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美国国会图书馆:21世纪数字化发展机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主要为当时刚刚建国不久的美国国会议员服务.1897年国会图书馆才正式迁入国会大厦,然而早在1870年一位非常睿智果断的国会图书馆馆长四处游说,从而使美国版权局归属于国会图书馆,这为我们十分庞大的、多样化的馆藏建设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198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曾以“优秀的武器必须有效,可靠,易于操纵,保养,价格便宜,可大量购买,使用时能满足战时需要,鼓舞士气,在战场上要能比敌方的武器更好地完成使命”等为标准,向25位武器专家——其中有前步兵、战斗机驾驶员、将军,还有五角大楼的智囊、国会的议员和军事委员会成员提出咨询,就美国武器作一评价。他们评出美国四种最为优秀的武器就包括A-10攻击机。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图书统一价格销售受到两位政府议员提案的威胁,这两位中间偏右的议员各自向国会提交了法案修正提案,要求将图书打折两年后考虑提前到6个月后考虑。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08,(9):65-65
7月25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正式批准美国仅存的两个卫星电台服务商Sirius与XM的合并协议。据悉,不少地面的电台均对这起收购案持反对态度,反对者还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国会的一些议员以及美国各州的一些检察官。  相似文献   

5.
美国读者隐私权运动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重保护读者隐私权是美国图书馆界的传统。联邦调查局根据美国《爱国者法案》对图书馆、书店等用户记录的搜查是美国读者隐私权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美国图书馆协会是美国读者隐私权运动最重要的领导力量。美国读者隐私权运动得到了馆员、书商、出版商、作家、国会部分议员等的大力支持和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美国读者隐私权运动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刊登了这篇调查性报告后“合众国际社”发了该文的摘要,许多报纸加以刊载。美国较有影响的大报《华盛顿邮报》并作为特稿全文转载。《评论》1981年9—10月号的“出版人按语”说:“一位读者问道:‘斯凯夫先生相信保守思想,他把几百万美元捐给宣传他所相信的思想的一些新闻组织,这有什么可怕呢?’我们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尽管《评论》对斯凯夫先生的一些办报活动提出问题,他则是有权自行捐赠巨款的。虽然如此,这些巨款仍然构成一种令人震慑的现象,所以应当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7.
一年之前,超级大国经济与军事的标志建筑遭到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作为历史的分水岭,这一事件无疑将载入21世纪史册。 一年之中,美国社会生出了种种变化:随着世贸大厦的倒塌,美国人心中第一次失去了国土安全感,很多人开始感到了亲情的重要,纷纷回归家庭。脱鞋脱衣已成为美国机场安检例行公事。在大学校园的辩论中,安全比自由重要的观念占了上风、而外国留学生开始受到政府跟踪监视,留学移民美国开始变得困难。国会通过《爱国者法案》,执法人员将有权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拘捕嫌疑人员。政府公开征召百万“公民间谍”,美国进入告密社会时代。政府还将成立宣传部门,以向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8.
名刊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1,(30):12-12
美国《时代》(8月15日)美国信用大降级从狭义的经济角度来看,美国提高公共债务上限的协议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它并不牵涉债务索赔。这一协议真正所做的是让未来的国会去应付剩下所有的难题。而从协议艰难出台的经过可以看出,国会已经无力解决美国的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泰德·肯尼迪 40年前,当爱德华·肯尼迪(昵称泰德)的哥哥罗伯特遇刺身亡后,很多人相信,身为肯尼迪家族这一美国“政治皇族”成员的泰德终有一天将步其兄长后尘入主白宫。但所有人都错了。不过虽未能成为总统,但他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任期最久、功勋最高的议员之一,他的政治天赋在国会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百草园     
美国互联网公司在华表现受国会质询美国4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在华表现2月15日受到国会质询。这些公司被指称帮助北京限制新闻自由,以换取市场准入。在国会举行的有关美国公司在华商业道德的听证会上,微软、雅虎、斯科和Google公司都受到指称。美国国会议员上个月指责这些公司屈服于中国政府的压力,在互联网上进行新闻检查。这四家公司为与中国政府进行合作的行为进行了辩护。不过这些公司承认,他们在互联网的所采取的限制并不是最理想的做法,但是他们强调互联网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非常重要。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为1亿1千1百万人,仅次于美国。美国…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络与言论自由———美国关于《传播净化法案》之争□门文1996年2月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业经国会以多数票通过的《传播净化法案》(CommunicationsDecencyAct)。这一法案的立意是“为了保护未成年的儿童”,使他们不致被电脑网...  相似文献   

