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高校德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要明确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含义,认识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必要性,讲求以人为本德育的方法,避免出现一些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现行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的科学理论,是从哲学层面对人作的深层次的思考。高校生命观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坚持以人为本,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运用于高校生命观教育中就是最大限度的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生命观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其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云南教育》2008,(24):26-27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支持,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难题。德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长期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德育长期性、持久性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生的追求;幸福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德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因此,我们必须反思传统德育观,坚持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情感体验,为人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代世界教育思想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语文教育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本价值,就是地坚持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目的观,语文教学策略观和语文教学方法观。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理念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就是树立教育发展改革观.教育创新观、新的教育体制观、宏观的教育时空观、教育服务产业观、适应性的质量观、德育为先的育人观、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以能力为重点的素质观、多维度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相似文献   

8.
道德的滑坡不能归咎于以科学主义导向的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具有德育价值:科学知识能够拓展人们的道德领域、促进人们的道德完善、培养人们的道德品性,科学知识的负面作用能促使人们进行道德自律。科学知识德育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者明确的德育意识、适当的教育方法以及德育对象对科学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各个领域,因此,在教育领域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本文主要论述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主要从重视主体性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怎么做到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以人为本的教育中,德育处于中心的地位,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形式的丰富与泛化,我们的德育建设也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构建起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德育观,这一点不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更引发了社会性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顾梅 《广西教育》2008,(32):15-16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才能全面提高班级的德育效果。“以人为本”,就是在管理的全过程中,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以学生为本,把“人”这一要素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并使其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是高校提高德育实效的终极目标。目前高校德育人文关怀不够,应在科学性观的指导下,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关注和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德育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教育现状,需要加强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以人为本,个性教育,网络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可持续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郭现军 《教育探索》2012,(7):126-128
构建大学和谐德育体系,必须遵循德育内容与德育目标相统一、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统一等基本原则.构建大学和谐德育内容体系,应坚持大德育观,应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和审美教育为基本内容,从而使之能构成一个科学而完善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这既是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德育理念人性化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要造就德育主体,造就具有自主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基于这样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我们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着力营造尊重…  相似文献   

16.
德育过程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坚持针对性原则,把人生观和职业理想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坚持教育影响连贯性和一致性原则,把德育过程贯穿于高职各学科教学之中,坚持受教育者主体自我教育的原则,把养成教育作为高职德育过程重要方式,是实现德育过程并最终达到高职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这个核心理念的理解可以从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中得到诸多启示。人的本质观是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逻辑起点,它为以人为本提供了必要性论证和内涵支撑,指明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学德育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生态学的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动态平衡观为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目前大学受教育者主动性不够,教育者德育观面临挑战,教育内容不够贴近现实以及教育评价机制偏机械化等原因,需要我们通过培养德育生态意识,完善德育内容和确立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等途径去实现大学德育生态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正>新时代的学校德育,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强调课程育人。而一所学校的德育课程实践,则体现出教育者的育人精神与时代担当。德育课程实践是教育者宽广的教育视野的体现。视野决定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视野往往决定学校德育的创新高度。正如斯宾塞所说:“在教育你的孩子时要进行你自己较高的教育。在心智方面,你必须学好那门复杂的学科,那就是在你的孩子、你自己和社会中所表现的人性和它的规律。在道德方面,你必须经常发挥你的高尚情感而控制那些较低级的。”即教育者需要拥有丰富、开阔的教育视野,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品德形成规律,系统建构与实施德育课程。学校的直接德育课程、间接德育课程及隐性德育课程,都淋漓尽致地体现着教育者的儿童观、课程观、教学观以及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应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将做人、做事、做学问合而为一,倡导大学生的自律观和终身学习观,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德艺双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