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能就学——高等教育的新观念刘海波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长期困扰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问题是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感到有必要从另一角度思考,特提出因能就学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搞活教学...  相似文献   

2.
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李建忠一、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过去的二、三一年中,世界上一些国家私立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私立大学和学院的数量迅速增加,其就学人数的增长速度快于公立高等院校。许多国家的私立高等院校就学人数增加了数倍,例如...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前进的步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内各高校更为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选择来到中国求学。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正是促进我国同各国教育、经济、科技、文化交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前进的步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内各高校更为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选择来列中国求学。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正是促进我国同各国教育、经济、科技、  相似文献   

5.
<正>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学生高等教育就学地选择的影响主体仍然是家庭和社会网络,对于处在较低社会阶层的家庭或缺少此类社会资源的学生而言,可能在信息获取上存在劣势。现在,各类教育咨询会、招生宣讲会成为高校宣传招生的重要途径,但就学生的反馈来看,发挥的影响力仍然有限。政府和高校仍需要提高教育咨询会的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县级区划为标准对生源地、就学地和就业地进行四分类纵向划分,并以四川省成都市市辖区某地方高校为例,以历时15年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展开统计分析发现,通过高等教育实现的就业大多遵循向上流动或至少平行流动的逻辑,学生就学流向与就业流向共同影响着终极流向。从纵向流向结果分析,就学地就业和生源地就业是两种主要就业方式,来自四川省的生源比例和在四川省就业的就业比例在整体中都占绝对多数;但在四川省内部,就学时以成都市辖区为中心由内而外地圈层式递增,以向上流动为主,而就业时则以成都市辖区为中心由内而外地圈层式递减,以平行流动为主;最终,大部分学生通过就学和就业的综合作用实现向上流动或至少平行流动。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践中,我常能体会到,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好象有一道无形“门槛”横在他们面前。一旦跨过这道“门槛”,就越学越有兴趣,成绩提高很快。否则,就学得很被动和辛苦,很容易丧失学好物理的信心。那么,我们怎样来帮助学生降低这道“门槛”,顺利地将他们引入“物理殿堂”呢?下面就物理概念教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要真正实现“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提出的大力提升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就要先从当前国内高校的管理体制着手。文章回顾了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高校管理体制的现状,并将国内高校管理制度同国外高校做了对比。在结合自身现状和国外高校先进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改进国内高校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为进一步研究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中,研究方法使用的状况如何反映了该方面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价值。中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是思辨方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的主要方法,比较方法和多学科方法受到重视;不同之处在于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注重方法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国内则以思辨为主,定量为补充;在思辨方法中,国内的研究是以感悟性为主,而国外的研究是以比较和多学科为主;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在方法论意识和规范性上区别很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化接轨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走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与教育改革随之而来的高昂学费却成了他们跨入校园的第一道门槛。根据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资助政策,目前高校中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体的、完善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与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法律关系的两大主体,二者关系的和谐处理及纠纷的及时解决,关系到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比较和借鉴国外相关学说,厘清我国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构建高校纠纷解决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在解决高校与学生纠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非诉讼制度的完善,也要重视诉讼制度的适当运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与大学生创业产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创业教育和创业人才培养逐渐在许多高校进行实践和探索。高校已成为大学生创业孵化的基地,由于高校创业公司的运作和学生的就学年限等原因,创业产权问题随之产生。文章从创业产权问题的产生、基本原则、产权处理的基本方式等几方面对高校和学生创业产权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与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法律关系的两大主体,二者关系的和谐处理及纠纷的及时解决,关系到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比较和借鉴国外相关学说,厘清我国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构建高校纠纷解决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在解决高校与学生纠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非诉讼制度的完善,也要重视诉讼制度的适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如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评价 ,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影响。当前通常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容易被忽视。这与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目标有相当差距。国外已经有一些关于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研究成果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见到 ,大多是对高等教育方法或高校管理的评价和评估。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学习和高校教学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有利于倡导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学习评价原则、体系和方法 ,并结合北京…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横向扩大”就学形态一直占绝对优势,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顺利实现后大众化,进而向终身学习阶段转变,为此,亟须优化就学形态结构,努力扩大“纵向延长”。应用信息技术是优化就学形态结构的必然选择:可扩大民众参与高等教育的渠道;可促进高等教育发生全面深刻的变革;可有效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应用信息技术扩大“纵向延长”的现实途径:创新知识传播方式,扩大成人学生潜在学习机会;重塑教学系统,适应成人学生学习特点;创新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类型,方便成人学生灵活就学。  相似文献   

16.
浅析"入世"后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转变办学观念,尽快适应教育市场开放加入WTO后,教育市场将逐渐开放,它意味着发达国家将利用其高质量的办学条件、世界名牌高校的品牌和相对过剩的教育资源进军我国教育市场,采用吸引学生到国外就学和国外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到中国开办学校的方式,分割我国的高等教育产业,获取市场份额。适应这一变化的应对策略是抢占市场,提高竞争力。这需要我国成人教育在办学观念、体制和质量上快速转变和提高,主要指导思想是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尽快融入国际大家庭,熟悉竞争规则,主动参与竞争。其措施包括:1.打破或改革现有教学体制,繁荣办学模式,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矛盾与战略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与国家发展战略、人民群众的就学需求相比,依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高校层次分布及发展方向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高校办学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阶段性变化、高校管理缺乏必要的文化创新与学术规范环境、高校办学能力不能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多元化要求。实现未来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必须在若干方面做出新的战略选择:继续保持高等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充分扩大和利用各种非政府高等教育资源、加快建设适应国情和大众化需求的高校层次体系、进一步依法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大力促进高校探索和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受专业限制较多,通识类课程较少。而在国内受热捧的知名国外公开课程无一不是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课程设置合理,进入门槛较低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相似文献   

19.
中英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英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中英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不同,对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借鉴国外有益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文章着重比较了中英高校在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能力和重视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的不同,对如何改善中国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可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方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中弱势群体的就学与学习权益的保障问题将日益突出,建立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资助机制,关键在于积极主动地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争取社会资源的多渠道资助,积聚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资助力量,形成贫困学生的资助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