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化认同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兴趣,从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决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朝鲜族的生活文化受到韩国生活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急于追赶韩国流行时尚、模仿韩国生活方式的“韩流”现象。虽然中国朝鲜族文化与韩国文化具有相似性,但两者消费方式的特殊性大于相似性,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朝鲜族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才能建立良性的消费模式,促进朝鲜族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曾麒霖 《考试周刊》2012,(45):11-14
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恶搞”已经不再是人们所陌生的对象,原来一直被强调的“精英文化”在当下追求平等的时代早就被民众所厌恶和反对。“恶搞”文化的“大众文化”形式让更多的民众有机会参与到现实社会生活中.让人们有机会实现平等、具有相同的话语权,让全民在参与社会生活中狂欢,让人民拥有对现实的反叛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但与此同时“恶搞”文化也给国民带来一定价值观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波德里亚等人的消费理论因其产生语境与阐释语境与中国语境存在差异,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文化消费现实。在我国的文化消费及发展战略中,实现民众的平等而不是差异是一个主导策略。如果说平等是我国推进文化消费带动社会趋向和谐的核心理念,那么利润最大化则是激发中国的文化艺术生产单位走入日常生活,贴近民众的首选策略。在社会主义语境中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消费带动了文化生产,影响了文化产品的功能,使文化生产——消费系统不断调整内在结构,使消费对象、消费品身份、评判模式以及服务理念都发生着新的逆转。  相似文献   

4.
声乐文化不仅反映着人们消费趋向、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趋向、也反映着声乐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大学生声乐文化消费不仅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文化消费尺度、文化消费趋势,而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声乐文化消费审美倾向、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发展的预期。为此,本文对新疆大学生声乐文化审美消费的参与性、审美的倾向性以及消费的合理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草根(grassroots)一说始于19世纪美国,彼时美国正浸于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近年来盛用的“草根文化”.是相对于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她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涵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  相似文献   

6.
对消费文化背景下媒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与消费文化的关系,究竟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还是媒体夸张了文化的消费功能:消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地位符号”,它能帮助人们获得并体现有价值的东西(如财富、声望、权力等)。消费文化能加强人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但也消解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媒体在后工业技术扩张下,越来越扮演社会秩序与文化缔造者的角色。消费、媒体、文化融为一体。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自觉的会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在媒体的促进下,带有符号化的消费文化得到了极度的张扬。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审美文化”一词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提及.这是因为,“审美文化”恰当地描述了90年代人们的文化需求。当令社会.普通文化不断向审美靠近,审美不断渗入到社会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审美与人们的生活已密不可分。本文仅从比较的角度谈谈80年代到90年代审美文化的变迁。80年代的审美是完整的纯审美.反映人们精神的向往。到了90年代,纯审美被泛审美所代替,更趋于生活化、实用化、商品化、通俗化。从纯审美到泛审美的这种过渡,体现在充满魔力的广告中,商品的魔力通过广告被体现出来,经典的艺术被运用到商品中时,审美…  相似文献   

8.
繁华的大都市,各种“吧”名充斥着大街小巷,令人目不暇接,让人耳目一新。当人们荡漾于现代文明都市之时,也不得不惊诧于语言在商业炒作中的魅力。网吧、茶吧、话吧、剪吧、书吧等“吧”族早已深人民心,为人们所理解所接受。一日在汉口武胜路大街,笔者见到一店名——洗个脸剪个头吧,倍觉这个“吧”名与上所举稍有不同。本文就从这个“吧”字谈起吧。  相似文献   

9.
教青的“草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根一说始于19世纪美国,彼时美国正浸于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近年来盛用的“草根文化”,是相对于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她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  相似文献   

10.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验主义后现代研究者认为,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消费行为是符号消费的象征行为。艺术、美学、文化与民间社会、商业活动互渗、交融于一体。后现代主义是这一社会经验的现象,是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结果。由此经验研究出发,后现代主义的关键特征则是:艺术的消解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随之而来的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差异的抹平,消费和文化的平面化,人们沉湎于“能指”的狂欢而放逐“所指”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是地域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集体创造和智慧结晶.地域文化包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信息和文化构成,反映着一定地域特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情世俗,体现着地域民众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承载着地域民众宝贵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学.具有地域性、同一性和亲缘性的文化特点,并发挥着个体行为塑造、族群维系和社会控制以及地域文化自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有理智的教育者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样一个现实:凭借着强大商业资本的运作以及当代媒体的推波助澜,受西方流行与时尚文化影响,以突出的娱乐性、消遣性和刺激性为特征的消费文化,正在以铺天盖地之势向我们的生活席卷而来,并且以越来越讲究的外观形象和装潢改变着人们的欣赏口味,在获得人们青睐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解着人们的理想、精神等人生欲求。  相似文献   

13.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水族马尾绣,作为人工制品它所负载着的水族传统文化从美学的角度给人以愉悦的享受,并在水族社会的日常生活里被高度的灵活使用而促进了人们精神意向的文化消费行为。作为文化消费类型之一的水族马尾绣入选"非遗"名录后,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中,它的恒久、均衡的稳定是相对的,变化却是绝对的。当下的马尾绣品正经历消费功能、形式多元化的变迁。它在提供更多精美用品的同时也伴随着更多人们生活中的文化消费需要而存在和发展,在实践中成为今日文化中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构者和传承者,唯有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感的回归,才能实现非遗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存续和活态保护。文章阐述了“文化自觉”的理念以及其在非遗保护中的倡导,在对国家级非遗“赶茶场”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非遗和民众生活的强关联性,民众对非遗传承的自主选择以及非遗传承路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服装文化乃是人们消费生活中的一大内容,其所展现出来的传统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是异常醒目的。随着社会发展,苗族服饰发展经历了树皮、棕衣、麻布、棉花、化纤等几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发展,“麻塘文化”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也经历了兴衰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传统文艺学、美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社会转型特别是文化转型,“日常生活审美化”、“图像挤压文字”等诸多现象,引发了学界与大众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审美焦虑,从而呼唤传统美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本文围绕“文化转型”、“生活审美化”、“文字与图像的紧张”等相关问题展开必要的言说与回应。  相似文献   

17.
[小引]一切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群体里的。人们为了使生活顺遂、集体巩固,都有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等,我们称它为习俗。民俗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象征。民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信仰禁忌……哪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民众创造习俗文化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供人们欣赏和享受。创造和享受是一种美学的追求。民俗,见证着人们的理想和情感。21世纪的中国民俗文化,将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富有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化论坛》2011,3(5):144-144
当文化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文化地产、文化旅游、文化设计、时尚文化、文化消费似乎无处不在之时,那么文化产业统计是否也应放开口径,元所不包?当文化被泛化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创意与生活密不可分,文化产业的筐中已包罗万象时,文化产业统计要以怎样的一定之规,去梳理和筛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当以当代电子高新科技为传播媒介,以商业消费为目的,内容通俗、流行,广受民众欢迎的“大众文化”登上了文化主流舞台,从传统文化手中夺取了半壁江山时,我们已无法忽视大众文化正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每天有无数的受众在阅读报刊、观看电视或者上网冲浪,其中中学生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相似文献   

20.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追求的是快节奏的生活,享受的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文化”,传统文化已逐渐被人们抛到脑后,蒙上了厚厚的历史灰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