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针对网络密度对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的影响机理,从知识扩散与知识创新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网络密度与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呈倒U型关系的研究假设。应用基于多主体(Agent)的建模方法建立一个基于多Agent的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过程模型,采用NetLogo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密度具有双面性,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技术创新网络的知识增长;网络密度过高往往先抑制技术创新网络知识扩散,随后进一步提高再是阻碍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个知识联盟,通过整合各种优势知识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整合过程基础上,结合知识创新内容探讨联盟知识整合模式,即基于标准创新的知识整合模式与基于模块创新的知识整合模式,并引入定位理论深入分析联盟成员的知识整合。研究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各成员准确定位有助于明确其技术创新方向,优化配置各种知识资源,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概念的再界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共同构成了创新行为演进的主要形式,它们是同一创新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在个方面。知识创新是技术变革的基础,技术创新的实践反过来又能不断拓展知识创新的问题域,并为加速知识创新提供技术手段的支撑。制度创新,一方面保证了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成果能在市场利益机制的牵引下良性循环、流动通畅,另一方面,制度创新的边界最终决定于知识与技术的存量,技术变革会直接引致制度边界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特色库建设中基于本体论和元数据的知识与信息组织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峨眉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为例,应用本体论的知识组织理论与方法,构建一个形式化表达的本体论模型,确定这一领域的元概念,建立基于本体论的特色库知识组织。并结合元数据的信息资源组织形式,通过元数据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进行规范的著录描述、检索、管理、长期有序保存和提供利用,进行基于元数据的特色库信息组织。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中默会知识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蕴涵着大量鲜为人知的默会知识.这些默会知识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绩效与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本文考察了技术创新活动中默会知识的存在形式、分布及特点,探讨了技术创新过程中默会知识在创新团队中转移的机理与途径,以实现默会知识在创新团队中的共享.  相似文献   

6.
基于技术创新过程中信息能力对创新过程的作用机制分析,提出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企业信息能力构成内涵。在对企业信息能力和信息管理知识演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演化的企业信息能力进化模型。  相似文献   

7.
知识创造螺旋机理:认识论--本体论的观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德群  杨朝军 《情报科学》2004,22(11):1327-1330
知识已经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知识创造过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知识创造过程有关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知识创造过程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研究,最终建立了基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知识创造螺旋模型(E-O-Sprial-ESCI)。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合理的知识流.本文在分析知识流的内涵、结构、分类和性质的基础上,刻画了技术创新知识流的层次,构建了技术创新知识流的结构模式和基于知识流的技术创新模式,并详细论述了推动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从创新的内涵与相关背景出发,总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含义;以DNA双螺旋结构为基础仿生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阐述其碱基含义;站在双螺旋的视角对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关系进行研究,建立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双螺旋模型,并对相关过程做详细模拟;最后基于技术与知识的双螺旋模型结构对创新模式的形成基础、性质和特点进行说明,旨在能够更深入地揭示创新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知识创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知识创新与农业技术创新不同,知识创新是指通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的实践,获得新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延伸与深化,是应用创新知识,服务于市场并实现价值的过程。新阶段我国农业知识创新工作,必须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解决新阶段急需的重大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问题为重点内容,开展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构建大数据环境下学术创新力自动测度知识库,为学术创新力测度分析做支持。[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学相关期刊2008-2018年部分论文为数据源,使用本体建模的方法构建图书情报学知识本体,结合信息科学领域G3(科学、科学研究类)相关论文构建的本体,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相关分析和设计,确定存储方案和存储结构,采用MySQL数据库来存储数据。[结果/结论]最终成功构建学术创新力测度知识库系统,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库查询相关接口。[局限]由于时间关系和对图书情报学领域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文章所构建的本体在属性关系方面进行了简化,导致实际使用效果会受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褚慧岚 《情报探索》2020,(3):117-125
[目的/意义]采用对专利和文献相结合的计量分析进一步观察本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Patentics专利平台以及CNKI为数据源,从专利年度申请量分布、技术领域分布、主要申请机构分布及其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的角度以及文献的角度对2014—2018近5来本体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专利视角看关于本体技术的研究迄今为止呈持续增长趋势,创新主体主要由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企业组成,且大致形成产学研合作的局面,但合作关系不密切,中科院和国家电网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从文献视角看研究呈下降趋势,创新主体主要由高校组成。综合而言,本体技术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最后把本体技术相关的研究热点归纳为5类,未来将引入更多的新兴技术朝着本体构建自动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教育领域知识的特点,以教育领域知识的网络应用为目的,根据教育领域本体总体设计流程,采用半自动本体构建方法,以教育主题词表为基础,构建出面向网络应用的教育领域顶层和中层本体模型。利用本体开发软件Protégé3.2.1开发出可以与数据库相连的教育顶层和中层本体。  相似文献   

