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燕 《语文天地》2013,(18):29-30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赞科夫也强调:"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式导入,其实就是从学生的"感官开始",去"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和他们的"精神需要"。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初中诗词教学中对情境式导入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不仅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情感体验反过来对人的活动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若能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发生积极的模仿和反复进行的趋势。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要使教学实践取得成功,除了认真学习有关教学理论,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及教学大纲外,情感教学也非常必要。通过开展情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教学只有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发挥作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内驱力,可以说没有学生情感的参与,就不能进行高效率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4.
姜菡君 《考试周刊》2014,(24):171-172
<正>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情感教学,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健康的情感,是消融代沟阻隔、扫除认知障碍、实现师生感情沟通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批评的艺术     
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中,免不了要批评学生。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对不良行为的警觉,改正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努力。这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一切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脱离情感的认知,也没有脱离认知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兴趣和情感。情感教学就是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正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六年了。这几年一直非常迷茫:每天累死累活,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怎么总也学不会?学生真是太笨了!工作一直是一边发牢骚一边干。都说"没有笨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怎么不会教了?别的老师在喝茶时,我在研究怎么上课,怎么提高成绩呢!可事实却是:我教的班级一直成绩都不好。我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学生基础太差,学生太笨……很少去考虑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无法传达。"纵观目前的词汇教学,不难发现,不少教师认为英语课堂纯粹是趣味性的生活场景再现,词汇训练只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一定遍数的重复记忆,词汇教学显得非常机械化。为此,本文试从教学方法的层面,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进行探讨。一、在情境创设中积累词汇早在300多年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63):83-84
目前,高中英语依旧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局限,高考依旧是唯一的目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而准备。但是这样的方式看起来保护了学生的光明前程,但是对学生的长久发展却会带来阻碍。大部分学生在三年高中知识学习之后,都无法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大部分学生只会写,但是不会说,这说明高中英语的语音教学还存在明显的问题,需要针对语音教学存在的误区,做好相对应的策略制定,这样才能满足语音教学的最终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一、心智语文教学的缘起(一)教育是心灵的转向教育要立人,立人要从"心"开始。《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说:教育就是使人"心灵从朦胧的黎明转到真正的大白天。"这些话都强调了教育就是心灵的转向。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应当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心智的建构上,教学要向心灵最深处的漫溯,让深刻的教学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教学的过程就是心智转换和建构的  相似文献   

11.
正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一个类型的题目上反复出错,老师无奈地说:都讲了几遍了,还不会?这是什么原因?就在于老师与学生的心向不一致所致,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数学教学要想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有关学生心理效应的细致研究就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这根调控杠杆,才能激励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本质上文质兼美,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从情感入手。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情感,进行有效的角色体验,教师以情激情都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陶玲娟 《快乐阅读》2011,(18):139-14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字800-1000个。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我们。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几经斟酌与实践,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从教学最基本的结构来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任何教学变革的行动,不仅仅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或照章行事,更是要回应学生的特性和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但是,在今天的教学变革中,学生几乎是变革的"失语者"和"忍受者"。课程怎样安排?课堂怎样设计?教师需要怎样的发展?教学如何管理?学习怎么评价?如此等等的问题,都关乎学生却又几乎与学生无关。这样的状况,在学校科层序列的组织结构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学校中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组织障碍。尽管许多学校极力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但其方向是针对教师的观念转变的,忽视学生的教学管理的制度或结构并未得到触及和触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本,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开放灵活形式来获取应用知识,从而激发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简单说就是把一切学生能做的事情都放手让学生去做,把一切学生还不会做的事教会学生自己做,最终的目的就是"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认清研究的本质,掌握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研究出成果来。  相似文献   

16.
柯鸿意 《成才之路》2013,(26):75-75
在8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有幸执教了4届高三毕业班,尤其是近三年的连续留任高三一线教学,让我积累了与高考有关的实战经验。特别是通过观察考生的答题情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中总结得失。毕竟我们在教学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考生的成绩,都最终反映在考生的答题情况上。一、默写:以细心换信心默写题的成功不外乎基于两个条件:会背和会写。而我们的教学工作往往关注学生会不会背,忽略会不会写。因为如果学生不会背,作为教师可能多少会责备自己抓得不够严,但如果学生会背不会写,我们则替学生表示惋惜或者责备他太不认真。此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字800-1000个。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我们。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非常快,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脚踏实地的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不要说学生不会读书,连语文教师都不会读书了。因为更多的语文教师靠一本教参说话,他不会接触文本,面对文本,如果没有一些参考的东西,是寸步难行的。黄玉峰老师的语文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这也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学现在已经丧失的东西。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须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亦需"缺失"有一位智者,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人问他:"你在事业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智者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没有画完的圈,然后说:"其实,我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就是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这个圈,留下一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画圆。"教学也应如此。教学也要讲究留白,教师亦不必把事情做得很圆满,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想象、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留下缺口给学生,是一种"缺失"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