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在图书馆工作中,经常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文献“收藏、运动、效率”三者的关系问题。“收藏”是基础,“运动”是关键,“效率”是目的和结果。然而,如何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则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研究所图书馆(以下简称所馆)读者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研究技术人员,他们从开题调研直至成果鉴定,每个阶段都要借助大量的文献资料,而且往往侧重借鉴于反映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水平的外文图书资料。从我馆读者的主要构成部分看,科技读者占全部读者的56%;助研、工程师以上的读者占全部科技读者的75%;在科技读者中能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的占81%。从书刊资料的收藏情况看,外文书刊资料占全部馆藏的69%。因此,如何提高外文文献的利用率问题,则成为我们服务工作中时刻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经营模式也应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清华大学率先组织创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电子期刊后,随之“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万方数据库”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网相继而生,这些综合性科技期刊规模网站的建立,提高了科技信息传播的效率,缩小了国际间学术、技术交流的空间,为科技人员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却给我国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据调查,90年代中期至今,各入网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量普遍处在下滑状态,下降率达30%-40%。为改变这种艰难的经营状态,很多科技期刊出版社(部)都在积极开拓思路,各辟蹊径,以多种途径挖掘经营资源,解决所办期刊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洁 《新闻通讯》2014,(5):68-69
盛世兴收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收藏爱好者约7000万人。苏州是一座有着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书香世家众多,收藏人数很是可观,这其中,有收藏行家,也有“菜鸟草脚”,对于这些收藏界的“新人”来说,他们迫切需要增长鉴别知识,了解收藏动态。本人就职的苏州日报也开设了“收藏”版,由笔者负责相关编辑工作,就“收藏”专版的编辑工作,谈一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主体意识决定能动作用和行为方式,面对“中式思维”和“西方路径”的双重考验,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哪些职业意识?文章结合《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编辑工作实践经验,从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四个方面探讨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职业意识。  相似文献   

5.
《信息参考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金华日报社主管和主办的一张报纸。其“收藏专刊”专版创办于1995年,是国内报刊中较早开辟有关收藏投资的专版。“收藏专刊”重视图片应用,精心制作标题,使这个专版很快在众多的收藏类报刊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由于“收藏专刊”创刊较早,而且特色鲜明,故有许多藏友以收藏本刊为荣。笔者多年来一直是“收藏专刊”的编辑,现就收藏类专刊的编辑工作谈几点见解。一、注重特色,突出主题随着群众性收藏热潮的兴起,近十年来,收藏类的书籍、报刊层出不穷。各类有关收藏类的报刊,或注重鉴赏,或注重投资,各有千秋,各具风采。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底,全国专业性收藏  相似文献   

6.
姜帅  贝政新 《编辑学报》2019,31(2):141-144
明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困境,尝试构建体现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利益整合共赢的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策略。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论,辨析“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增长与发展”的关系,提出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案,为我国科技期刊未来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校馆图书收藏工作的困难及其原因是多层面的,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以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图书收藏体制改革,实行“教师参与,分类选择,集中收藏”和经费“四级分配,专款专用”制度。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期刊出版工作是国家科学技术工作和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原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颁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属性的上述界定,推动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截至2005年5月1日,我国共出版期刊9047种,其中科技期刊5387种[2]。在这众多的科技期刊中,随着《管理办法》和“精品战略”、“集团化战略”等的贯彻实施,精品期刊初露端倪,阵容逐渐扩大,令人欣慰。有欣慰难免会有遗憾。科技期刊的人员配备,尤其是编务人员的配备,也许就是一个遗憾。《管理办法》明确地把“有健全的…  相似文献   

