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窈窕”、“君子”、“逑”、“流”等语词的训释、考证,以及全诗内容与思想感情的分析,说明这不但是一首热烈而大胆地追求爱情的爱情诗,而且是一首动人的并能陶冶人的精神情操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2.
一、爱情诗与道德政治理想中国的古典爱情诗从《诗经》始即漾溢着摇曳多姿的人生观态度,与西方爱情诗的迷狂热烈,甚至充满着性恋的直露和渴慕不同,中国古典爱情诗独异的审美品格是含蓄内敛和现实主义的,虽然它也不乏浪漫的情怀.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爱情从来不是理想的,不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它总是意味着对所爱对象的占有.”这无论如何是片面而武断的.不要说中国古代大量的民间爱情诗和文人爱情诗,甚至帝王撰就的爱情诗当中,在含蓄和现世的  相似文献   

3.
“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为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更是直接而频繁的出现,以至影响到后世文学,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水文化现象。在《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水”作为一种意象,它蕴含了哪几种审美情感,下面试析。  相似文献   

4.
本篇论文以《诗经》爱情诗涵蕴的真情及其自然而然的表现方式为基本线索,论证了《诗经》爱情诗质朴、直率、热烈、大胆等四个特征。论者还以“真情”和“自然而然”的表现方式作为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全文,并说明了《诗经》爱情诗的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风”诗的主要内容,《诗经》中的爱情诗是迄今可见的中国最早的爱情诗,它们全面,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爱情生活,抒发了各个阶段上的情感,塑了一批爱情主人公的典型形象,而且还高度地概括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具有珍贵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6.
郑风中多爱情诗,几千年前整理过《诗径》的孔子就已经看出来了,为此孔子还斥骂“郑风淫”,《礼记·乐记》中也称郑卫之音是“乱世之音”。从此郑风被贬为淫奔之诗而视为下品。当然,在封建统治瓦解后的今天,爱情诗在文学领域里有了它应有的地位,不再与乱世亡国有难解之缘了,郑风  相似文献   

7.
南朝徐陵编撰的《五台新咏》,是一部“于汉魏六朝无所诠释,凡言情则录之”的诗歌总集。因为收录的大多为“言情之作”,对后代文学起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玉台体”,历来颇受非议。这是一部什么样的诗集?在爱情诗的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呢?这是评价《五台新咏》须要探讨的两大问题。对于前者,本人已在础作《试论证台新咏助思想内容》一文作了论述,本文试就后一问题作些探讨,特别是对唐代爱情诗发展的作用,试陈一己之见,以就教于同行专家。要探讨《五台新咏》对唐代爱情诗发展的作用,首先必须了解该诗集在爱情诗发展史上的地位。我国…  相似文献   

8.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文学之父”,天才诗人。他一生中共创作了800多首诗歌,其中爱情诗占了很大比重。诗人逝世时还不到38岁。他才华盖世,英姿飒爽,一直赢得很多女性的崇拜与羡慕。他本人也感情丰富,对爱充满幻想与追求。爱情是他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抒情诗创作的重要源泉。普希金的爱情诗是通过他个人的复杂感受,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的真挚流露。普希金有不少爱情诗是与他的私生活分不开的。作者有时甚至指明是“致”某某人或“写给”某位女性的。但是,我们不应当把普希金的爱情诗与他的爱情生活…  相似文献   

9.
《记忆》是台湾诗人王娟娟的一首爱情诗。它隽永、婉约,独具一格,富有韵味。这首诗意境深远,构思巧妙。它抒写的是“我”对于一段感情经历的记忆,表达了一对男女相恋相思永不相忘的无限深情。第一节,“一朵小茉莉/夹在书页里/我读遍整本书/试着把你忘记。”不言而喻,“小茉莉”是“你”对“我”的爱情的象征。“我”把它“夹在书页里”,既表示“我”对它的珍惜,又暗示了“我”正在求学的身份,“茉莉”与“书页”对举,  相似文献   

10.
施桂芳 《语文天地》2009,(12):21-22
《西厢记》是一部迷人的诗剧,全剧从头到尾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它有明快的抒情喜剧的节奏,有“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所有这一切.汇合成一种独特的风貌和格调,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问美人”的艺术风格。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先来看看前人对本文的点评:  相似文献   

