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剽窃分为侵犯著作权的剽窃与非侵犯著作权的剽窃。前者主要是将他人作品表达形式窃为己有,后者主要包括思想剽窃、超出适当引用限度的剽窃和自我剽窃。剽窃侵犯了他人权益,破坏了学术规则和学术生态,应从培育学术诚信观念、健全治理剽窃的相关制度,确立审查剽窃行为的合理机制,完善反剽窃技术等多维度视角治理剽窃。  相似文献   

2.
科技论文自我剽窃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莹 《编辑学报》2010,22(1):29-30
科技论文的自我剽窃因为低风险高回报而普遍存在,占用大量出版资源造成浪费,必须对其进行识别并加以遏制。本文分析科技论文自我剽窃行为的动机和根源,归纳出自我剽窃论文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从量和质2个方面去综合考察,总结出自我剽窃论文的识别方法,并用实例予以说明。认为对剽窃论文的准确识别可以规范学术行为,促进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自我剽窃"概念的正本清源以及对其各具体行为的深入剖析发现,"自我剽窃"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恶性学术生态之网上的一个节点,是各种因素在一起发生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该现象的规制也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作者、出版方、学术共同体、相关政府部门等多方努力。  相似文献   

4.
王立欣 《编辑学报》2007,19(2):139-140
介绍学术界对学术论著中抄袭剽窃现象的分析和界定.认为:作为学术"守门人"的学报编辑,应该加强主体意识,担当学术义务,在学术论文的编辑过程中采取具体防范措施;学报编辑部应把学报的学术质量放在首位,从制度建设上防范并追责抄袭剽窃行为.  相似文献   

5.
因特网学术资源及其在编辑初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莉  吴惠勤  黄晓兰  宾仁茂 《出版科学》2007,15(5):21-22,58
介绍因特网主要的学术资源以及如何利用网上学术资源辅助编辑进行初审.编辑借助这些学术资源可以评价稿件的创新性,寻找对口的审稿专家,辨别作者的学术态度,减少抄袭及剽窃现象,了解作者的研究方向等.  相似文献   

6.
学术规范中反剽窃的信息技术视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介绍了发达国家运用信息技术反剽窃的相关情况,讨论了剽窃定义的不同观点,给出了一种剽窃的具体定义,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反剽窃是国内规范学术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锋  辛亮  韦轶  黄雅意 《编辑学报》2021,33(3):289-291
针对读者邮件举报2篇文章存在抄袭的学术不端问题展开调查分析,确定文章出版性质.通过文章版面调查发现,两篇文章内容有90%以上的重复率,涉嫌整体剽窃学术不端.其中,一篇投稿时间较早而稿件出版时间稍晚,另一篇投稿时间较晚而稿件出版时间略早,一时没有确凿证据判断2篇文章谁剽窃谁,但从知识产权获得原则上对先出版者更为有利.相关文献调查发现,投稿时间早而出版时间晚的文章存在更早的出版记录,进而确定投稿时间晚而出版时间早的文章存在剽窃学术不端;进一步调查发现,投稿时间早而出版时间晚的稿件出版记录为内部非正式出版,后来该文投到《应用数学和力学》获得正式出版,并拥有相关知识产权.厘清2篇文章的出版性质后,进而提出学术不端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图书编辑工作中难以鉴别剽窃、抄袭等学风失德行为,从侧面助长了学术腐败的滋生.学术编辑回归学者化——提高学术鉴别力、增强学术责任感、培养学术钻研性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出版事业的发展,且有利于文化繁荣的推动.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近10年来文本查重工具的出现对学术出版中文字剽窃或重复相似度的检测比对已见成效,但图表中剽窃、篡改及伪造等不端行为却不易察觉和检测。本文主要针对学术出版中各种与图片相关的学术不端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类与定义;梳理收集了目前国际上对图片造假、重复和剽窃的鉴别方法、检测工具及效果评估;提出了正确分析图片原创性的一些建议与方法,力求与国内同行共同探讨防止图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标准与规范,确保学术出版回归原创,保护版权。  相似文献   

10.
袁杏桃 《中国出版》2014,(19):22-25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剽窃事件时有发生。学术研究是一个国家文化创新的根基,如果任凭剽窃现象持续下去,不仅会浪费宝贵的学术资源,而且会挫伤创新者的积极性,最终使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落空。从曝光的剽窃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有的以学术不端行为加以认定,有的以引用不规范作出处理,有的以侵权行为追究责任,处理方式五花八门,处理结果常被质疑,这不能不与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剽窃本身的认识不统一有关,因此要有效遏制我国学术界的乱象,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何为剽窃,如何认定、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1.
强化编辑职业道德净化科研学术领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付中秋 《编辑学报》2008,20(4):348-349
针对科技期刊中存在的一稿多发、剽窃科研成果等学术不端现象,论述了编辑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强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彻查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编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英  赵艳静  赵阳 《编辑学报》2011,23(3):231-232
针对不良学术道德行为在科技期刊中的表现,以天津大学期刊中心的实践提出了彻查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编辑策略。对于科技论文首先利用CNKI、CrossCheck剽窃检测器检测,然后寻找线索利用网络数据库查询。为弥补剽窃检测器和数据库查询的不足,还需进行网络深度排查。对检测结果,编辑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3.
启事     
为了加强学术规范,提升刊物学术品质,现就投于本刊的学术文章稿件作如下规定:1、本刊呼吁所有投稿作者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本刊也将坚决抵制论文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  相似文献   

14.
2月28日北京日报以一个整版报道了学术界反思学术腐败问题。报道首先剖析了产生学术腐败的内因。一些个人道德修养与自我约束滑坡,一些人道德底线崩溃,形成了腐败黑洞。抄袭剽窃成为大学校园里的公开秘密。有人曾根据已公开的材料搞了一个有抄袭问题的黑名单,全国名牌大学几乎都在其中。对学术道  相似文献   

15.
吴菲  孙琴 《编辑学报》2021,33(2):189-191
借助采编系统内置的未发表相似文献、已发表相似文献学术不端检测功能,寻找学术不端行为的蛛丝马迹;举例分析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将一稿多投、抄袭、剽窃、拆分发表等行为消灭在稿件初筛阶段.提出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防范对策:加强对作者的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提高期刊编辑责任心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别能力;建立科研失信档案,实行信息共享,努力将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在论文发表之前.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剽窃指采用不当手段,窃取他人的观点、数据、图像、研究方法、文字表述等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行为。伪造指编造或虚构数据、事实的行为。篡改指故意修改数据和事实使其失去真实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0,(3)
尊敬的各位作者:近年来,抄袭、伪造、剽窃、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出版发表数量呈恶性增长,严重影响了学术出版物的质量和信誉。为了《新闻界》杂志有效提高学术不端文献的辨别和  相似文献   

18.
频频产生的学界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使学风不正问题在全社会成为众矢之的。这些不良行为,皆背离了学术规范。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责任编辑作为学术成果得以出版的把关人,在学术规范的建设上理应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参考与剽窃     
《今传媒》1995,(6)
参考与剽窃军文近几年来,久已绝迹的剽窃现象出现于报刊,如同久已绝迹的嫖娼卖淫现象重新出现一样,令人深恶痛绝又忧叹不已。剽窃者自我辩解日:“参考”,这就意味着今后还要以“参考”为名,继续干这种买卖。可惜,我们一些报刊的某些编辑同志,把剽窃视作疥癣小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抄袭、剽窃"等高校学术失范行为屡有发生,暴露了高等教育中学术规范教育的缺失。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学术规范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