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不仅是我国 ,也是世界的一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大 ,数量日增。青少年犯罪存在极其深刻的心理原因。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心理原因及心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极其复杂,其中心理因素在引发青少年犯罪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试图从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入手,进而找到积极有效的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日趋明显。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包括社会因素、家庭教育及中国的人口现状等。其中学校教育存在误区也是重要因素。 误区一:心理教育在教育结构中缺失,是现行教育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断乳期,这一危险年龄段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但同时辨别是非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对于毒品, 暴力、色情等丑恶现象容易兼收并蓄,甚至进行尝试。在封闭、僵化的应试教育环境中,青少年本身固有的创新意识和…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已引起各国教育界、政法界、犯罪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应对措施应该以预防为主,惩处为辅。传统的应对措施更多地注重外在防范,忽略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本文试图从主体出发,从心理层面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将生涯辅导引入预防青少年犯的综合治理措施中,以为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极其复杂,其中心理因素在引发青少年犯罪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入手,进而找到积极有效的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有关政法专家指出,我们正在经历建国以来的第五次犯罪高峰。这次犯罪活动顶峰的主要特征为:一是犯罪规模升级、危害增大;二是犯罪种类外延扩大,层次增多;三是犯罪主体结构多元化,违法人员比例增大,其中青少年犯罪十分突出,并呈现低龄化倾向。这表明,当前我国应当加大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力度,形势严峻,刻不容缓。本文试就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机制及其预防对策谈一些看法。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机制分析   所谓心理机制,一般是指个体心理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这里所指的是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7.
张红薇 《教育探索》2005,(10):87-88
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青少年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网络带来的青少年犯罪屡有发生,并呈上升之势、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原因并提出加强教育的策略,对于规范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杜绝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可控因素的分析,阐明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心理动因,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和环境污染、毒品泛滥、恐怖活动并称为世界四大公害。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情况严峻,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本文主要从学校心理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团伙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形式了解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探索青少年闭伙犯罪的心理原因和预防措施,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团伙犯罪,对促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全球的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在青少年所占比例大、人数日益增多、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蔓延快、手段凶狠、危害严重、团伙犯罪突出等等。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就要很好地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成因,才能有效地教育和转化违法犯罪青少年,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2.
陈道明 《教育探索》2008,(12):130-131
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犯罪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质。通过分析犯罪青少年学生心理特质结构的人格心理、认知价值、意志自控、需要动机等特质因素,探讨、解释其犯罪的心理成因,对于预防青少年学生或儿童形成犯罪心理特质,进而预防犯罪,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新平 《教育探索》2005,(11):82-83
青少年犯罪率近年来居高不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系统解决。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注重青少年的家庭心理教育,解决青少年的不良心理问题,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犯罪青少年心理状态特点及社会支持对其的影响作用,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青少年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对71名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并与81名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犯罪青少年消极心理状态明显,犯罪青少年对社会支持的领悟程度显著低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犯罪青少年心理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内支持对犯罪青少年的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其他支持对犯罪青少年的未来期望和自我评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氛围不和谐和家庭结构缺损;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主要是教育内容不平衡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是不良社会文化和不良社区氛围。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目的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青少年犯罪社区心理矫正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心理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罪犯由于思想、性格和行为模式尚未定型,可塑性强,矫正的可能性更为显著。文章以青少年社区心理矫正的缘起和海南省青少年犯罪状况为背景,分析了海南省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总结了海南省社区矫正试点地区对青少年罪犯实施社区心理矫正的途径,并对青少年犯罪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的完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严重且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原因是多重的,但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的起点,青少年犯罪从心理角度而言,主要产生于不平衡心理、逆反性心理和孤独及空虚心理。基于此,作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中的学校教育应真正的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强化德育、法制教育及挫折教育,以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素质低、心理不成熟、压力大、不良同伴的影响、性无知、无正确的是非观等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内因.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社会各方面应该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傅涛 《河西学院学报》2009,25(4):65-66,74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对青少年犯罪特点和心理成因进行分析、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帮助他们构建和谐完善的心理和人格。  相似文献   

20.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类型着手,指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进而寻求从技术、管理、法律、教育和惩处等途径来加以防控,以保障青少年在网络时代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