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国内外森林湿地和湿地植物的研究进展及研究前景,阐述了保护和研究森林湿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拉萨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春连  张镱锂  王兆锋  摆万奇 《资源科学》2010,32(10):2036-2042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拉萨河流域湿地30年(1976年-2006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评价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拉萨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02×104hm2,达8.8%,其中水域、高寒草甸以及沼泽湿地呈减少趋势,森林湿地和滩地呈增加趋势;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损失41.20×108元,年均损失1.37×108元,以气体交换功能价值损失量最大。生态价值的损失主要是由对环境调节起主要作用的水域、草甸和沼泽湿地的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大量研究表明,湿地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碳汇,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湿地碳汇功能有所减弱。污泥干化芦苇床是将人工湿地技术和污泥干化床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污泥处理技术,其结构是由浅层床体中的填料和芦苇等湿地植物组成。本文探讨了芦苇床的碳汇与碳释放受到温度、污泥、阳光等的影响情况,并针对芦苇床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青海科技》2021,28(2)
青海省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呈现典型的高原特点。在青海省生态系统安全以及农牧民生计的维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已有高原湿地研究和湿地保护案例等的分析,阐述了青海省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了青海省湿地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总结了适宜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为青海省湿地资源的保护、湿地变化诊断、湿地生态补偿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我国湿地的类型、分布及面积,回顾了我国湿地研究的进展及已取得的成果;论述了湿地在我国开发利用的现状,并着重分析了我国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并对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内陆高原湿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本文从学科类角度分析了我国内陆高原湿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具体分析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现状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湿地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分析了绿洲区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从绿洲湿地特征研究、湿地动态变化、驱动因子、绿洲典型湿地类型的研究、绿洲湿地保护与PRED可持续发展研究、绿洲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等几方面简要分析了绿洲湿地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破坏湿地的行为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理应受到法律的规制。上个世纪90年代,湿地的保护问题开始受到重视,保护湿地的观念也才开始在中国形成。就现有资料看,国内目前对湿地法律保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基础性分析,提出自己粗浅的认识,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之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生产力的区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在持续地提供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控制污染、蓄洪防涝、抗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和栖息地,它还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全球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刘红玉  林振山  蔡春晓 《资源科学》2013,35(9):1765-1771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之一。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湿地资源研究角度,通过查阅近20年来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系统揭示了我国湿地资源研究特点与学科特征,并通过与国际湿地研究相比较,阐明我国未来湿地研究发展重点与趋势。得出基本结论:①我国湿地资源研究具有区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国际性特点;②从自然资源研究的学科特点来看,我国湿地研究重点领域逐渐由湿地资源调查、资源与地理研究向资源与生态、资源与环境以及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发展;③我国未来湿地资源研究具有研究区域不断扩大、空间尺度两级分化明显的特征,研究内容上表现为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将成为新的热点与重点,研究方法不断由静态向动态过程、定性向定量以及机理性模型与新技术方法应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罡 《中国科技纵横》2010,(12):193-193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园林是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初步介绍了湿地园林的理念,总结了湿地园林的创新意义,并简单说明了湿地园林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绿洲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具体分析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现状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湿地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分析了绿洲区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从绿洲湿地特征研究、湿地动态变化、驱动因子、绿洲典型湿地类型的研究、绿洲湿地保护与PRED可持续发展研究、绿洲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等几方面简要分析了绿洲湿地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湿地研究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中的VIP维普中文期刊网1989年~2003年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自1994年~2003年间,以三江平原为关键词,同时包括挠力河和别拉洪河等三江平原典型流域湿地公开发表的湿地研究论文为对象,分别对其加以分析归类.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该区以湿地农业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为主;中后期以资源开发和自然环境变化为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和流域治理领域研究明显加强;2000年之后,从资源开发到湿地环境变化、湿地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湿地结构、功能、湿地评价、湿地研究技术与手段、湿地保护和管理等各项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明显拓宽.论文对三江平原湿地科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内容及其在国内湿地研究中的地位作了评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14.
