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棋艺(象棋版)》2018,(3):14-15
12月22日,由中国象棋协会、平阳县人民政府、温州市体育局主办.浙江省非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平阳县体育事业发展局承办.浙江省棋类协会、温州市象棋协会、平阳县象棋协会协办的2017年首届“平阳农商银行·谢侠逊棋王杯”全国象棋公开赛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谢侠逊棋院盛大闭幕。  相似文献   

2.
上回提要:彭述圣与西安棋王赵栓柱印证棋功,因棋会友,成为忘年交,并馈赠银两,劝其做小买卖谋生。彭翻阅《象棋谱大全》,感触良多。 第十九回:漫话弈林 述圣心驰神往 筹措盘缠 和生煞费思量 看了《象棋谱大全》,彭述圣不禁为谢侠逊对象棋的贡献精神所感动,同时对全国各  相似文献   

3.
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棋史学家李松福同志编写的《象棋史话》问世了。象棋界前辈、百岁老人谢侠逊先生,在欣阅初稿后,曾向作者赠诗说:网罗象史数千年,扫尽秕糠集大全。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一条小小的里弄内.住着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他每天还坚持在周围散步。路遇他的人谁能想到,这位老人就是被象棋界几代人仰慕的棋王谢侠逊先生。如今,谢老更被象棋界尊敬地誉为“百岁棋王”。早在二十年代,谢侠逊先生已成为首屈一指的棋艺家和棋评家,他一生从事象棋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棋界知名人士、第二届亚洲杯象棋赛副总裁判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已故百岁棋王谢侠逊,是现代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和“我国推广国际象棋的先导者”(见知名棋史专家李松福的专著《谢侠逊与象棋》第77页)。 在我国,他是荣获中国象棋冠军的第一人(1918年,有全国60余名好手参加的我国第一次象棋大赛),也是荣获国际象棋冠军的第一人(1935年中、美、英、德、奥五国“银龙怀”国际象棋大  相似文献   

6.
国盛棋兴。话说1985年10月为庆祝谢侠逊老先生百岁寿辰,上海象棋界隆重举行了庆祝活动,届时举办了《百岁杯》大师邀请赛,盛况空前,轰动一时。谢老对象棋运动所作出的丰功伟绩有目共睹,载入史册。“人生七十古来稀”,百岁健在,可谓长寿矣。  相似文献   

7.
去年,谢军在菲律宾马尼拉勇夺世界棋后,有不少侨胞在盛庆之余,纷纷缅怀已故“百岁棋王”谢侠逊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个国际象棋称雄南洋的棋手。 那是1935年4月11日,应南洋多家华人象棋协会的邀请,谢侠逊在上海新开河码头登上“康梯凡地”号邮轮,启程前往新加坡以棋会友。在这个风光迷人的国度里,谢摆设擂台鲜有对手。他待人以诚,棋风堂堂正正,从不以技欺人,被誉为大国“圣手”。下榻的旅馆门庭若市,他校订的《象棋谱大全》很快被索取一空。  相似文献   

8.
刘锦祺:最近看旧谱.发现棋界的双枪将还真是不少呀。Q:给棋友们介绍一下吧。刘锦祺:好呀.老一代比较有名的双枪将首推"棋坛总司令"谢侠逊。谢老双枪是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在旧社会下国际象棋的人很少,但是谢老的国象水平是当时国人的骄傲。1934  相似文献   

9.
我自幼喜爱驰车策马、“将他一军”的中国象棋.成年后,进入棋界圈内,除协助组织赛事,担任赛会裁判工作外,平时热衷收集各种棋类书刊.近半个世纪来,在我的书橱里,最值得收藏纪念的是一册由“棋坛总司令”谢侠逊亲笔书赠的《鹿城棋苑》.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六年恰为谢侠逊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依我国九九祝寿之习惯,去年在上海已举行了隆重的为谢老祝寿的活动。现选注几首谢老的棋友、已故的棋谱收藏家、棋史研究家周家森先生的赠谢棋诗,以示余庆。 据近期出版的《谢侠逊与象棋》一书载:周先生所藏之手抄秘谱,曾提供给谢老收入《象棋谱大全》一书之中。可见两人的交谊是深厚的。然而据周诗所示,两人曾长期神交未得谋面,周于民国十八年(即一九二九年)为《象棋谱大全》题词中写道:“薄艺同  相似文献   

11.
空前隆重的碑林奠基仪式 大赛驻地在平阳县敖江镇。6月20日上午,棋王谢侠逊碑林奠基仪式在谢棋王的故乡——腾蛟镇举行。清晨,细雨濛濛。由18辆小轿车、面包车组成的车队在警车的导引下缓缓开进腾蛟镇。镇中的学生、工人、农民组成的一、二万人的欢迎队伍,鼓乐喧天,夹道欢迎车队的到来。镇上家家高挂着大红灯笼,32个硕大的气球,曳着五彩斑斓的长长飘带悬挂在空中,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相似文献   

