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正新 《出版经济》2004,(10):37-37
新闻出版的阵地就是市场,新闻产品和出版产品都是社会公众享用的文化产品,如果新闻产品和出版产品没人买、没人看、没人读,那它就失去了本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10岁那年,我在崇明路小学组织的联欢活动上说过一段相声,班主任张老师写的脚本,我逗哏,同学捧哏,欢声妙语,说的是新旧社会两重天的沧桑变迁。许多内容早已忘干净了,惟有一处"包袱"仍记忆犹新。为了印证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到溃走台湾前夕货币贬值、民穷财尽的悲惨情景,我用了一连串形象化的数据作比喻:当时100元法币,1937年可买两头牛,1941年可买一头猪,1945年可买一条鱼,1946年可买一个鸡蛋,1947年可买五分之一根油条,到了1948年,  相似文献   

3.
帮助     
冯扬  宗蕾 《出版参考》2004,(8):20-21
本来不准备写这个的:可几句话恐怕难讲清楚。  相似文献   

4.
不完全是选择恐惧给生活带来了问题,更像是生活先有了问题,才有了选择恐惧 “选择恐惧”是近来非常流行的一张标签。有不少人以患者自居。只要涉及做选择,他们就头疼不已。找工作或是择偶这样的大事就不用说了,哪怕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小事,譬如买哪件衣服或是晚上吃什么饭,以及从电子书中选一本来读,都会磨磨蹭蹭地犹豫半天,然后再后悔怎么没选另一个。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06,(46):31-31
问:你即将参加欧洲旅行团到意大利一游.好友请你替她买一双高跟鞋回来.当你到了意大利之后.才知道意大利的皮鞋非常有名.于是.你也打算替自己买一双.你会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6.
偶尔从新华书店门口经过,看见好些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挤在书店里边,原来是今天书店卖特价书,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本来要卖四角多,现在只要卖两角多,许多孩子买到价廉物美的好书,不由得雀跃欢呼。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买书的情景来,那时候,一个从穷乡僻壤来到城镇上学的穷孩子,想买一本新书真有点儿想人非非了,要买书,只得去逛旧书店、旧书摊,碰到运气好,有便宜的旧书、折价书,就买它本把两本,时间一久,这种廉价买来的书居然也积聚了不少。直到参加工作以后,逛旧书店、买折价书的习惯仍没有改。我买来的这些书虽然破旧,  相似文献   

7.
前一阶段,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时候,一些新闻记者也被吹得晕头转向,把一切都看颠倒了。本来是党的新闻事业,却看成个人谋私的门径;本来是为民服务的职责,却看成自己弄权的资本;本来是严肃的宣传阵地,却视同手中可居的奇货。他们的心灵被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报业竞争激烈,同城报业竞争更是进入白刃化。但是在澳门,任何媒体都难以撼动《澳门日报》的强悍地位。笔者曾在澳门几个报摊前分别驻足半小时,发现差不多在5个买报纸的人中,就有3人买《澳门日报》。笔者上前询问一位中年男性:“您为什么买《澳门日报》?”他像看外星人似的看看我说:“我是澳门人哎,当然要看《澳门日报》!”  相似文献   

9.
居家过日子,免不了常登超市的门。去得多了,向来愚笨的我竟对商家摆放货品的玄机悟出了一二。不信你看,百姓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不可或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放在门口处该有多好,取上就走,省时省力,却偏被摆在货场的最里端,逼着你为买一包盐、为取一瓶醋,非要经过高档烟酒、金银首饰和进口化妆品等奢侈物柜台不可。起初你还被自己不受诱惑的淡定所感动,可最终架不住眼球和嗅觉的反复刺激,渐渐放松了捂紧的钱包。当你回家清点一大堆可买可不买甚至根本不需要买、不值得买的物品时,商家正偷着乐呢!  相似文献   

