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的伴随性特质是广播所独有的,通俗地说是指人们在收听广播时可以边听广播边做其他事情。其他媒体则不具备这种功能。如在高速行驶的汽车、火车、飞机上,读报看杂志看不一会就会令人头昏眼花,电视、互联网也是如此,而且对视力的损伤极大。广播则不存在这些弊端,广播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想听就听,广播的这种伴随性功能,得到了像喜欢晨练的受众人群、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再度兴起的广播热是广播充分显示其特色的结果。以广播和电视相比,首先广播制作程序比电视快,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有明显优势;再者因为声音有独特的魅力,听与看的感觉大不相同。在声音的传真性方面广播也有突出的优势;另外广播收听工具廉价、小型多样,可以边听广播边做其他事情,所以广播在传播的广泛性、渗透性、双向参与的娱乐性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 在广播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特性中,作者尤为  相似文献   

3.
广播新闻要通俗易懂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已近三十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收到一些朋友寄来的稿件的复印件,其开头三个字是“本报讯”,显然作者的初衷是为报纸写新闻。报纸上的新闻是依靠人们的视觉来接收的,而广播新闻则诉诸人们的听觉。由于接收新闻的器官不同,广播新闻必须顺应人们的听觉习惯。在漏听之后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又如,看报纸时可以边看边查字典,而听广播就不能这样,听广播不像看报纸,必须识字.而广播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受众面比较广。这就向广播新闻的作者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蒋舟 《青年记者》2012,(15):70-71
提升广播节目质量,听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督导方式,尽管部分电台已有一些尝试,但怎么听、怎么评才更有效率,怎么组织更加合理,如何通过听评达到突出节目定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却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海峡之声996巴士广播通过不断完善节目听评机制,边听边议、边听边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节目收听率稳步提升,有两位主持人获得了"全国十佳音乐节目主持人"奖项.下面结合开展听评工作的实践,谈一些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5.
记得小时候,听广播剧是我放学之后最有吸引力的事情。每天放学以后,回家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广播,边吃饭边听,边写作业边听,甚至边玩边听,那个时候都是小短剧,有的剧目反复重播我也反复听,百听不厌。广播剧打开了我少年时的眼界,可现如今你要想打开广播就能听到广播剧,无疑是一种奢侈的渴求。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通过对济宁市谭岗村居民媒介接触状况的调查来管窥蠡测中国农村居民媒介接触状况.据调查,近年来谭岗村居民对大众传媒的接触明显增多,更多的人选择看手机、上网、听广播、看电视来打发闲暇时光;广播、电视在农村仍有一定的市场,报纸在农村市场很狭窄,智能手机在农村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中,谭岗村居...  相似文献   

7.
孙鉴清 《视听界》2007,(6):86-86
不少农民反映,现在电视上市场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不少,但他们整天闯码头、跑街头、转田头,很少有空闲坐下来看电视,而广播不受地域、时间、文化的限制,可以边干活边听,边吃饭边听,边走路边听。对此,农村广播可从加强听众的参与性人手,让广播在农村更有人缘。  相似文献   

8.
广播杂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品种。广播杂谈,与报刊上见到的杂文有什么区别呢? 广播杂谈的第一个特点是:说理要具体实在,不可抽象笼统。报刊杂文是用眼睛来看的,第一遍看不懂还可以看第二遍,而且可以边看边思考。广播杂谈则不同,它是用耳朵来听的,声音瞬间即逝,根本不容听众边听边思考。如果一篇广播杂谈,尽是抽象的逻辑推理,很有可能还没有听懂,文章已经广播完  相似文献   

9.
编辑琐记二题■杨东鲁广播迷有通讯员姓梅名运国,系县广播站通讯员,每每投得一稿,第三天即开始到屋门前的广播喇叭下去听,广播里是否播出自己的稿件。一日暴雨后,梅某照样靠在安装喇叭的广播杆上听广播。广播杆又正好栽在堰塘边。梅某听入了迷。不料堰堤被雨水浸泡发...  相似文献   

10.
记得小时候,听广播剧是我放学之后对我最有吸引力的事情。每天放学以后,回家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广播,边吃饭边听,边写作业边听,甚至边玩边听,那个时候都是小短剧,有的剧目反复重播,我也反复听,百听不厌,广播剧打开了我少年时的眼界,可现如今你要想打开广播就能听到广播剧,无疑是一种绝对奢侈的行为。现在,电视剧每年都以数以万部(集)的不减势头推向屏幕,很多剧目如过眼烟云甚至从来都不曾面世就成了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是读着报纸长大的,60—70年代的人是听着广播长大的,80~90年代的人是看着电视长大的,21世纪的人则要在互联网上边读报纸、边听广播、边看电视度过他们的一生了。  相似文献   

