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高一的学生在国内时被其老师称为没有“学习头脑”,而到了美国以后,则被其老师称为“学习天才”。同一个学生,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的评价截然相反。由此,这位学生的家长说出了这样一席话:“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否定,后肯定。我们暂且称这种现象为“半杯水”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吴放老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1984年到美国留学,主修儿童发展与教育,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培斯大学教育学院任教,从事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为了了解美国的幼儿教育,在美国学习、工作的十几年中,吴放老师一直没有中...  相似文献   

3.
上课了,语文老师说要给大家念篇文章《从美国回来的变化》。读之前,老师先要我们猜猜作者回来有什么变化。大家像炸开了锅,有的说:“头发染成棕色了。”有的说:“变成富翁了,美国人花钱肯定浪费大,作者回来肯定变阔绰大方了。”老师让我们静下心来听。老师读完后,教室里安静极了,因为我们听到的和原来想的恰恰相反。文章说的是一个叫大卫的年轻人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变得“小气”了。以前,他买什么东西从不问价钱,想要就买;现在买一双便宜的拖鞋竟跑了好几个鞋城。以前,吃饭总要到星级宾馆;现在回来请朋友吃“麦当劳”。是什么使…  相似文献   

4.
妈妈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进修。今年6月初,我也来到了洛杉矶,在Calahan小学“陪读”。同广州芳村小学一样,读四年级下半学期。我刚到这个学校时,一点也不习惯。班里的同学有黑人、白人和黄皮肤人,美国人居多,还有德国人、加拿大人、日本人、韩国人等,大家都讲英语,我几乎一句也听不懂。老师是位典型的美国女士,她讲课,我不停地打哈欠,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既听不懂,也不知该怎么答。上数学课时,只要上了一千的数,我就不知道怎样回答。老师很理解我,从图书馆里借了一些学前班的英语读物,允许我考试时看。别的同学考试,我就看画书或玩电脑的游戏碟。美国的学校很自由,当你考完试或不考试时,你就可以在老师的范围里,想干什么干什么。  相似文献   

5.
佚名 《阳光搜索》2005,(6):56-56
在美国的学校里,对老师最安全的称呼是教授(professor)。若知道老师的姓,亦可称呼为某某教授。但不要称老师为先生(sir),尤其是对女老师。因为她们可能会介意。也不要随便直呼老师的名字,除非老师告诉学生可以这么做。  相似文献   

6.
高子阳 《江苏教育》2000,(12):30-31
读了《江苏教育》2000年第6期朱玲老师的章,笔认为,我们不仅可以借鉴朱老师中所述的内容,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思考美国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写作?他们是怎样认识作、写作的?从高刚的《从孩子的作看美国的小学教育》及其子高翼的章,从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等章、书籍中可以看出美国98%的孩子喜欢写作,但是,  相似文献   

7.
说“提问”     
拉比是20世纪最卓越的美国物理学家之一,当记者询问他成功的原因时,他说小时候放学回到家他母亲通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今天问了什么有用的问题了吗”。有一位留美教授深有体会地说“在美国往往没有一堂课,教师可按自己的意志随心所欲地发挥,必须随时应付突如其来、轰炸式的学生提问。”而在我国,课堂敢于向老师提问的学生不多,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就更少了,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学生被老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一步又一步地走入老师设好的问题陷阱中。  相似文献   

8.
美陈屹 《教师博览》2005,(12):35-36
这是美国迪斯尼2000年评选出的优秀老师朗&;#183;克拉克的故事。 从未想过做老师的朗&;#183;克拉克,起因是由于一位小学老师突然去世。其间换了五六个老师,还是无人能接管下来。这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读书     
前几天回到老家,见到邻家的几个伯伯、伯母,他们让我有时间帮助教育教育她的孙子孙女,告诉他们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听了她的话,我突然想起我的一位老师讲述的一件事:这位老师在耶鲁大学读书选修了中国历史文化课,遇到了一位美国人,后来熟悉了,了解到这位美国朋友是辞去了收入丰厚的工程师工作,专门来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我的老师就跟他打趣说:“那你毕业以后的收入就大不如以前了,你会觉得后悔的”,没想到这位美国人一本正经地说:“我受了教育,个人得到了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我的…  相似文献   

