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是中国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索科研人员激励如何影响科研产出、优化科研经费支出结构,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高等学校的科技活动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科研经费支出中人力资本分配对科研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科研支出中的人员费占比与科研产出呈现倒“U”型关系,放宽科研经费中人员费限制的措施出台提高了人力成本占比对科研产出的阈值效应,但并未加速或减缓人员费占比对科研产出的边际影响,可见政策可以改善资源配置结构与效率,然而科研产出本质上经由要素投入而产生;理工农医学科与人文社科的人员费在科研支出中的平均占比呈现出明显的差距,前者使科研成果产出最大化的极值点出现在19.50%附近,后者在41.51%附近。据此提出优化科研经费配置、提升人员经费效益、实施经费差异化管理等改善中国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大多数是竞争性的,容易导致科研经费分配的不均衡现象。如何准确度量经费分配的均衡度成为科研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基尼系数常用于刻画科研经费分配的均衡度,然而由于样本选择等原因,现有研究在使用基尼系数刻画科研经费均衡度时存在度量偏差。总结分析了度量偏差的2个来源,一是在研究对象层面上,现有研究多数是从机构层面来度量科研经费分配均衡程度,忽略了机构规模带来的影响;二是在统计口径上,现有的研究假设获资助科研人员即为机构科研人员的总体,科研人员基数的统计口径作了简易处理,造成了经费分配不均衡度的高估或低估。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度量偏差的形成机理和改进方法。以2011—2015年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获得资助的项目数据为例,计算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和科研人员的经费基尼系数,并对比分析了机构与个人层面、名义与实际科研人数对基尼系数产生的度量偏差。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机构经费分配较为均衡,而个人科研经费集中程度较为明显。以机构层面的基尼系数来表示中科院科研经费分配均衡度,低估了科研经费在科研人员间分配的不均衡程度;而传统研究中仅研究获资助人员间的分配状况,严重低估了科研经费分配的不均衡程度。  相似文献   

3.
正焦点: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回归"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但与此同时,如何改善被"关系"所绑架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改变急功近利的科研风气,还需要付诸更多努力。过去十年里,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了年均超20%的高速增长,而关于科研经费分配制度的争议却也日渐增多。焦点问题有二:一是,竞争性的项目分配体制被科学家与官员间的"关系"所绑架,  相似文献   

4.
正焦点:改革以竞争性资助为主导的科研经费配置方式,逐步减少或合并竞争性科技计划,加大对国立科研机构和大学重要研究基地的稳定支持,应该是下一轮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重点。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是我国研发经费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保障。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好中央财政科研经费对于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和效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分析美国联邦科研经费的分配概况为出发点,研究美国联邦科研经费的配置及管理模式,并具体介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联邦科研经费的竞争性分配方式和流程。研究发现:第一,整体上美国对其政府科研投入的配置及管理呈现出自上而下的两次分配特点,各政府部门以预算管理这种非竞争性方式获得可执行的科研预算是初次分配阶段,国家实验室、联邦资助的科研中心(FFRDCs)、大学和学院等科研机构通过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方式向各部门申请科研经费是二次分配阶段。第二,NSF借助价值评议的项目官自主决策这一竞争性方式配置其科研经费,极大地提高了经费配置的效率性和公平性。最后,对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的配置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对基础科研的资助普遍采取稳定性支持与竞争性支持相结合的双重资助体系。针对我国科技界普遍反映的“竞争性过度”问题,本文在开展广泛国内外调研对比的基础上,对我国稳定性支持与竞争性支持的实践工作进行了深度辨析。分析认为,该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不在于“经费”本身,也不在于“竞争”这一能发挥择优和激励功效的遴选方式,而在于国家级竞争类项目在各类事关科技人员成长的环节中影响力权重过大,同时机构自主使用的稳定性经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以竞争性模式分配,没有起到稳定性经费应该起到的培育和扶植作用。解决竞争性过度问题需要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构分类改革、科研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科技评价改革等多个方面协调推进,单纯增加稳定性支持经费并不是解决科研过度竞争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没有按照科研活动的需求来分配和使用科研经费,忽视了科研活动中对“人”的激励和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等.本文提出从源头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进行治理:一方面,按照科研活动的需求来配置和使用科研经费,改革科研经费分配体制,提高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另一方面,加强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责任建设,加大违法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成本,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进行学术共同体的自治,促使科研人员自觉自律地合理使用科研经费.  相似文献   

8.
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有助于打破严格的经费比例限制和管理框架,探索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方法,使科研资金更加符合实际支出需求。科研经费“包干制”对于充分解放科研活动生产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扩大项目负责人经费管理及使用权、深化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未来在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中应体现柔性化管理,促进科研经费优化配置和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条件,对研究经费实施科学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责任心;也关系到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周期、成果及质量。随着国家科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深感科研经费管理的旧模式必须打破。下面就此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大多通过竞争性渠道获得。科研经费分配依据什么原则,是重成果(科研生产力)还是重名望,是关系到国家有限的科研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分配、高校科研发展定位的重大问题。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发现在高校竞争性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经费分配上,名望的作用显著大于科研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省66个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独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为基础,分析了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科技经费、R&D投入、科技产出以及科技活动特点,对我省科研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蔡苇  符春林 《科教文汇》2012,(16):69-69,89
科研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综合能力的需要。笔者根据所在学校的现状和材料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从特色课程构建、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开放性实验平台搭建、课外科研训练方案和评价机制优化等多方面的应用型材料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方向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周志田  张利华 《科研管理》2002,23(2):18-21,32
本文在对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现状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这些公益类科研机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职能和国家目标达成的角度思考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定位问题,提出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应从扩大外部性和打破公益性科研成果垄断入手来实现其目标定位,最后,指出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方向是逐步向非营利科研机构转制。  相似文献   

14.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后勤改革模式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后勤改革的难点,分析了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后勤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针对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特定环境和特定服务对象,提出了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后勤改革模式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科院30多年来科研行政后勤改革的历程,对新时期中科院科研行政后勤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面对中科院“创新2020”科研行政后勤的使命与任务.提出了新思路与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大学变革的趋势——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李世超  苏竣 《科学学研究》2006,24(4):552-558
自中世纪创立大学以来,大学功能经历了两次嬗变,即先后将“研究”和“创业”作为新的大学使命引入,相应地也孕育了两种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模式:研究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本文尝试在分析研究型大学特征和变革趋势基础上,指出创业型大学是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是研究型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并将以其创业活动和实质性贡献引导新时期大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要融入国际主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初步分析了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 融入国际研究的主流的迫切性,以使在研究手段、方法和研究模式等方面尽快与国际接轨,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玉米研究的优先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参与式方法,对全国五个主要玉米生态类型区进行了玉米 生产的农民参与式评估(PRA),并通过专家对PRA所获得的玉米生产发展限制因素的分析和参 与式学术研讨,对不同生态类型的限制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玉米 研究的优先序。结果显示,干旱是未来限制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第一限制因素,也是我国玉 米科研最优先的研究领域。栽培管理技术和农业技术推广等是近期我国政府在制定相关玉米 生产与发展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普罗米修斯》2012,30(1):68-92
This paper seeks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ing controversy in Australia on the best way to deploy that country'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 & D) resources. It puts forward and discusses some policy options relating to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Australian R&D system currently underway,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search community and those responsible for the research policies.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comments on how overall objectives and priorities for R&D can be set, the need for evaluation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at is conducted, the need to develop a dialogue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over the setting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20.
新疆基础研究从具体区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体现自身特色,收到了较好效果。文中就新疆基础研究工作的特点及所取得的成效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以期探求深化地方基础研究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