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相关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课程使用率低和更新慢导致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难以维系,课程建设者的资源共享意识与版权意识发生冲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是全球性的趋势,精品课程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职院)作为高职院校的国家示范院校,精品课程资源丰富,共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23门.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个别访谈和调查问卷,了解全校精品课程团队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应用、更新和共享方面的需求和存在的困难,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开展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和应用工作,扩大精品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提高精品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率,带动其它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有效发挥示范性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对2010年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从内容、交互、结构、学习支持、评价、导航、色彩应用、课程特色等8个维度对47门课程的建设、应用现状做出分析,梳理出我国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明确所处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作为传统学科,在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的环境中,应该借助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利条件,实现精品课程建设文件所要求的网络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在对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分布与建设的调查中发现,这些资源分布与建设中存在着重复建设、分布不均、过度集中等问题,在可持续性建设问题上,也存在着几乎没有更新、资源有限等情况。针对此,可以以运行管理、技术手段、评价约束等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先后评选出数千门国家精品课程,然而多年来其发展现状如何,却不得而知。本研究通过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应用现状与评价机制进行调查与分析,揭示了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技术实现、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等方面的特征,发现了精品课程目前的应用状况及其对高校教/学的影响,廓清了国家精品课程现有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了若干促进国家精品课程应用推广及其辐射示范效应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十二五"期间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高效建设与广泛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家精品课程作者课程发展与共享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国家精品课程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来自全国12所高校的184位国家精品课程作者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国家精品课程作者关于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及效果、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更新、精品课程资源的使用与推广等方面的想法与意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关结论和建议,希望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已基本建立,本文以全部95门课程为样本,从网站共享情况和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两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国家精品课程的影响力和示范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已基本建立,本文以全部95门课程为样本,从网站共享情况和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两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国家精品课程的影响力和示范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期稳定的更新是精品课程资源拥有生命力和价值的保障。但是,目前大部分精品课程在专家评审之后很少再去不断地更新,精品课程先进性、科学性、"示范课程"的价值也就得不到很好的体现。精品课程网站的日志记录了大量的学习者使用信息,通过web日志挖掘技术统计分析这些使用行为信息,对优化精品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统计web日志中使用者的ip、访问时间、访问频率等信息,挖掘使用者的使用行为习惯,根据使用者使用行为习惯来模糊评价该精品课程资源的更新情况,以此督促精品课程建设者不断更新精品课程资源,保证其动态化。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研究英语语言类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质量,本文以2003-2009年英语语言类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一年前后所得数据,动态分析了课程网站的建设质量.数据表明,课程网站在互动模块建设、学习评价手段、学习辅助模块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均有待改进.结合网络环境下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特征,本文提出了语言类课程网站开发建议:创立有效互动的语言协作环境,建立持续有效的语言学习评价机制,提供较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建立丰富的语言课程资源库,注重更新及加强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