14.
崔秀杰 《现代情报》2014,34(7):83-87
以清晰表达知识内涵、促进信息资源语义共享为目的,以卫生监督调查信息为研究案例,尝试利用顶级本体属性元素构建具有通用语义特征的领域本体。通过领域知识本体的构建实证,详尽阐述依托“七步法”构筑领域本体的方法,探讨使用领域术语构建本体知识表达的途径,实现了卫生监督调查信息知识的本体化,为该领域知识的信息资源语义整合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领域本体建立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汪方胜  侯立文  蒋馥 《情报科学》2005,23(2):241-244
本体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目前领域本体的创建还缺乏系统的、工程化的方法。本文分析了当前构建领域本体的几种方法,通过借鉴其他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提出了一种构建领域本体的知识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大数据环境下学术创新力自动测度需要建立在相关学术评价指标和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基于领域知识的本体构建将为学术创新力的自动测度提供基础支持。[方法/过程]用手工方式构建学术创新力概念本体,复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半自动化构建学术创新力评价知识资源的初始本体,加入CNKI期刊题录数据的高频关键词以丰富本体的知识。然后进行学术创新力概念本体和学术创新力评价知识资源本体的实例化。[结果/结论]以G3类题录数据为例,共建立了30 097个概念、41 484个实例以及320 609条关系,基本完成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17.
宗江琴  范荣 《科技广场》2007,41(5):31-33
近年来,本体学习技术逐渐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重要性已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如知识工程、数据库设计和集成、信息检索与获取、软件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尤其是本体论在Web上的应用导致了语义Web的诞生。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体论的起源和发展,粒计算研究的主要动机,粒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体学习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鉴于以往研究中专利引文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知识基因这种特殊知识单元,从知识内容流动的视角,定量研究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案例,识别技术领域的知识基因和专利引用的5个关键基础学科,研究各学科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关系。通过构建知识基因的传播级联网络模型,对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专利科学引文,知识基因流动能够揭示从各学科到技术领域的更加真实的知识传播关系;知识基因的短期影响力水平与来源学科有关;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受到马太效应影响;受异质性知识组合效应的影响,跨领域知识基因在传播网络规模、寿命、影响力及创新“催化”能力方面优于技术领域一般知识基因,后者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则更快。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预测、基础学科布局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BERT的领域本体分类关系自动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意义】实现对领域本体分类关系的自动学习识别,解决领域本体知识框架结构体系的自动化构建问 题。【方法/过程】通过对领域本体分类关系自动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当前开源的先 进的深度学习文本预训练模型BERT为基础,研究构建了基于BERT的领域本体分类关系自动识别模型,并以资源 环境学科领域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和评估分析。【结果/结论】基于BERT构建的分类模型能够实现对领域本体分类 关系的自动识别,识别方法和流程具有极大地通用性和可移植性,识别精度比传统方法有了较大提升。【创新/局 限】微调与泛化了BERT,提高了领域本体分类关系识别模型的通用性和精度。但由于受分类标注语料的质量限 制,模型精度尚未达到峰值,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20.
徐德斌 《现代情报》2011,31(12):27-29,33
本文对领域本体及知识整合的相关理论及实践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并对领域本体引入知识整合中做了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同时笔者还构建了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整合模型,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