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激发人自身的积极气质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这一理念与赏识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对于学校运用赏识教育促进师生全面、  相似文献   

2.
倪雪萍 《家教世界》2013,(4):104-105
政治课堂上,教师如果恰当运用积极心理暗示挖掘学生的一些标志性优秀品质,如勇敢、智慧、毅力等,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群体,对其积极人格的培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人格理论为基点,从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五个角度探讨构建高职大学生积极人格的策略和途径,以期激发高职大学生利用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相似文献   

4.
根据心理场理论,团体对个体的态度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班内创设一种氛围,形成一种合力,构建积极心理场。班主任要发挥积极性语态影响力,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要加强同伴教育,营造积极的班级环境和班级心理场,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在西方学界的影响日盛,并对我国学校教育产生影响。国际上,积极教育的落实从类似PRP项目和施特拉斯港项目到吉朗文法学校的系统实践正稳步向前。我国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整体上呈现良好态势,然仍缺乏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积极教育操作实践框架。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于国内学校实践,其要点宜集中于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三大支柱,从理论出发落到实处,以人为本;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策略则须关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幸福感,充分发展积极教育,同时关注教师的积极发展;其方案的落脚点包括"以‘培优’代替‘补足’的教育模式""增加社会实践和体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同理心"以及"营造积极的学校管理文化"等。营造促成积极建构的教育生态,是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首要和核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基地建设中,学校将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批次的校本培训。经过两年的实践,逐渐发现这样的培训不仅改变了教师知识、教师课堂,而且改变了学校文化基因,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文章以昆山震川高级中学组织教师参加积极心理学培训为例,探讨了积极校本培训的实践价值、路径和成效。  相似文献   

7.
新积极心理学是近几年西方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重点在于人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文章论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和主要研究领域,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同样是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一教师指导下学习.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则成绩平平,甚至很差,跟不上课,原因在哪里。心理学家研究:原因在于人的心态。笔者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发现,绝大部分发展不平衡学生(后进生)由于成绩不好而情绪低落,对学校生活感到无奈。对自己没有信心,处于一种消极心态,为此要解决发展不平衡必须要让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徐星 《上海教育》2010,(17):24-25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校开始研究这个学科,并应用于学校和教育实践,努力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教师。作为世界名校,英国惠灵顿中学在倡导并推广积极心理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刊专访了参加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主办的"国际名校长论坛"的惠灵顿中学校长安瑟尼·塞尔顿教授。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12日至15日,我应邀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这是我第10次到北京。这是一次关于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心理专家以及全国各地的400多位学校领导、心理教师参加了这次盛会。会期虽然只有短短的3天,但会内外我收获颇丰,视野大开。  相似文献   

11.
消极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心理教育是对心理问题的矫正、治疗。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它在教育目标、对象、原则、工作重心、方式和途径、评价系统方面都实现了对消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不过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学校应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导,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点,体验积极的情绪,挖掘学生内部潜力,利用学生主观的积极体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适度的心理紧张态,感受学习中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巧妙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知识学习的"高速路"。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与艰苦性。积极心理学为此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关注人的内在潜能和优秀品质,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认为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成长。因此,班主任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引导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成长,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12,(7):53
开元学校创建于1992年,是长宁区教育局与华阳街道联合办学的学校,学校前身是职业学校,开办之初处境艰难,由于学校将街道的资金协助用于改善教师待遇,并积极投入一期课改,改善学校课程教学水平,使得学校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进入了全区中等的办学水平。学校对教师发展有较高的视界,也能细化操作:一是完  相似文献   

15.
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下,北京市洋桥学校立足“为健康成长铺路,为幸福人生奠基”办学宗旨,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制订和实施为抓手,提出“积极人生教育”理念,以“理念引领、唤醒积极、文化先导、正向关注、项目攻关、课程跟进”为实施策略,进行了积极心理支持实验、积极学校文化建设等教育实践,激发了师生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增添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促进了师生对幸福人生的体验和追求,为进一步构建幸福课堂,创建幸福校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的科学,关注美好心灵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它唤起人们对积极心理品质和幸福生活的关注,也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的转向。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认知、积极的情感、积极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应发挥积极心理学的驱动作用,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高校德育工作中,培育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这为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使命,标志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发展高度。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理念及发展思路,带着这些疑惑,本刊记者再次专访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孟万金教授。  相似文献   

18.
青年教师因工作压力较大、职业发展机会不足、人际关系存在困扰、心理健康状况不被重视以及对工作意义挖掘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自我幸福感较低。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与PERMA模式的专业理论,探讨提升青年教师自我幸福感的实践策略,从调动教师积极情绪、激发教师投入、亲近人际关系、探寻内在意义、强化成就感受等维度出发,期望能切实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体验,并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瑞莹 《科教导刊》2024,(10):48-50
积极心理学作为20世纪末兴起的新兴学科,与传统心理学过多关注消极情绪不同,该学科致力于激发个体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能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自我完善提供新思路。文章从发挥思政教师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构建积极的思政学习环境三方面总结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将积极心理的理念运用于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充分挖掘和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内在积极力量、培育积极品质,有利于促使每一名师生乐观向上、快乐发展,有利于建设幸福和谐的学校文化,使学校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