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如何解决电池的安全性、容量、使用寿命和比能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唐致远教授承担的“大容量、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与开发,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容错控制技术,在理论研究和产业化过程中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大容量、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材料的制备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外部短路和过放电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以锂离子电池40Ah为对象,进行过放电测试;以锂离子电池5Ah为对象,进行过外部短路测试,测试结果证实了外部短路和过放电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影响很大。提出一点建议,防止锂离子电池过放电电行为发生;提出两点建议,防止锂离子电池外部短路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环境安全试验部分主要规定了电池的低气压、温度循环、振动、加速度冲击、跌落、应力消除、高温等与“环境”有关的安全试验项目,锂离子电池的低气压、温度循环、振动、加速度冲击、跌落试验后需要进行一次放电充电循环,以模拟锂离子电池遭受相应的应力后用户继续尝试使用该锂离子电池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过充电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因为锂离子电池在过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压和温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升高,释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出现热失控现象,进而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安全事故。本研究以锂离子电池5Ah为对象,分别进行0.33和1C倍率的过充电测试,测试结果证实了过充电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影响很大。提出三点建议,防止锂离子电池过充电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锂离子电池目前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安全上的隐患使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大规模储能的应用需求,锂资源分布不均也使其应用前景堪忧。钠与锂位于同一主族,具有很多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钠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而且钠离子电池快速充放电时负极不易析钠,安全性高。钠离子电池工艺、技术各方面也与锂离子电池相近,可以借鉴使用。因此,  相似文献   

6.
张利波  马洁  金伟 《内江科技》2010,31(10):55-55,37
通过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组分的分析,探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化成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将化成中电池出现冒烟、气胀、自燃等恶劣现象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改进措施:通过机理型分析出现极端情况的原因,消除人们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的疑虑。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系列锂离子安全性方面的事实,分析了电池在热冲击、过充、短路、针刺及不当使用如挤压、冲击和进水等状态下的爆炸机理,并提出了解决锂电池安全性问题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行规范中只考虑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以1C倍率电滥用的问题,提出基于非标准工况的长时间及高倍率电滥用测试策略,并应用于方形锂离子电池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其在电滥用条件下的温度变化与分布。结果表明,在方形电池底面绝热的情况下,温度最高点位于底面中心,最低点一开始在负极极耳,后转移至近负极的角点。随着时间增加,电池温升速率和最大温差增加速率逐步减小。相对于标准1C电滥用工况,文章所提出的非标准电滥用工况对于快速发展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电子产品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电池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人们最常使用的电池是锂电池。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相对高,而且自放电小,循环的寿命比一般的电池好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当前我国的能源与环境形势下,人们对电池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国内外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而且同时也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和锂离子电池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寿命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正>技术原理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件,隔膜的性能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内阻、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影响锂离子电池隔膜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隔膜材料的厚度均匀性、力学性能、透气性、电解液润湿性、化学稳定性、安全性等几个方面。(1)厚度均匀性:隔膜通常为二维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是保障锂离子电池组高效、安全运转的关键,伴随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以及其他电力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锂离子电池组的散热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文章针对影响锂离子电池组性能的关键方面——散热冷却技术进行系统化分析,介绍了传统冷却技术结构研究与改进以及最新冷却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新能源车企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而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被广泛使用。由于锂离子电池易燃,因此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直接能量来源,对整车的安全性和耐用性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使用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以热失控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安全事故频发,严重限制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因此,深入研究动力电池热失控机理并优化相应的热管理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现象出发,系统总结热失控的演化过程,阐明机械、热、电及内短路导致电池热失控的机制。基于此,本文全面总结目前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思路,并对未来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的策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实际的应用中与传统电池相比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如放电电流密度大,容量大电压高等参数特点,目前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各种用电设备中。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使用中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锂离子电池对过充电现象的敏感度较高,所以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的选用以及电池的制造工艺和电路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来降低或避免电池使用过程的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目前,PTC型热敏电阻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保护电路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在电路中加入PTC可对电池充放电的电流、电压等技术参数实时监测,有效提高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及使用能效。  相似文献   

15.
黄马超 《内江科技》2019,(9):114-115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近年来新能源电动车汽车受众多消费者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新能源电动车辆锂离子电池呈爆发式的增长,锂离子电池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上均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每年由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维护保养引起的安全事故频发,本文着重解决电动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引发事故问题。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性能以及使用效果高于传统的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电能以及质量之间的比值较高,具有良好的维持电能的作用。分析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充电特性,分析在不同环境温度之下的放电特性,对其进行分别的测试分析,可以确定锂离子电池的电压会随着电压的升高呈现恒定状态、电流会呈现下降并且保持恒定的趋势。在进行放电处理中,锂离子电池电压以及电流均会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环境温度是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已经渗透到电动车市场,并将进入电网储能市场。根据应用情况,经常需要在能量、功率、循环寿命、成本、安全性等各种性能参数之间进行调整,这使材料学面临严峻挑战。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以嵌入式反应电极和有机液体电解质为基础单元。为了提高能量密度或优化其它性能参数,正被大力开发的是基于固体电解质和锂金属阳极的嵌入反应和转化反应为主的新型电极材料。本文通过对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近期战略。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性价比,绿色环保,高能密度和良好的的循环性能等特点,而锂离子负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文本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Co、Sn、Fe、Ti、Mo、Nb基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旨在促进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发展与使用。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LIBs)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大量废旧的锂离子电池,这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鉴于废旧锂离子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含有可重复使用的有价值元素,许多国家已经在管理废旧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开发了许多技术来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以消除对环境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回收状态,并对其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沉淀法、溶剂萃取法、浸出—再合成方法、盐析法,旨在为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管理、科学研究和工业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利于回收所有有价值的组分、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高速发展,在电子产品领域具有不可预估的潜能。本文研究了引起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一些外部因素,包括锂离子电池的不良充放电制度、不合理温度区间及压力范围的影响,为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