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这么不热爱运动的人,忽然得到了一张中网的决赛票。票,据说是某老总送给某老总的,双方都是VVIP级人物,这票也因之VVIP。老总日理万机,当然没时间看,有中层干部去他办公室聊聊天,他忽然想起来:“有一张网球票,你去看吧。”“就一张怎么看呢?”中层也不太稀罕。“反正随便你处理了。”该中层就把票送了朋友A。  相似文献   

2.
喻晓 《大观周刊》2011,(18):144-144
五一节到了.我去一家酒店参加一个同学会,大家正喝得高兴之际。隔壁包间忽然“热闹”非凡。我也凑过去看看热闹,原来是服务生上菜不小心弄脏了一位客人的衣服。客人喝得半醉.满嘴冲着酒气对服务生:“哥们今天买的新衣服,一千多啊,你怎么赔偿我啊……”。服务生不断点头赔不是:“先生,对不起,我给你洗干净。要不我拿到洗衣店去洗……”。“哼,说得轻巧.我就要穿新衣服,你陪吗?要不,美女你陪哥们一天就可以免了。”服务生好像是个学生吓得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眼  相似文献   

3.
意外的感动     
前不久我去做一个消防官兵救火牺牲的报道,怎么才能做到感人呢?虽然采访到了两位烈士生前的战友和家属,可是没有寻找到可以感人的点。一个战士无意中告诉了我其中一位烈士的QQ空间。晚上我打开了他的QQ空间,看得出他从小就有做军人的志向,蓝色的背景、穿军装的照片,就连QQ秀也是穿着军装的卡通人物……就在准备关掉这个页面时,一则留言板里的日期吸引了我:10月19日,正是采访的当天!而烈士是在两天前牺牲的,也就是说,在烈士牺牲后还有人在这里留言?再往下看——“天堂也在失火吗?”这个留言把烈士的形象又活生生地推到了我面前。他们这一…  相似文献   

4.
不要想     
同事英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下午要去医院做个检查。“怎么了?”我关心地问。“我的两个肋骨之间有一个硬块。你看,就在这里。”她指给我看。“什么时候发现的?”“有一年了。我也看过医生,他们都说没事。但我就  相似文献   

5.
“到兰州来,不看碑林等于没到兰州!会感到遗憾。”老朋友张锋这样提醒我。我却不以为然。直到我要离开兰州的那天,才在他的陪同下乘车上了白塔山,到那里去看兰州碑林。“哇!”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偌大的一座仿明清的古建筑群,回廊蜿蜒,楼房栉比,黄瓦红柱,鲜艳夺目我从回廊转到一层  相似文献   

6.
我刚搞新闻报道时,启蒙老师告诉我,写新闻要学会掌握多种“武器”。要学会写消息、通讯、小故事,还要学会写言论,甚至连不属新闻管的小小说、散文、诗歌,也要学写。初学写消息时,老师讲要写好导语、背景材料、主体、结尾等,我似乎并没有听明白,写稿时总是找来几张报纸,凡带有“本报讯”字样的稿子,都认真去看,去研究分析,看它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然后就比葫芦画瓢,写自己的“消息”。每写一篇都这样去看别人的东西,看得多了,写得多了,就学会了写消  相似文献   

7.
白领     
一次旅游,有个整天穿西服的男人总和我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他就像韭菜地里冒出一畦蒿子一样,虽然都是绿的,却怎么看怎么别扭。我问他是做什么的,他夹了口菜说自已是白领。就这样一个西装革履的白领每次去厕所都让别桌游  相似文献   

8.
休刊莫随意     
“五一”期间,几位热心的读者和通讯员给我打电话,说怎么又没有看到某报。我说可能是节假日休刊了吧。读者不解,说我们花钱订了报,报社怎么可以短“斤”少“两”、随便休刊呢?  相似文献   

9.
美国最近推出电视“黑盒”,用电脑控制电视机,使儿童不能随便去看电视。电视机的普及在国外已有半个世纪。仅以香港而言,已有超过95%的家庭有电视机。但是电视机在许多家庭又有“留级机”之称。以英国为例,英国儿童每日看电视时间平均超过  相似文献   

10.
能够亲历国庆庆典现场,是一份光荣,也是一份责任。我的指定位置在“游行队伍两侧”。事前,我一直在想,怎么是两侧?长长的大街上都是游行的群众,应该是不允许随便穿越的。到达现场后,才知道,从劳动人民文化宫一直往东的广阔天地都属于我的活动范围,而阅兵式正式开始前是可以穿越大街的。 就这样,举世瞩目的国庆大典和我是咫尺之遥,却又万里之远:高高的红墙和密集的人群决定了我的位置看不到方队正步走过天安门城楼前的场景,也看  相似文献   

11.
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逶迤的太行山染上了瑰丽的夕晖,气象分外峥嵘。在山西长治北郊张庄的大道上,美国朋友韩丁同我们一起散步。他穿着青布鞋,蓝布裤,白衬衫,装束同我们差不多。大人小孩见到他,都围上来。汽车到他跟前,也往往停下来不走。韩丁风趣地说:“汽车怎么碰到我就坏了?”原来不是汽车坏了,而是汽车里的人,往往是韩丁的老朋友,要下  相似文献   