12.
读报:“正襟危坐”;看电视:“目不斜视“;上大课:纪律约束,必须专心致志。……听广播却不然。大都是边听边干杂活,边听边聊天,甚至边走路边听,思想不那么集中,处于一种漫不经心和一心二用的状态。听者的漫不经心,加上电波的转瞬即逝,使广播传递的信息,渗漏甚多,损耗甚大。  相似文献   

13.
读报:“正襟危坐”;看电视:“目不斜视“;上大课:纪律约束,必须专心致志。……听广播却不然。大都是边听边干杂活,边听边聊天,甚至边走路边听,思想不那么集中,处于一种漫不经心和一心二用的状态。听者的漫不经心,加上电波的转瞬即逝,使广播传递的信息,渗漏甚多,损耗甚大。有鉴于此,播音开始,设开始曲,用特定的、较长的(几十秒至二三分钟)信号,呼唤  相似文献   

14.
无线电波的转瞬即逝,是广播这一舆论工具与生俱来的弱点。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听众收听广播,也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输入形式。读报:“正襟危坐”; 看电视:“目不斜视”, 进电影院:是花钱买来的机会,不敢“懈怠”; 上大课:纪律约束,必须专心致志……听广播却不然。大都是边听边干杂活,边听边聊天,甚至边走路边听,思想不那么集中,可以处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广播广告似乎已经走入了困境。就连广播人自己也认为广播是一种夕阳媒体。有些广告公司在为客户制定媒体计划时,也很少把广播包括在内,似乎广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媒体。那么,广播广告是不是真的到了穷途末路呢?如果我们把广播的广告时段看成商品,分析听众喜欢广播和广告主选择广播的理由,就会发现:广播还是拥有众多的听众。因为,站在听众的角度,广播有众多富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几乎每一个电台都有听众喜爱的名牌主持人,这是一个电台宝贵的资源之一;广播由于携带方便,“可以边听边干别的”;听众还可以利用电话或传真等和电台交流…  相似文献   

16.
记得还在大学读书时,老师曾说: “你们将来要去办广播。广播是给人听的,人们有选择权。你办得生动活泼,他听;你办得没有特色不吸引人,他可以把收音机关掉,不听。因此,你想让人家听你的广播,就要充分发挥广播所固有的特点,一定学会掌握手里的话筒。就是说不会运用话筒,不能算是完全合格的广播记者。”  相似文献   

17.
"所谓广播,从本意上讲,就是说话给人听."既然是给人听,所以,广播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有一个听众愿不愿意听、听不听得懂、爱不爱听的问题,也就是广播的可听性问题.也有人说,可听性是广播追求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8.
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述说,一边采录的一种报道方式,是录音报道的一种。现场观察,现场述说,现场采录,是构成这种报道方式的三要素.一个基本特征,三个构成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叫做“现场报道.”根据现场报道的基本特征,它的工作规律应当是:直观直说,先见先说,边听边录,先听先录。现场报道在我国广播中的广泛使用,只是近五、六年的事。这五、六年中,出现了不  相似文献   

19.
姜小彬  曹坚 《视听界》2001,(4):30-30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外,网络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些媒体竞争激烈,争夺受众,但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并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就广播来说,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传播迅速、收听方便、参与性强等等。但同时,也有它的弱势,如一瞬即逝等等,从接受状态来说也有极为不利的一面,如有时人们虽然是在听广播,却常常是“一心二用”,甚至主要是干别的事情,听广播只是附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处于一种“不注意”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20.
报刊是供人们"看"的,广播则是让人们"听"的."听"与"看"有很大差别.比如说:"住在上海市区的入,困于尘嚣,一到郊坰,便有心旷神怡之感,何况是去龙华呢?"这样一句话,印在纸上一看就明白了,即使象"尘嚣"、"郊坰"等词汇的确切含义不很清楚,查下《辞海》也就明白了.可是,同样这句话,如果是在广播里,就会有不少人听不懂,什么"尘嚣"、"郊坰",有人会连这几个什么字都搞不清楚.我们在广播编辑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报刊上一篇很顺畅、很精彩的东西到了手里,往往要作许多,甚至比较大的改动,然后才能拿去广播,才能使听众听得清楚、满意.这是因为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