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贾晓莉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112-112,298
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会计信息使用者博弈的和解,它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达到管理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的行为。按照博弈论,可以将盈余管理的决策过程看作一个非博弈的过程,也就是局中人事先彼此不能形成有约束的合约。博弈论视角下的盈余管理,是在各方博弈行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选择管理者盈余管理的决策时机。  相似文献   

2.
杜瑞  李延喜 《科研管理》2018,39(3):122-131
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研发投入对盈余管理的刺激作用及触发机制,并尝试从盈余管理的视角探讨微观企业对宏观产业政策的适应性行为。实证结果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刺激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企业获得的财税支持越多,且高研发组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没有影响研发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企业未来投资效率。基于以往研究,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以2008—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并且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造成企业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企业生命周期的在引入期阶段,真实盈余管理会造成企业投资不足现象,在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真实盈余管理会造成企业投资过度现象,在成长期,真实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恰当的盈余管理可为公司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但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发达,上市公司中的一些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已经超出了可以容忍的限度.因此,加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对增强我国企业的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鉴于代理理论引发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盈余管理逐渐成为当今许多企业管理利润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首先以管理当局为主体,阐述了企业所要达到的利润目标;接着主要从利害关系人方面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收益和成本,并对盈余过程作了博弈分析;最后系统做出了有效的盈余管理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6.
借鉴进化博弈理论分析企业R&D联盟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通过引入边际技术含量的收益参数,构建了标准设定动因下企业R&D联盟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初始状态及各参量变化对联盟进化行为的影响,得出了联盟中单个企业和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条件,并提出了企业R&D联盟的管理应以长远利益为目标,减小超额收益、增加联盟的净利润以及推出被市场广为接受的行业技术标准以促进联盟稳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雷强 《软科学》2010,24(3):113-116
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对银行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现有体制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正是博弈均衡的必然结果,并且给出了相应因素(监督成本、监督效率和抵押品价值等)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同时,指出银行只有加大惩罚力度、健全自身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完善关系银行业务等措施提高银行的监督效率,才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   

8.
任杏  李冰  李春英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106+105-106,105
盈余管理是企业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而采取各种手段实现会计盈余的一种行为。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盈余管理的相关释义入手,以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的为基础,深入解析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诸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文章论述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类型,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性的降低受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行为以不同程度方式在我国大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盈余信息对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其可靠性以及相关性严重下降,因而误导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活动的至关重要,为企业经营业绩、风险防范和财务报告质量上提供合理保证。因此,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性。通过阐述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其关系以及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简单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Do capabilities evolve differently as a function of the firm's unique ties or through the cumulative exposure to specific types of knowledge? We view capability evolution with respect to a firm's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derived assets—patents.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capabilities evolve by way of a firm's solo and joint invention experiences, and contends that these capabilities are uniquely shaped by the firm's history of patenting with two specific types of tie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partners. Using a sample of 11,593 patents produced by 256 biotechnology firms from 1985 to 2006, we find that prior joint invention experience diversifies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firm and broadens its strategic options. In uncovering an inverted ‘U’ relationship, we also find that capabilities evolve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the firm's unique joint invention experiences. Moreover, firms that continue to engage in more joint invention experiences develop broader capabilities than firms that retreat from this strategy and pursue solo inventions, whereby more specialized capabilities develop. Focusing on how R&D strategies impact capability development, our findings extend research on capabilities by accounting for how the path dependent role of shared property rights influences the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of the firm.  相似文献   