12.
有报道说 ,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 ,1998年邀请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 ,目的是让记者们宣传该市的改革开放成就 ,也就是市长的“政绩”。可一位香港记者对慕引导他们看的“成就”偏偏视而不见 ,却紧紧盯住了慕市长穿的一身“行头” ,衬衫、领带、西服、皮鞋……全是世界名牌 ,少说也值几万港元。一个月收入一千多元的市长 ,能穿得起?这位记者在香港一家报纸上报道了这件事 ,其潜台词不言而喻———沈阳市市长是个贪官。不久后 ,果然东窗事发。这篇报道赞扬了香港记者好敏锐的眼力。但笔者认为 ,关键不在于记者的眼力 ,更在于老总的魄力。…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省委支部建设杂志社担任编辑和记者时,曾经三下原平县采访赵文和同志。时至今日,事隔二十余年,但仍记忆犹新。为了采访赵文和,我曾三下原平县,真像蝶恋花、蜂酿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头一次去东南贾村看赵文和,是我和老作家束为一道,以访问老朋友和结识新同志的名义,去当地了解情况和听取反映的。“文革”之前,李束为同志已经跟赵文和同志交成了老朋友,经过“史无前例”的洗礼,老友重逢,倍感亲切。因为有束为同志的引荐,我和赵文和同志虽是初次见面,但却一见如故,彼此之间心心相印。赵文和热情地招…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07,(1):41-41
前不久我去做一个消防官兵救火牺牲的报道.怎么才能做到感人呢?虽然采访到了两住烈士生前的战友和家属,可是没有寻找到可以感人的点。一个战士无意中告诉了我其中一位烈士的QQ空间。晚上我打开了他的QQ空间,看得出他从小就有做军人的志向,蓝色的背景、穿军装的照片。就连QQ秀也是穿着军装的卡通人物……就在准备关掉这个页面时,一则留言板里的日期吸引了我:10月19日,正是采访的当天!  相似文献   

15.
亚运会前,老朋友夏尔马到北京来了。半夜我快下小夜班,电话里传来他那我已感陌生的嗓音时,真是令我惊喜万分。这位不结盟国家新闻交换网记者是受亚运会组委会之邀,到北京采访亚运会准备情况的。几天来早出晚归,参观采访,“剩下最后一天用于领略伟大中国首都的特色和拜会老朋友”。我们约好次日见面地点便顺致晚安。次日晨一阵电话铃声将我吵醒。电话里夏尔马所住旅馆的服务员给我读了他写的条子:“宣,恰巧碰到一位热心的姑娘愿作导游,为了多看一些地方,我决定随她去了。晚些时候再见。夏尔马。”听罢我对这不顾友情的“好色之徒”除了气愤之外别无它法。第2天直到晚班快下班时,电话中才又传来他的  相似文献   

16.
余玮 《兰台内外》2012,(4):18-18
“文革”前曾在朱老总那儿工作过的郭勤英,1978年8月来到了邓小平身边做医护工作,直到邓小平逝世。据郭勤英老人回忆,有一次出差到外地,晚上,公务员把邓小平的衬衣拿去洗,服务员以为是工作人员的,就说:“这么破的衣服是你穿的吧?”公务员解释说:“哪是我穿的,是首长的。”服务员一看邓小平还穿这么旧的衣服,非常感动。“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同仁谈到“采访”深感困惑。认为通讯员“身价”低,没有记者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通讯员的采访贵在一个“看”字。 1993年6月的一个傍晚,妻子叫我到北京路某副食品商店去买一箱荔枝汁。我骑车来到商店后,不巧,货架上的卖完了。正准备往回走,见沙市饭店门前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摆满了叫卖的书刊杂志摊,随便看了一眼,封面上尽带着“彩”。数了一数,略有七八处,都是白天不允许卖和不许在此经营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睡衣上街     
我第一次听到人家跟我讨论睡衣话题还是很多年前。一个女孩向我提出她少女的困惑:“为什么你们上海人喜欢穿着睡衣上街?”我听完一愣,想起我的妈姨姑婆,总是做着堪称精品的头发,踩着精致的高跟鞋,穿一套花色睡衣,神采昂扬地走在去买小菜、买彩票或者搓麻将的路上。若不是突然被局外人问起,我还以为穿睡衣出门是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19.
常见体育新闻的标题喜用“征服”一词,但“征服”是可以随便用的吗?我看不能。比如二李(李铁、李玮峰)去英国踢球,首次上场,上海劳动报8月5日就用了一个大标题作报道:《二李亮相征服埃弗顿》其实,文中所述二李上场,各有表现,李铁略好一些,但也有失误,如此而已,标题上就用了“征服”一词,看来记者是被“征  相似文献   

20.
也算是“媒介批评”徐舫州媒介批评是个大题目,功力不逮,不敢随便去搬弄它。每每遇到理论性太强的课题,我总怀畏惧之心,先自退避三舍。看纯理论性的大块文章也是如此,虽强接头皮逼自己咽下,终有吞食涩果之感。由是想到读者,对学问渊深的教授专家来说,我要说的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