12.
棋坛之最     
1.棋坛百岁寿星(谢侠逊) 2.象艺编辑坚持最久者(陈罗平) 3.珍藏棋书古谱最多者(杨明忠) 4.解放后第一届全国棋赛冠军者(杨官璘) 5.年龄最高主编《百花棋艺》者(李树明) 6.精通古谱有问必答及诠正者(朱鹤洲) 7.年龄最小获得全国棋赛冠军者(胡荣华) 8.主办棋刊最多者(傅信仁) 9.棋赛奖金最多的是(佛乘杯) 10.现代棋艺成绩最优的是(许银川和吕钦)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与胡震洲、田玉书被称为﹃华北三杰﹄。棋赛中的他勇猛过人、战绩彪炳,被﹃棋坛总司令﹄谢侠逊誉为﹃常山赵子龙﹄。生活中的他宽厚淳朴、行侠仗义,被棋人誉为﹃孟尝君﹄。1950年他弈游哈尔滨,与十余岁的王嘉良对弈20余局,并对王悉心指导,以后﹃东北虎﹄闻名华夏,仍对他铭记不忘。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九年夏季的一天,周恩来同志来到“东方象棋协会”,看望著名棋王谢侠逊先生。名扬中外的棋王谢侠逊见周恩来同志来此。惊喜万分,一时不知所措。周恩来同志热情地上前握住谢侠逊的手,亲切地问寒问暖。过了一  相似文献   

15.
浪迹江湖 青春壮年站马路,白发老头坐马路;马路 即是棋手家,马路即是棋手墓。"棋坛总司令" 谢侠逊的这首诗,是对旧社会江湖棋人的真实 写照。在那暗无天日的年月里,象棋被统治阶 级称为"贩夫走卒之戏",棋手登不得大雅之 堂。一些职业棋手,为生活所迫,设摊摆档于街 头路边,靠一技之长与人对弈,挣几个铜子勉 强养家糊口,比乞丐也好不了多少。  相似文献   

16.
下棋与益寿     
人们发现有不少下棋的名手长寿,如著名的日籍华人围棋棋圣吴清源,我国百岁棋王谢侠逊,他们的棋与寿都是超高的;北京谢小然、侯玉山、孙经存,上海杨明忠,温州沈志弈等名士,年龄均已七旬左右,仍在从事棋艺工作。又如著名的国际象棋家苏联斯梅斯洛夫,以六十二岁的高龄在伦敦1983年举行的国际象棋男子冠军赛中,力战国际象棋大师、特级大师等名手,荣膺亚军。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五年十月,上海体育界为我国象棋界前辈,百岁棋王谢侠逊,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祝寿活动。国家体委、亚洲象棋联合会、菲律宾、新加坡象棋组织以及香港、澳门的棋界人士都纷纷发来贺电、贺信,向这位百岁老人表示祝贺。我国象棋界为了向这位棋坛前辈表示敬意,特地把建国三十六年来的棋坛英豪(冠亚军)组成老、中、青三支棋队,举行“百岁杯”中国象棋大师赛,以赛棋形式为谢老祝寿,不仅丰富了上海棋迷的业余生活,而且使整个祝寿活动达到高潮。 许多读者都想了解谢老的生平经历,为此,我们请李松福同志撰写了《百岁棋王谢使逊传略》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棋王谢侠逊,因肺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谢世。 谢侠逊先生于188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市。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中国象棋活动,为中国象棋推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以象棋为武器,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抗日,  相似文献   

19.
仙人指路开局法已有很久的历史.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见到较早的仙人指路记录就是清代前期的吴兆龙遗局和后期石杨遗局(载于谢侠逊编辑的《象棋谱大全》)。在近代名手对局中,最早运用仙人指路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末张锦荣屡用此法战胜周焕文。布局理论的发展是螺旋式的.50年代浙江棋手刘忆慈以富有特色的仙人指路在1956年全国比赛决赛中与夺冠呼声最高的杨官磷相遇时,突然施展其首创的仙人指路秘密武器.形成多兵占优,犹如在一潭死水中激起一阵浪花,引起棋界关注,  相似文献   

20.
已故百岁棋王谢侠逊,是现代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他不但以幽柔缜密的棋艺风格,帜树棋坛,蜚声中外,而且穷毕生之力,精研棋艺并宣传推广,为发展象棋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谢侠逊国学深厚,文才俊逸,善吟咏,精联对。生平笔耕甚力,著述颇丰,除在报刊上登载众多棋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