12.
杨俊 《兰台世界》2017,(22):111-113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引进西方议会制度,开启西方议会政治制度的短暂尝试。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召开,张耀曾以众议院议员身份入选宪法起草委员会。他参与宪法起草委员会诸多问题的讨论,如大总统选举方法和权限、国会委员会、国会一院制或两院制和国务员职权等。然而民初第一届国会最终遭袁世凯解散,但是张耀曾国会委员会思想以及宪政救国主张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范振绪(1872—1960)字禹勤,甘肃省靖远县人。著名书画家。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进士,初任清廷工部主事。由于深受“欲救中国必须靠科学与民主,必须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通过振兴实业,办报纸,造舆论,实行民主和法制,使中国富强”之影响,于光绪三十二年赴日本留学,攻读法律,并加入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成为甘肃早期参加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宣统元年(1909)回国后,曾任河南省济源县知事;民国时期他曾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第一届二次国会参议会议员、扩法国会参议员、一届三次国会参议院…  相似文献   

14.
洪宪帝制覆灭、共和重光后,制宪再度提上日程。制宪过程中,议员能否兼任国务员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法制不健全是引发争议的主要因素。支持兼任者认为,国法对兼任与否并无明文规定,担任议员者多为时下政界精英,是符合国务员选取条件和任职范围的主要对象,许多国家有国务员可以兼任议员之先例,且议员兼任国务员可以减少国会与内阁之间的摩擦与隔阂。反对者则从议员应肩负监督现行政府和官吏行政之重任的角度立论,认为议员兼任国务员会导致监督的丧失;且因议员大多隶属于不同政治派别,担心议员兼任国务员会牵涉党派权益之争;更对议员颠覆形象的举止与追逐名利的猎官行径不齿,议员为官不合时宜的呼声甚高。基于此,涉嫌议员与国务员双重身份者大多遵循惯例,或请辞议员,或请辞行政职务;而延宕经年始出台的《中华民国宪法》对此的否定态度,最终使争议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国会服务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绍明 《图书馆》2000,(1):42-43
本文介绍了美国国会图书馆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组织各部门协调,有效地满足国会提出的各项咨询要求和议员们的学习要求,为国会的立法和决策提供法律准备。  相似文献   

16.
保密升级     
“9.11”事件以后,美国行政、司法和立法当局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强了保密措施,使信息公开和新闻自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布什于2001年11月1日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对美国前总统的文件公布提出了限制;同年12月28日白宫发表声明,称总统有权扣压来自国会的信息;2003年3月25日,布什签署行政命令,进一步严格  相似文献   

17.
"档案鉴定对档案专业来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梅纳德 J 布里奇福特(美国) 一 1934年6月,随着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创立,开始对联邦政府档案文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史称"历史文件总览".翌年,美国颁布《联邦登记法》,要求所有提交国会讨论的提案以及被通过成为法律的法案都必须在国家档案馆注册登记,并在每月出版的政府公报"联邦登记册"上公布.为了确保进馆档案的质量,国家档案馆及时制定了《档案移交和管理条例》,于1936年2月经国会批准实施.  相似文献   

18.
里库路特公司股票贿赂案,是日本现代新闻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该案于1988年6月暴露于世,检查当局于9月份立案侦察,涉嫌人物接连曝光,他们包括两届首相和在野党领导人,国会参众两院议员,政府部长及其它在职官员,实业界和新闻界的头面人物等。因犯行贿受贿罪和违反《政治资金限制法》,有50句大人物先后辞职、14人被捕、17人被起诉。其涉  相似文献   

19.
英男爵莫伊尼汉到处留情,年逾半百,在马尼拉娶妻,生下一子后去世,此子有权世袭爵位及继承遗产,将成为英国上议院议员。菲律宾一名一岁大的男婴,证实为已故英男爵莫伊尼汉之独子,有权世袭爵位,年长后当然成为上议院议员。男婴名丹尼尔,刚满一岁,母亲为菲律宾少妇吉娜,二十六岁,她是已故男爵第五任妻子。男爵莫伊尼汉于去年十一月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莫伊尼汉虽拥男爵位,但是个花花公子,妻子多,女友更多,在祖家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的《超越风暴》提醒了我们什么?最近美国科学院向国会做了一项报告,美国国家科学院组织的科学委员会、工程委员会、医学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是《超越风暴——使美国有一个更光明的经济前景》。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报告交给国会?他们很紧迫的感觉到"距离消失了"。在信息技术革命之前。美国人均收入增长85%,它是来自科技变革,今天全球化进程对美国经济和战略上的领导地位正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很大一部分劳动力直接面临世界低工资的工人竞争,尖端科技产品已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生产,所以美国忧虑"距离消失了",这是两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