9.
要重视“龙尾龙头”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科研工作来讲,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尾,又是龙头!”这是卢嘉锡先生在十年前对科技期刊工作的题词。十年来,题词在科技期刊界广为流传,被广泛引用,为指导和推动科技期刊工作与科技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十年后,卢老的题词得以公开发表是科技期刊界的一件喜事!必将进一步对科技期刊工作带来新的契机,必将进一步唤起社会对科技期刊工作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0.
外文科技期刊重要性的评价与采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国际图书馆界科技期刊收藏情况的调查,对期刊的影响因子与收藏率进行比较和评价,分析影响图书馆采购高质量外文期刊的一些原因,指出电子期刊将对传统的文献采购工作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工作日前落下帷幕,共评出获一二三等奖的综合指导类、学术类、技术类、检索类、科普类五大类优秀科技期刊417种,占全国科技期刊总量的9%。根据三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工作的通知”要求,评比工作于1996年6月正式在全国展开。从6月至9月,除西藏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47个部委及全国性团体经过初评,共向全国科技期刊评比办公室推荐了727种期刊,由有关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这些期刊进行了严格的评审,筛选。据统计,除一个省和5个部委有期刊未获奖外,其它绝大部分报送单位都有期刊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据评委会反映,通过评比可以看出,同1992年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2.
做伪,是一种歪曲客观规律、剽窃他人成果、玷污科学纯洁的极不道德行为。做伪者惯于将其做伪“成果”以论文形式在科技期刊上发表。这应当引起科技期刊编辑的高度警觉。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与交流、贮存与积累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据资料介绍,目前世界科技信息量的70%~85%刊载于科技期刊。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是科技期刊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想见,如果做伪“论文”在科技期刊上发表,将对社会造成多么大的危害! 那么,科学骗子是如何做伪的呢?我们不妨略举几例。例1:美国移植免疫学家William Summer-lin于1971~1973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Robert Good的免疫学实验室做研究工作。他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的显性和隐性效益罗琳我国是科技期刊大国,现有正式科技期刊4386种,占我国期刊总数“半壁江山”略多。其中,指导(综合)类193种,占总数的4%;学术类1353种,占31%;技术类2451种,占56%;检索类137种,占3%;科普类252种,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媒介业务模式的不断演进,科技期刊的“平台化”出版转型将是科技出版界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对科技期刊“平台化”转型的本质进行理论梳理、界定的基础上,归纳了未来科技期刊运营平台的主要内容,并从实际操作角度分析了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平台化”出版转型需要把握的三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是进行学术交流的媒介和传播最新科技信息的载体,是培养人才的“大学”,也是体现党和国家科技工作方针、政策的阵地。因此,办好科技期刊,提高刊物质量,历来是评价其优劣的标志。如何评定科技期刊的质量?我想就编辑工作中的体会谈几点浅见。我认为,客观反映是科技期刊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主要应从科技期刊所起的作用、内容和形式等三方面去考虑。  相似文献   

16.
从北京电台到现在的上海东方电台,我做“广播人”已有九年。在1995年,我与一档有趣的节目结缘:收藏。因为是在素有中国收藏半壁江山的上海工作,又时不时地与各位收藏大家频频交往,所以人家总是忍不住问一句:哎,金亚,你收藏什么?我一无财力,二无时间,就是有些收藏爱好,在“大家”面前也是“小打小闹”,就总是随口笑谈:我呀,收藏“声音”呗! 1996年,我采访《上海浦东》邮票的设计者之一张安朴先生时,结识了他的儿子——一个胖乎乎的小画家张乐陆(小家伙也已设计了好几套邮票并发行)。没  相似文献   

17.
孙涛 《编辑学报》2020,32(6):698-702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主要战略目标是科技期刊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方阵,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期刊。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需要一流的好编辑。受“兴昌精神”的启示,文章指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要有敬业精神、工匠精神,要善于学习,对待科技期刊工作要持之以恒,要有奉献精神和期刊发展“一盘棋”的大局观。只有如此,才能向着符合时代要求的好编辑目标成长。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为科技期刊出版行业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科技期刊实施“互联网+”行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要有效实施“互联网+”科技期刊行动,编辑须转变工作思维方式,增强互联网意识,强化“把关人”作用,做到全流程和全媒体把关,提高会写、能编、能说、善干等综合能力,才能有效提高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以特定符号系统和物质载体,通过精心组织、选择、加工、整理、积累和传播科技信息和知识的工作,是一项包括许多工作内容的整体概念。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内容丰富,从编辑方针和报道内容的确定到最后的加工编排,以及出版后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都属于编辑工作,其中以学术性工作为主,也包括技术性和事务性工作,是编辑部各类人员工作的综合。在这众多的工作中,编辑工作的基本职责又在于“把关”,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把门人”,其工作过程就是对稿件反复筛选、评价、整理、选优汰劣的过程,科技期刊编辑是一群肩负着推动科技发展重任的具有特殊素质的人,因而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现代化中,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科技期刊在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查阅“平台”相关建设文件、专家解读“平台”、各家对“平台”的认识等资料,在理解“平台”定义、定位的基础上,对“平台”的定位、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科技期刊的工作流程特点、稿件资源专长、学术资源优势,以及科技期刊层级分类标准等,着重探讨高质量科技期刊在“平台”建设中的角色。文章主要从“高质量与高级别科研论文”“可靠高质科学数据”“学术社区建设”三个方面阐述高质量科技期刊对“平台”建设的作用。【结果】高质量科技期刊具有高水准的审稿专家、编委会、作者群体等人员优势,具有组织学术活动、学术会议、论坛等高端互动平台优势,并在学术前沿科技追踪、学术团体黏附能力上均优于普通期刊。高质量科技期刊是“平台”建设中科研论文、科学数据、学术交流的源泉与保障。【结论】“平台”是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科技情报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在开放科学生态环境下的重要国家科技信息布局。高质量科技期刊是“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与保障,是平台高品质学术资源构建、高质量科学数据建设、高端学术资源共享的来源与基石,在“平台”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