10.
邓梁 《中学教育》2006,(6):51-51
在南京一所小学。一个美国女孩和一个中国男孩同时患了重感冒。于是班主任老师通知了学生的家长。中国孩子的爸爸很快打的赶来带孩子去了医院。美国女孩的家长则在电话中问老师:“孩子的腿有问题吗?”当得知腿没有问题时,他只说了句,那就让她自己回来。  相似文献   

11.
近日,有网友在新教育在线网站“教师之友论坛”贴出了一份问卷调查,来自甘肃的红霞老师、来自江苏的点精老师以及来自美国旧金山的旅美方博士分别对问卷做了回答。下面是有关详细内容。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1日下午,经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介绍,美国富布赖特学者AmyWerbel女士受邀访问深职院,在留仙洞校区德业楼206阶梯教室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从艺术角度看美国文化”的学术讲座。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共有150多名学生及部分老师聆听了讲座。  相似文献   

13.
去年 8月底,在美国小学开学的时候,我读到一篇《美国的小学教育》的文章。该文介绍了不少美国小学的情况。  如美国小学每一个班级约 20~ 30人,除一个导师外还有几位负责不同科目的老师,一位助理妈妈在固定时间帮老师整理教室,制作简单教材,做蛋糕、玉米花,维持秩序等。在学校活动、运动会、游园会、参观动物园、工厂或博物馆时则邀请较多的家长同行。  美国的教科书没有全国统一教材。因此,图书馆有许多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读。学校给看书多的学生颁奖,不管任何年级,每星期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还可借书回家。  学生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14.
于浩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境贫寒,但自小聪明,读书成绩独占鳌头,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高中毕业的于浩由于成绩斐然,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但必须自己负担高昂的学费,倔强的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去美国。  相似文献   

15.
上学期,我听了几节来自美国的年轻志愿者斯卡特老师讲授的英语课,别看听不大懂,倒有些异样感受。置身课堂,甚觉轻松。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不时被斯卡特的诙谐幽默引来阵阵笑声。美国老师大概在课堂上穿着很随便,当斯卡特身着一身没系领带的宽大西装,像个大男孩一样打着手势笑嘻嘻走进教室时,那热情劲让人很想上前去和他握握手。  相似文献   

16.
闲暇之余,曾读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的一所幼儿园里,老师让孩子画画,孩子们可以自愿地向老师要画纸,画完一张可以再要一张。  相似文献   

17.
两个多,近三个月的暑假,美国高中生回到校园。 第一节课,老师都说些什么? 第一节课,大部分老师是上“纪律与要求”课,无论是哪一个科目都如此。  相似文献   

18.
一个美国网友问我,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有什么不同?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但后来仔细想想,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还真的有很多差别。1、考上大学。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注:美国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大学是“严进宽出”。)2、向老师发问。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故意向老师发问,美国学生认为坐得横七竖八才能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中国学生则为装懂而不向老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还认为坐得端端正正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3、解题方法。如果老师…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是“课标”对5~6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本学期,我校聘请了六位美国老师进行每周一次的英语教学。这既为学生近距离接触美国老师,提供了一个平台;又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一种资源。半学期下来,学生耳濡目染了美国老师的教学,切己体验,感同身受。感性素材的累积,使得“我眼中的美国老师”呼之欲出。导写过程一、“煽动”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聊一聊师:欢迎同学们,利用选修课的时间走进周五“聊天室”。今天的话题是——我眼里的美国老师。生:美国…  相似文献   

20.
有一则案例上说: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老师要求他们画一棵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副画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