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读者专题讨论,是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 60年代前期,人民日报曾多次开辟读者讨论专栏,讨论各类重要问题。以《正确的设计从哪里来?》为题的讨论,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讨论之一。这次讨论从1964年12月7日开始,历时4个多月,出版了28期讨论专栏,发表读者来信来稿120多篇;配合讨论,报纸发表了两篇社论和多篇短评。讨论期间,读者来信来稿达2000多件。上海解放日报等地方报刊与这个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闻界对我国报纸等新闻媒介是否具有商品性、市场性,如果有,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本刊特开辟专栏讨论,本期发表唐跃培同志的论文《试论报纸的市场性》及一篇资料,希望引起读者关注,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3.
1991年初,《致富报》在一版辟出专栏,开展“怎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大讨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各地干部群众都以浓厚的兴趣撰稿参加讨论,共收到来稿、来信数百件,发表60多篇。许多读者来信反映,这一讨论抓住了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些报纸都设有《读者来信》专栏。这个专栏一般都很受读者欢迎。但是,感到有个不足之处,就是提的问题不少,“回音”却不多。例如一封批评信,读者的一个建议,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5.
报纸上的读者来信,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新闻体裁。据了解,报纸上的读者来信专栏或单独发表的来信,往往较之某些一般的新闻报道对读者更具有吸引力。群众为什么爱看读者来信?一个因素是,读者来信大都是读者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是在现场目击的事实,广大群众读后有亲切感。更重要的原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和《答读者》近来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又增多起来了,许多报纸都辟了专栏刊登读者来信。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翻开一些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其中好像有一个为大家所共同遵循的格式。从  相似文献   

7.
美国报纸的评论体系大体上包括了Editorials(社论)、Op-Ed(社论版对页)、Columnists(专栏文章)、Readers'Opinions(读者来信)四种主要形式。其中,基于社论重要性之上,整个社论版被看作是报纸的灵魂和心脏。它在解释问题、引导舆论和提供信息并使读者得以就当下议题做出判断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美国人对社论的重视程度从社论的发表数量上也可窥斑见豹:《纽约时报》几乎每天都会发表三四篇社论,《华盛顿邮报》的社论每天也稳定在两三篇左右。同时,专门的Op-Eds(社论版对页)和Readers'Opinions(读者来信)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8.
河北日报的《群言堂》专栏,是在读者中较有影响的专栏,开办至今已有10年。去年以来,我们把这个专栏作为报纸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的重要阵地,从版面上予以重点保证,从而使这个专栏在读者中的影响日见其大,作者队伍也日见其多。从来稿看,每天不下十数篇。这些作者,主要是本省的,也有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江西、江苏、河南、山东以至黑龙江的。这些作者,有新闻工作者,也有在职或离退休干部、教师、解放军指战员,还有工人、农民和大中学生。许多读者来信,对于编辑部开办这个专栏提出意见、建议和鼓励。河北省轻工业厅离休干部张泽民来信说:“《群言堂》是反映群众意见的专栏,是党依靠群众治党治政的舆论监督阵地。文章能快言快语直谏不讳地提出应兴  相似文献   

9.
中央和地方报纸,都辟有《读者来信》专栏。唯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专栏办得较好,已成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专栏,不但篇幅多,坚持每周的星期六有一整版、星期三有半版多,而且各版经常刊登《来信》外,还以丰富的内容,精心的编排吸引读者。各种小专栏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3月份开始,解放军报《思想战线》版开辟了一个新栏日——《大家问大家答》。这个专栏和读者一见面,几天内就收到三千多份稿子。到去年12月,该专栏已跟读者见面二十二次,回答了十一个问题,发表了五十多篇答问文章,收到四十多封表示欢迎和鼓励的来信。某部“全体干部战士”来信说:“这下可好了,我们在生活中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拿到报纸上同大家一起讨论、辨明是非了。”广东湛江  相似文献   

