爸爸和我的伯父说的一句话,给予了看似很公正的裁决。我的奶奶有三个儿子,我的大伯父因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国家政策可以照顾一个弟弟读书,可是他有两个弟弟读书,一个是我的二伯父,一个是我爸爸。奶奶不想  相似文献   

15.
我从小就不爱读书,长大了依然如此。有一次,我对一位师长说,我这辈子什么事情都不怕,就怕读书。 人为什么要读书?答案可能有很多,不知有多少人同意我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想在这个文明社会里出人头地,他就需要熟悉,并能够一定程度上驾驭这个文明社会的游戏规则,而关于文明社会的游戏规则,在理论著述里容量更大。为此,我强迫自己读书,尤其是那些经典的书籍。  相似文献   

16.
一起读书吧     
<正>我始终反感"教师不读书"之结论。很多年前,在一份著名教育期刊上,读到一篇著名教育学者的文章《教师为什么不读书》,不免悻悻然。或许的确有不少教师不读书,但是如此堂而皇之用全称判断来指责"教师不读书",未免欠妥。在我工作二十年间,我接触过很多热爱阅读的教师。甚至有些教师痴迷读书,在家中坐拥书城,平时也手不释卷。读书,已成为这些教师的生活常态,如呼吸般自然。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的工作使我有机会走进很多学校。在交流中,管理干部谈到教师专业成长时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倡导教师读书,而且,不少学校的确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教师买书后读完可让学校报销开展写读后感、同读一本书活动等。可是,当我到图书馆调查,看了教师的借阅情况登记表,发现大多以教辅、教参资料为主。从问卷情况看,老师们认为自己读书时间少,没读多少书。从访谈情况看,老师们坦言自己读的书并不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读书社团——钟山书社(以下简称"书社")为例,介绍了成立书社的原因、书社概况以及日常活动和管理办法,分别阐述了书社对学生和图书馆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笔者以自己亲身经历书社的成长和发展,通过思考得出图书馆读书社团实践的一些启示,希望读书社团能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奎英 《吉林教育》2005,(10):43-44
确切地讲,我在读书方面是个落伍者。 30岁以前,我曾经固执地以为,人的成功主要靠的是天分。每当读到“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之类的关于天才的论述,我便很逆反地以为他们本来就是天才,便说天才微不足道。因了这个逻辑,我和许许多多的教师一样,除了课前钻研教材算是“读书”了以外,再无任何有意识的阅读。不仅如此,我还为“读书无用论”推波助澜,说过一些不该说的话。我很感谢2000这一年,我觉得这个“千禧年”对于我来说确实有些特别的内涵。这一年,我刚过30岁,不到5岁的儿子上学了,我的家庭也住进了新建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积淀学生的人生底蕴,擦亮孩子人生的底色。但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时常遇到很多教师埋怨说学生们对于读书没有多少兴趣,不讲究读书的方法,那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用心思考,融会贯通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