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数学老师在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时,总是评价孩子"粗心",尤其是计算题出错时。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们、老师们也往往会把错因归结为"粗心"。似乎数学上的错误都可以归因为"粗心",至少计算错误可以归因为"粗心",然则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2.
王静 《考试周刊》2012,(44):67-68
计算是小学数学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计算的速度、正确率明显下滑,经常会出现一些低级的、普遍性错误,许多家长甚至老师都视为"粗心",难道真的是"粗心大意"这么简单吗?难道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没有关系吗?下面笔者从"学"与"教"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教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低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正确率不是很高。部分老师和家长以及学生自己都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探根求源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试将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批改学生的计算试题时,遇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情况,都会不由自主地说:“这个学生真粗心。”家长在看自己孩子的作业或试卷时,遇到学生在计算上的错误,也会说:“又粗心了,以后仔细点。”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学生的计算错误首先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难道都  相似文献   

5.
陈谦 《考试周刊》2011,(50):7-8
每次考试,成绩没预想的好,看似简单的试题做得一塌糊涂.学生认为自己"会做",由于粗心而做错;老师、家长认为孩子不踏实、敷衍,没认真学,考得差,分数低.而从教材陈述内容的方式和教学预案方法等方面做深刻细致分析的人很少.  相似文献   

6.
粗心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头疼,让学生体会不到成功,随着时间变长,慢慢感到自卑.同时也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但是通过学生自己进行经验总结,老师注意课堂上的习惯培养,能让学生改掉粗心的毛病.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不应该犯的错误,家长常埋怨自己的孩子就是“粗心”,老师常批评学生“马虎”。但结果往往是“屡纠”又“屡犯”。那么,怎样才能防治学生“粗心”的毛病呢?以下对小学生计算“粗心”进行五方面的心理分析,供参考。一、感知错觉而造成“粗心”学牛在计算时.首个必须成知数据与符号所织成的算式。但由于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不够精细,因而有时获得的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出现把9读成6,把36抄成63,把28十巴与8+82看成相等的算式,等等。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严重。小学生的感知有较强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常把文字的意思搞错;做作业时常把数字或符号写错,或者漏掉;考试时漏答题目中的内容,甚至丢掉题目,结果出现不应有的成绩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粗心马虎造成.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现象在学生中相当普遍.老师在学生做作业和考试之前总是反复叮嘱要认真仔细,看清题目的要求,认真进行计算和书写.可是到头还是出现粗心差错.家长也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平时不能克服粗心 错误,以至影响重要考试的成绩和名次.一时的粗枝大叶,会招致学习成绩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所谓误错是指学生在做题时,对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因为粗心、不认真等原因,把会做的题目做错或做得不完整。平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公认的聪明孩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能顺利解出,但做一些简单题目的却频频出错。每次做作业感觉很好,课时和别人一对,发现都是自己粗心错了,后悔呀!家长抱怨孩子“粗心”,老师批评学生“马虎”。老师和家长一再提醒他们做题时要细心,但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对这种误错现象进行了初浅的分析与研究,并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平时的作业和测试中,由于学生粗心造成过许多错误,而且这种现象还具有普遍性。谈话时,学生经常会以"粗心"二字作为自己解题错误的理由。孩子对粗心的毛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就没能对其做以及时的纠正。面对这种现状,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做法,谈谈减少粗心现象的有效对策:一、审题能力的有效训练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相似文献   

11.
葛恒来 《成才之路》2010,(32):45-46
一贯以来,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数千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有的教化模式,我们的教师热衷于扮演主角。不少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时,对孩子问得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在学校听没听老师的话?"不少教师满足于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套路"走一遍。  相似文献   

12.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本文探究学生粗心现象的原因,着力于改善孩子的"粗心",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方莺 《教师博览》2011,(2):13-14
"家长签字"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是家庭、学校联系的一种方式。有的老师不管是大考试、还是小练习,统统要求"家长签字"。考得好的同学还好,他们会觉得挺好,自己的努力可以让父母看见,如果考试成绩不好,要签字,那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4.
张翠萍 《宁夏教育》2011,(10):66-66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发达,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便捷起来,"家访"慢慢被人淡忘,"请家长"却在校园逐渐流行起来。教室里、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训斥学生:"如果你再这个样子,就请你把家长叫来,如果家长叫不来,你就别想上课……""请家长"到学校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论事情大小,动辄就把家长请来,我认为很不妥。"请家长"要慎重,不能随便拿这个来威胁学生,否则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以期学有所得。这是摆在每个农村小学老师面前最大的难题。它不仅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行。可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有老师教就行;自己因学识、事务繁忙等原因管不了孩子的学习;孩子学得如何全看老师的努力和孩子的造化。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认识坑害了多少孩子的一生。因此,本文试图从自己的教学尝试来谈谈农村家长的参与对提高自己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马虎、粗心”,是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该看错的题却看错了.不该写错的字却写错了.不该答错的题却答错了.不该丢的题却少答了.本来不该交错作业却交错了……诸如此类的现象.学生着急.家长着急,教师着急,其原因在哪里?该如何克服呢?本文通过剖析粗心的原因.以求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7.
张志红 《考试周刊》2011,(70):103-103
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告诉我:"老师,我孩子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计算题做得还行,就是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他不会做时,只要我读一下题,他马上就能做出来了,我觉得他自己读题怎么就这么困难呢?"对此,许多家长纷纷表示赞同。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导致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读题能力差,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84):73-74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电话营销" 作为一所本科院校,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的招生老师们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挨个地问报考的学生们,你到底会不会来?虽然过程颇有讨价还价的意思,但现实确实如此。  相似文献   

20.
程玉玲 《考试周刊》2012,(51):82-83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开始接触到各种题型。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有限,以及文字转换能力的不熟练,很容易因审题不清楚而造成错误。尤其是在讲评试卷子时,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仔细读了一遍题目之后就恍然大悟,顿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