11.
凡是报刊上专门登载某类稿件的一部分篇幅,统称为专栏。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专门设有一个社会服务处,相当于现在的群众工作部或读者来信组,报纸版面上设有“社会服务”专栏,同“副刊”共占一个版面。当时的“社会服务”专栏,相当现在的“读者来信”专栏。为社会服务,也就是为读者服务,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社会服务处除通过报纸联系群众之外,每天还要接待不少来访的读者。“社会服务”专栏除回答读者法律、医药、寻职、求学等方面的问题外,还为读者代购书刊、车船票等。河南日报1949年6月1日创刊后,设有读者来信组,报纸版面上辟有“大众往来”专栏。1954年一年内,“大  相似文献   

12.
郭洁  萧云 《军事记者》2008,(9):29-29
为提高报刊与读者的接近性和参与性,很多报刊都开设了读者来信的专版或专栏,军队报刊也不例外。读者来信专版专栏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编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报刊的贴近性。但我们也看到,目前有的读者来信版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稿件多为记者、通讯员来稿,忽视来自最基层的读者声音;有的读者话题过于分散,  相似文献   

13.
河北日报的《群言堂》专栏,是在读者中较有影响的专栏,开办至今已有10年。去年以来,我们把这个专栏作为报纸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的重要阵地,从版面上予以重点保证,从而使这个专栏在读者中的影响日见其大,作者队伍也日见其多。从来稿看,每天不下十数篇。这些作者,主要是本省的,也有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江西、江苏、河南、山东以至黑龙江的。这些作者,有新闻工作者,也有在职或离退休干部、教师、解放军指战员,还有工人、农民和大中学生。许多读者来  相似文献   

14.
这篇千字左右的消息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首都和全国许多报纸纷纷在显著位置刊登;全国广大读者议论激烈,纷纷投书发表自己的意见。消息发表三个月,读者来信却仍然不绝,新华社有关编辑案头摆的这方面的来信已有二尺多高。一篇报道为什么能在读者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用读者的话来说,是因为这篇报道反映了人们当前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何克服国家机关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园地里读者来信这朵花越开越盛。近几年来全国评选的好新闻,读者来信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安岗同志说:“在社会主义报纸读者问题的研究中,第一位重要的应该是研究读者来信。”如何经营好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以我之  相似文献   

16.
培养农民读者参与意识,是增强报纸可读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怎样培养、诱导农民读者参与办报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把读者来信专栏当作一座沟通采编人员和农民读者情感的桥梁。农民读者碰到了疑难问题需要解决,或感谢党和政府给他们的关怀,或揭露基层的歪风邪气的来稿,如果编辑人员置之不理,无疑会给他们的心头浇一瓢凉水;反之,如果热心解答,当好顾问,他们就会有苦找编辑诉,有喜向编  相似文献   

17.
大大众日报《每日漫画》创办以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许多热心的读者来信或打电话赞扬这个专栏办得有特色,有情趣,希望报纸多登好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评议性、谐趣性的绘画艺术,它以简洁而夸张的手法反映生活,表达主题,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深受读者喜爱。报纸是漫画发表的主要园地,漫画又是新闻宣传的锐利武器。为进一步发挥漫  相似文献   

18.
“读者讨论”是报纸进行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们“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鲜明体现。最近一段时间,报纸上的读者讨论有了新的发展:原来是偶一为之,现在办成了定期专栏,讨论话题也海阔天空,上自国家政策,下到生活小事无所不包。版位也越来越重要:原来一般是放在“读者来信”之类的群工版,如今许多讨论也堂而皇之走上头版。拿上海几家报纸来说:《解放日报》在双休特刊上展开了“大哥大应不应当进入校园”的讨论;《人民日报·华东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初期,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又多了起来。许多家报纸都设置了专栏刊登读者来信。1964年春夏之交的一天,胡乔木在评读报纸的时候说:“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看了两个月的南通日报,觉得这张报纸蛮有特色。“专栏新闻”——从这里看报纸的设计南通日报的许多新闻报道,采用了“专栏新闻”的形式。比如,在十三大召开以前,他们开设了宣传各方面新成就的“在改革中前进”专栏;十三大开幕以后,报纸就政治报告的有关部份,连续发表数篇记者采访读者谈初步感受的报道;十三大闭幕以后,为宣传深化改革,新设述评式的“南通改革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