10.
封面链接     
在安然破产前3年,《商业周刊》曾经刊登一组长达16页,题为《公司收入:你能相信谁?》的封面文章,详细披露了公司是如何虚报收入,审计机构如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华尔街股市分析师如何被收买。其他一些媒体的记者也曾作出过类似报道,当全国的金融系统病入膏肓的时候,这些报道本来可以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成放 《新闻实践》2011,(3):74-76
明星的畅销书我是不买的,但白岩松是个例外。十年前购了他一本《痛并快乐着》,断断续续看完后,就建立了一种信任:他出的书必购无疑。以后就陆续买了《岩松看日本》、《幸福了吗?》。他的《岩松看美国》、《岩松看台湾》却失之交臂,只能待机再补。  相似文献   

12.
有条营销公理:让所有人买你的产品之前,你必须让某些人买它。这条公理换一种说法:在市场上取得更大份额之前,必定有某个具体的顾客群对你产品的某些特殊方面感必趣。这就把我们引向细分市场。  相似文献   

13.
林夕 《新闻世界》2008,(3):59-59
朋友是做生意的,整天飞来飞去满世界跑,忙得要命。一天晚上,他打电话来,突然问我:“如果花钱可能买到你自己哪一天会死的信息.你买不买?”  相似文献   

14.
我买两辆车     
一位阔佬想送给刚当选的政府官员一辆汽车。官员表示拒绝:“你知道我不能接受一辆汽车,否则就是受贿。”送车的人提出,可以把车以20美元的价格卖给他。官员说:“那我买两辆。”我买两辆车...  相似文献   

15.
《新民晚报》报道:日前,北京一位资深图书编辑在微博上直指某些出版社和书商为图书登上销售排行榜造假。出版界买榜现象究竟存不存在?记者采访了多位出版社工作人员,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承认买榜现象的存在。一位出版人向记者透露,除了一些媒体的榜单外,  相似文献   

16.
《电子出版》2001,(4):54-55
现今的数码摄像机大多采用的是80万或107万相素的ccd,随机带有存储棒或SD卡,可以拍摄分辨率为640×480的静止图片,存储在随机带的存储器上。于是有的本来打算买个数码相机玩的朋友就考虑是否可以买一个数码摄像机来代替数码相机,那么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呢? 当然,数码摄像机的照片质量是不能同数码相机相提并论的, 1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如今只是低档入门机种,能掏得起钱买数码摄像机的人,要买数码相机都是盯着300万像素的产品。但我们是不是需要这么高分辨率的照片呢?数码相机照出来的照片要想和别人分享的话,…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正>买空调售货员:大爷,你想买点啥?大爷:天热啊,我想买台空调。售货员:你老想要啥牌子的?大爷:啥牌子都无所谓,只要效果好。售货员:"中央"空调怎样啊?大爷:那不行,我那房子本来就小,中央再放上一台空调,多挤啊。姑娘,有没有放边上的。  相似文献   

18.
咬春和打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春,又称咬春、打春。这天,民间是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的,叫做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一大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这是我小时候还能够听到的声音,见到的场面。那时,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北京卖的是那种心里美萝卜.都经过了一冬的储存.哪怕便宜得糠了心的.也得咬一咬。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到商场、菜市买东西,还是到邮局,难免碰到一些服务人员生硬的面孔,吃几句冷冰冰的话语.而在电视屏幕上,我们又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那一张张笑容可掬的面孔,于是有的观众就会这样评价:如果这些人都像在电视上这样就好罗!这是对这些服务人员的抱怨,还是对电视记者的讽刺?而有的记者也会这样为自己辩解:我去拍摄时,这些服务人员态度本来就不错,我并没有故意拍假新闻呀!谁知道这些人里面有谁平时态度不好而在我们镜头前面没有表现出来呢?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矛盾呢?我们说,是由于摄…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出版业有无影响?大多数出版人认为有,但不大。为什么影响不大?因为不少出版社还没有转为企业,大多数图书可算是生活必需品,读者钱再紧张,该买的书还是要买。影响体现在那些方面?回答是:图书总体销量会下降,回款账期会延长,外向型销售会减少,出版发行企业上市步伐会延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