筑坝在湿地恢复中的作用——以拉萨市拉鲁湿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拉鲁湿地筑坝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分析表明,湿地筑坝是一项经济有效、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湿地恢复技术,其优越性表现在它的简易性和低成本。筑坝能够迅速扩大湿地水面覆盖,合理配置水资源,为湿地功能全面恢复奠定基础。筑坝后拉鲁湿地水面从偏于西南低洼处,向较高的东北部扩展。在新增水面覆盖内,原有的湿生、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在2年左右时间内便被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为主的水生植物取代,鸟类尤其是水鸟的种类与数量随之增加。湿地景观明显改善,湿地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水面覆盖和水生植物增加后,牲畜的活动空间和可食用牧草数量减少,放牧压力自然缓解,促进了湿地保护。  相似文献   

15.
美国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分析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使不同国家的湿地保护制度研究能在统一语境下比较。首先基于科学计量学和系统研究方法筛选出公众、科学、政府和法律为影响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的四个关键要素,并依赖博弈论工具建立了分析美国湿地保护制度的理论架构。基于这一架构,本文对包括关键利益相关者、政策执行路径、政策工具和管理挑战等内容的美国湿地政策史进行了讨论。对美国湿地保护制度的演化进行了四阶断之划分:“西进运动”与全民开垦(1900年之前)、“水鸟保护”与公众参与(1900-1970年)、核心法律与科学研究(1971-1980年)和完善制度与新的挑战(1980年至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湿地保护制度中,公众是源头、科学是前提、有效的政府管治和将湿地保护的规则和与政策制度化是关键。通过借鉴美国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研究,本文构建了湿地保护制度变迁的“竹节模式”经验性模型,揭示了各动因之间的作用机理。虽然美国湿地保护制度也面临着公众教育、科学定义和政府管辖权等挑战,但中国的湿地管理者与政策制定者仍可从美国湿地政策执行的历史背景中吸取经验。同时本文的理论分析结构也可为自然资源及管理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中国湿地的特征及现状,分析了引起中国湿地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对中国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旨在为管理部门制定法规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铁在湿地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组成和含量对于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通过对最近几年我国关于湿地铁循环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发现湿地铁循环受环境因子综合作用,同时,铁循环对于湿地碳、氮、磷、锌等元素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我国天然湿地铁循环研究仍集中于东北沼泽湿地,在研究地域、机理和微观尺度等方面有待加强。铁是湿地中主要的氧化还原物质,其变化对湿地中的氧化还原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义。在湿地氧化还原物质研究中,对于碳、氮、硫等元素及其与环境因子间关系的研究广泛而深入.而对铁锰等金属离子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研究较少,对湿地中铁的研究又以人工湿地水稻土铁循环研究深入。近年来,我国湿地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待加强。本文通过总结最近几年湿地铁循环研究进展,期待为研究者总结我国湿地铁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欧维新  龚佳莹  叶丽芳  孙小祥 《资源科学》2010,32(11):2107-2114
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实质是人类在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利用上的冲突,湿地系统生态经济功能变化的动态评价,对协调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冲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生态位理论,界定了湿地功能生态经济位的内涵及其在湿地管理中的意义,构建了湿地功能评价的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盐城滨海湿地系统经历了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甚至丧失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且这种变化还在延续;②盐城滨海湿地系统在生态和经济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边界,在湿地资源的利用上,不存在适宜开发的湿地功能过渡地带,表明现有的"滚动"开发模式不是以湿地功能为导向,而是更多地依据开发通达度、开发成本等其它因素;③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矛盾,需要有科学的湿地功能区划工作来指导。  相似文献   

19.
拉萨河流域健康湿地与退化湿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高寒湿地分布区,高寒湿地也是我国特有的湿地类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的增长及农牧活动的增加,湿地面积、植被和土壤水分条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型土壤动物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群落间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拉萨河流域健康湿地和退化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高原湿地的监测及保护提供土壤动物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退化湿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高于健康湿地,退化湿地稀有类群极为丰富,由于退化湿地生境较为干燥,出现了蚁科、隐翅虫科、步甲科等动物类群。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健康湿地和退化湿地大型土壤动物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受生境中植被和土壤中含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藏高原湿地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众多大江大河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对西藏高原乃至全球气候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西藏高原湿地保护研究,对西藏乃至全球的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