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据说“韩”字的来历,还真少不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活说北宋庆历年间,也就是公元1041年,时年20岁的王安石赴汴京赶考,途经马家镇马家员外大门时,只见门上挂着一盏走马灯,右门楹上贴有一幅对联的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看了赞不绝口:“好对!好对!”但一时又无法续对下联。马府管家见有一公子模样的人激赏楹联,急忙进屋禀报,待马员外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的踪影,原来王安石忙于赶路,已匆匆离去。王安石在汴京的考试非常顺利,交了头卷,为此主考官特意传他去面试。考题是现场对联,考官指着大堂前飘扬的飞虎旗随口念出了“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的上联,要求王安石答出下联。王安石马上想起了马员外家门前的半副对联,立即以“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相对。主考官见他才思敏捷如斯,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2.
双囍临门     
《家教世界》2011,(12):48-48
北宋时,一个叫王安石的年轻人因才华横溢在当地颇有些名气。这天,他正赶去参加科举考试,他路过马员外家门口,恰好遇见马员外嫁女儿,门口有一副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谁能对出下联就可以娶他的女儿.王安百觉得这个对联出得真好,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一位姓谭的员外,膝下有一儿一女。虽说谭员外在当地是有名的富户,但他很贪心。谭员外家雇有三个人:一个是教书先生,一个是专管种地的田头,一个是放牛娃。为使这三人实心实意地为他家卖力干活,谭员外决定抛出一条“美人计”。这天,谭员外将教书先生、田头和放牛娃一起唤到客厅,先对教书先生说:“你把我儿子教得能考上进士,我就将女儿许配给你为妻。”教书先生应声“好吧”便退下了。谭员外又对田头说:“我家的田地农活全靠你,来年若能多打30担谷子,我的宝贝女儿就嫁给你了。”田头说声“行”,也退下去了。谭员外看了看放牛娃,嘿嘿笑了…  相似文献   

4.
学习语言,标点不可小瞧。句中标点的有无,常常导致句子意义的不同。我国民间关于标点符号的趣事就很多。例如明朝年间,江南才子祝枝山就曾巧玩标点符号奚落一财主。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年除夕,一位财主请他题写对联。祝枝山写道:“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看了大恼,原来他是这样断句的:“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他怒责祝枝山。祝枝山却笑着说:“怎么不吉利呢?那是你读得不对。”于是他读道:“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被捉弄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还得连声说写得好。汉语如此,英语…  相似文献   

5.
学习语言,标点不可小瞧。句中标点的有无,常常导致句子意思的不同。我国民间关于标点符号的趣事就很多。例如,明朝年间,江南才子祝枝山就曾巧玩标点符号奚落一财主。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年除夕,一位财主请他题写对联。祝枝山写道:“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看了大恼,原来他是这样断句的:“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他怒责祝枝山。祝枝山却笑着说:“怎么不吉利呢?那是你读得不对。”于是他读道:“明年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相似文献   

6.
学习语言,标点不可小瞧。句中标点的有无,常常导致句子意义的不同。我国民间关于标点符号的趣事就很多。例如明朝年间,江南才子祝枝山就曾巧玩标点符号奚落一财主。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年除夕,一位财主请他题写对联。祝枝山写道: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字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2007,(12)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请你给上面的对联标上标点符号,一种标法意思肯定,另一种标法意思否定,赶快来试一试吧。神奇的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9.
练习三课题对对子。要求按照现代文的对偶要求,为一些话配上相应的词和句子,完成对子。指导要点 (1) 讲一则对对子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明朝有一个学士,姓解(xie)名缙(jin)。小时候他很爱学习,传说他家对面住了个姓王的员外。王员外家里很富有,家里种了一园的竹子,逢人便夸。解缙听了很讨厌,总想嘲弄他一番。有一年春节,解缙在大门上先贴了一副对联的上联:  相似文献   

10.
巧点标点     
<正>从前,有个地主想夸耀自己的财富,于是过年时请人写了一副对联:养猪大似象,耗子已死完;酿酒缸缸好,作醋坛坛酸。古时候的对联实际上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引文中的标点是后人根据作者的原意加上去的。当没有标点的对  相似文献   

11.
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增字、减字、断句、对句等方式,使其原意向反面转化。运用了逆转修辞格的对联,我们称之为逆转联。逆转联有褒有贬,诙谐有趣。明代大学者解缙是写逆转联的高手。一次,他的一个朋友有意跟他开玩笑,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解缙看完,便在上下联后各加了三个字,改为:“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改后的对联巧用谐音字“贤”、“道”,使原对联意义得以升华,让人耳目一新。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以忠节自命,曾在厅堂门框上亲撰一联,曰:“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后来…  相似文献   

12.
标点趣谈     
我们都听过很多秀才们利用标点符号惩戒残暴、贪婪、吝啬的贪官污吏、地主恶霸的故事。比如,某秀才为一克扣顾客的酒楼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下联为: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并边写边念:“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酒店老  相似文献   