12.
运用并拓展国际经济学领域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从企业异质性视角讨论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双刃剑效应。通过模型推演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双刃剑效应表现为双门槛、三区间效应:对于既有生产率高于研发创新门槛生产率的企业,政府补贴能够刺激其研发创新并促进生产率提升;对于既有生产率低于研发创新门槛生产率的企业,政府补贴无法激发企业研发创新,进而不影响生产率;对于既有生产率进一步低于幸存门槛生产率的企业,政府补贴虽不影响其研发创新,但会令这些本应被市场竞争淘汰的落后企业得以弥补亏损、继续幸存,从而在数据上表现为政府补贴“阻碍”企业生产率提升①。利用门槛回归方法,本文支持了上述模型推论。政府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异质性,择优补贴、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3.
企业隐性技术知识吸收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隐性知识是技术知识的重要侧面,对于技术追赶中的企业,其隐性知识的吸收能力决定了技术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回顾了有关隐性技术知识的重要理论研究,指出隐性技术知识(TTK)吸收对于企业技术学习的战略意义,并提出了企业隐性技术知识吸收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企业隐性技术知识有三类外部知识来源:科学群体、跨国公司全球网络及区域价值链组织;三类主体以多种管道向当地企业传输TTK,制度环境与技术市场格局影响主体间知识流动管道的选择及其中的TTK流动;企业研发管理等内部因素等决定了外部TTK的吸收能力;研发过程中对外部TTK的整合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一模型的提出为深入研究行业技术学习及企业研发管理战略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periods of relative stability interspersed with periods of extreme change, implying that high performing firms must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thrive. In this paper, we posit that R&D expenditure volatility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proactive R&D management, and is evidence of a firm moving from exploitation to exploration over time.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a punctuated equilibrium model of R&D investment where shocks are induced by reactions to external turbulence. Using an unbalanced panel of almost 11,000 firm-years from 1997 to 2006, we show that greater fluctuations in the firm's R&D expenditure over time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firm growth. Developing a contextual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expenditure volatility and firm growth, we find that this relationship is weaker among firms with higher levels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negative among smaller firms and those in slow clockspeed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5.
陈朝龙  李军辉 《软科学》2013,27(1):116-122
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角度探讨了会计事务所规模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而且从抑制盈余管理角度来讲,大型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高于小型会计事务所,而在国有企业中两者之间无差异。通过额外检验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仍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且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整体盈余管理空间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马如飞  王嘉 《科研管理》2011,32(5):36-42
本文考虑了一个双寡头的微分博弈模型,其中两家企业在技术溢出和技术更新的环境下从事研发活动,每家企业在研发阶段进行研发竞争或合作,但在产出阶段进行竞争。通过比较研发竞争和研发合作下的企业瞬时收益,本文分析了技术溢出和技术更新是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战略的。进一步,本文还讨论了企业研发战略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蕾茜  邹辉文 《科研管理》2020,41(6):268-279
本文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下的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放松卖空管制对企业基于研发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放松卖空管制促使上市公司削减研发费用;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卖空机制强化了管理者削减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这一现象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明显,但在管理者持有长期股权激励的公司中得到了有效抑制,且长期股权激励的治理效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依然存在。进一步研究排除了投资机会改变等替代性解释,证明放松卖空管制后管理者削减研发费用确实是盈余管理动机增强所致。本研究扩展了对卖空机制实施效果的理论认知,为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集群式供应链与物流逆向化分析--以东莞IT产业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继子  刘春玲  蔡根女 《科研管理》2005,26(4):86-92,51
传统产业集群理论一般将所研究的企业赋予一般化和抽象化处理,弱化了集群中企业差异性(生产制造型企业、营销型企业、技术研发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以及这种差异分化对集群发展和未来竞争力的影响。从实际上来看,集群产业结构模式升级与企业在集群产业价值链中地位变动及物流逆向化紧密联系。为此本文以东莞IT产业为例,通过供应链视角将这些位于同一价值链的处于不同环节企业联系起来,对他们地位变动和集群(供应链)发展进行动态分析,解释低级集群向高级集群发展的模式,及与物流逆向化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突破性创新是后发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础研究能为企业突破性创新积累相应的创新能力。但是我国企业的基础研究普遍不足,导致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能力薄弱。鼓励企业重视基础研究,必须突破基础研究只能在公立科研机构进行的思想束缚,通过改革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风险投资通过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推动一国经济发展已被广泛证实.但是很少有文献研究什么样的企业适合获得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这些企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依据高技术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产品形成--融资--投放市场这三个阶段,从企业的产品创新特性出发研究风险投资和债务融资两种不同类型投资者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特别是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