11.
“郑风”爱情诗的产生与郑国的经济发达有关,与郑国的地理位置有关,同时与上古沿袭下来的风俗有关,与奴隶社会奴隶制较少“礼”的束缚有关。“郑风”爱情诗不仅抒写青年男女相爱的欢乐、相会的愉悦、家庭的温馨,同时抒发爱情受阻的烦恼及弃妇的痛苦。“郑风”爱情诗是我们认识春秋时代末期郑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郑风”爱情诗抒写各种感情,真挚醇厚、自然直观、朴素明快。“郑风”以典型的语言和行动、简捷的笔墨勾勒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爱情诗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南北朝乐府民歌中都有所表现,在中国古代爱情文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存在明显的不同;但是又因为南北朝文化学术的交流、融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也并不是壁垒分明的有南北之分。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份相思两地情”,“两地明月一份情”。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第一次集体歌唱的《诗经》爱情诗审美特征进行初步探析,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诗经》爱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之美,努力呈现其难能可贵的美学风貌.这些爱情诗,既显示了人们对“人”本身审美观较为健康而清醒的认识,又闪耀着男女主人公人格美精神的灿烂光辉;既有谈情说爱方式的审美情趣,又有表现各种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诸如风俗美、形象美、意蕴美、意境美、含蓄美、结构美等等,彰显出美的活力,散发出美的芳香,展示出美的风采.《诗经》爱情诗艺术美内涵甚为丰富,加强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就能够有力拓展《诗经》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彰显并提升《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与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金坤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5):49-54,82
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第一次集体歌唱的《诗经》爱情诗审美特征进行初步探析,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诗经》爱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之美,努力呈现其难能可贵的美学风貌.这些爱情诗,既显示了人们对“人”本身审美观较为健康而清醒的认识,又闪耀着男女主人公人格美精神的灿烂光辉;既有谈情说爱方式的审美情趣,又有表现各种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诸如风俗美、形象美、意蕴美、意境美、含蓄美、结构美等等,彰显出美的活力,散发出美的芳香,展示出美的风采.《诗经》爱情诗艺术关内涵甚为丰富,加强对它的开掘与研究,就能够有力拓展《诗经》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彰显并提升《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与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说“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中有个‘“风”字,它的形象是孔雀。孔雀是一种性冲动之鸟,经常开屏。因此,人们把“风”视作性冲动、性爱。中国古代的媒神伏羲女蜗,就以“风”为姓。《诗经》中的爱情诗就是“风”。后人所说的风疾,有一种就指性病。  相似文献   

16.
高玉芝 《山东教育》2005,(35):40-41
新编初三语文第六册教材选入了宗白华的观代爱情短诗《我们》,这是初中课本首次选入现代爱情诗.是人文教育的大胆尝试,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解读爱情诗?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把它定位在人文教育上,既让学生体会“我们”心心相印的美妙,又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7.
一、湖畔诗派湖畔诗派因冯雪峰等人在杭州西子湖畔成立湖畔诗社而得名,以写爱情诗为主,代表人物有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等。冯雪峰的爱情诗明快、清新,代表作是《落花》。他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作家,“文革”期间横遭迫害,于1976年去世。应修人的爱情诗写得痴情动人,一派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爱情诗中,尤其是男性诗人的作品,有着这样一种审美意向,即长于表现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可谓“难圆的梦”之美。这一“难圆之梦”,不啻是中国古代爱情诗艺术角美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汉乐府》、唐宋诗词到元、明、清民歌,都有这种好梦难圆的浅酌低唱。“菜苗苍苍、白露为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湖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诗经·莱茵》)“杀菌”的迷蒙,“伊人”的模糊挂力,道阻的遗憾,营构了一种特殊的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  相似文献   

19.
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最早见诸1979年第4期的<诗刊>上.从那以来,人们就一直把它作为一首爱情诗而倍加喜爱.上个世纪末,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选入高中语文教材(2003年版编在第一册),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把它定位为"爱情诗".事隔多年,诗人突然宣称这是一首和恋爱毫无关系的诗歌,2005年第9期<中学语文教学>刊登的洪贺廷老师的<从〈致橡树〉的创作缘起观其主旨>一文,据此提出不应把<致橡树>看成是一首爱情诗,并批评人教版教材把它说成爱情诗是不妥当的.那么,<致橡树>究竟是不是爱情诗?又为什么是爱情诗?人教版教材的说法是否妥当?我想,这是涉及到文学作品阅读规律、范式以及教材编写原则的问题,因此,思虑再三,不揣浅陋,把自己的一些感想说出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爱情是各民族文学永恒的主题,处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载体中的中西爱情诗必然存在显著的差别,本文将从“含蓄”对“直接”的表达方式、“悲愁”对“激情”的审美形态、“中正平和”对“个性自由”的文化心理三个方面来阐述中西爱情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