13.
传说某年春节,皇帝一时高兴,要上街看热闹。在文武百官的前呼后拥下来到街上,只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张灯结彩的街坊。皇帝对家家门上的大红对联很感兴趣。他逐一看去,细细品味。猛见一家门上贴着一副叫皇帝也吃惊的对联:“惊天动地事业;数一数二人家。”皇帝越看越生气,真是好大的口气。于是传旨武将,将这家主人抓来审问:“大胆刁民,你敢称数一数二人家?”这家主人慢条斯理地回答:“启禀皇上,小民的儿子是朝廷执法卫士,有谁犯了王法,带到金銮殿打板子,都是我儿子打大板,一边打一边数:一、二……这不是数一数二吗?他执法使棍时,“砰砰”有声,连…  相似文献   

14.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一部分,它是为文章更好地表情达意服务的。在中英文两种语言互译过程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够协助文句表达细腻,微妙的思想感情,从而使译文透彻,入理。标点用得恰到好处,能够使语气显豁,呼应自然。吕叔湘先生说得好:“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一个独特的作用。”留心的读者会发现,一篇好的译文,译者在两种语言转换中,必然要推敲标点的使用,精当地妙用标点,以臻译文的完善。请看下面一例:  相似文献   

15.
出生于80年代的何员外,写《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纯粹是无心插柳,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和文学风马牛不相及。何员外是搜狐校园论坛上海理工大学版的版主,当时只是为了吸引人气,写一些幽默搞笑的短篇文字贴在论坛上。在一本卡通杂志工作的师姐看了后觉得非常不错,建议他创作长篇的、有完整情节和主线的小说。何员外酝酿了一段时间后,决定以两个人约定毕业那天失恋为主线,用无厘头的写法描述了何乐、丸子、山贼等几个大四学生的“无聊生活”。而女主角取名为桃子,是因为“蛮喜欢陶晶莹的歌”,桃子的大名也就叫“陶晶”。何员外…  相似文献   

16.
现在,在我们周围,有一部分同学写作文、做句子时,常常不加标点符号。有的全段没有几个标点,更有甚者只在文末加上一个可怜的句号。有人说:“只要把文章写好了就行,标点加不加没关系。”,“是写作,又不是加标点!”其实不然,一篇文章的好坏,标点符号起了重大的作用,它能使文章条理清楚,读起来朗朗上口。一篇文章题材好、内容生动,如果没有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读起来便会杂乱无章,摸不着头绪。  相似文献   

17.
有一年除夕,一个姓钱的财主请祝枝山写春联。祝枝山心想:这个钱财主平日搜刮乡里,欺压百姓,今天既然找上门来,何不借机奚落他一番?于是,他吩咐书童在钱财主的大门两旁贴好纸,挥笔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人们看到这副对联,都这样念:“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钱财主听了气急败坏,知道是祝枝山故意辱骂他,于是到县衙告状,要求县令为他作主。县令派人传来祝枝山,质问道:“祝先生,你为何用对联辱骂钱财主?”祝枝山笑着回答:“大人差矣!我是读书人,无权无势,岂敢用对联骂人?学生写的全是吉…  相似文献   

18.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在对联中嵌入数学知识,能产生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下面撷取几幅,以飨读者。两位数学老师喜结良缘,因为他们的爱情之路十分曲折,有人撰赠一副意味深长的喜庆对联:“爱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另一副贺联是:“恩爱天长,加减乘除难算尽;好合地久,点线面体岂包完?”含蕴丰富,读之令人感慨不已。民国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窃国大盗袁世凯假称“人民拥戴”,竟恬不知耻地演出了称帝的闹剧,有人便为他写了一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此联上联隐去了“八”,下联隐去了“耻”,…  相似文献   

19.
寻常词语的艺术化是指把寻常词语创造性地运用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读者对该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事物、人物的特征、行动的理解,使其产生不寻常的表达效果。 据说有一次汪精卫做寿,有人给他送了一副对联:“昔有罕见之才,今具盖世之德”.汪精卫十分高兴,叫人贴在大堂之上。殊不知人家借“罕见”和“汉奸”,“盖世”和“该死”谐音,巧妙地将其联缀成意,写成对联来痛骂他这个卖国求荣的汉奸。这种将词语如此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艺术化地加以处理的方法,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20.
八个叠字联     
温州江心孤屿,是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孤屿上有一座江心寺,那是宋代的建筑。山门上挂着一副奇特的对联。上联是“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是“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8个“朝”字和8个“长”字叠在一起,在对联之中实属罕见。令观赏的人都要吟诵一番。念对了的颇感其味无穷。念错了的则难解其中的含义。据说,这副对联是南宋状元王十朋作的文字游戏。王十朋家境贫寒,当时借居于江心寺读书。老和尚见他默默无闻,瞧不起他,想把他赶走,一时又找不到借口。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