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被尊为"诗圣",给世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作品被誉为"诗史",其中蕴含了巴蜀文化的诸多特质,彰显了巴蜀文化之美;其草堂文化不仅唤起了城市的记忆,而且传承了历史文脉;杜甫与巴蜀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人们从杜甫诗歌中了解、赞美、品味成都和巴蜀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发展、弘扬和传承影响深远。现如今,人们大力推崇弘扬巴蜀文化,作为诗歌文化代表的杜甫诗歌、其精神及草堂文化无不得以传承和传播,从而不断地推动着巴蜀文化的发展与现代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充满了归属感和生活方式共性中的多样性的地域单元和时空坐落,是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鲜活经验和创新智慧的磁场和容器。以时间逻辑和空间逻辑重构社区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路径,以故事逻辑呈现、诠释、传播文化遗产内涵和价值杠杆,是城镇化进程中文化遗产活化和社区精神重塑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不知不觉时间已被拖入2016年,展望一下新的一年中美国艺术圈的展览盛事可谓一件令人兴奋的乐事,亦可藉此开启一次美妙的艺术之旅。这些展览类型多样,内容新颖,兼具杂合性和多元性,代表了艺术发展前沿的创新成果,涉及抽象表现主义、女性主义、摄影、流行时尚、儿童插图读物、组合及装置艺术。艺术爱好者们可以将其列入新年里的参观清单一饱眼福。以下只是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概览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派花鸟画家中有两位画家不得不提,一位是以大写意花鸟著称的李苦禅;另一位是以小写意花鸟见长的王雪涛;二人双双于艺术市场十分走红。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扶植政策,儿童艺术教育前景很不乐观。一场名为"我的孩子能行"的展览希望借展出24位当代著名艺术家儿时的作品来强调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家不是一出生就具有艺术天赋和创作能力,但他们大多数在儿童时期就已显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好奇心、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审美个性。儿时的艺术经历为他们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展览承办者"艺术计划"组织一  相似文献   

6.
赵无极和吴冠中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位艺术家。二人早年同在杭州国立艺专接受中西兼容的艺术教育,又都曾留学法国,拥有很多共同之处。但随着二人艺术生涯的发展,不同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形成了迥异的艺术风格。赵无极兼容西方艺术影响和东方文化传承,在国际艺术界获得了广泛认可。吴冠中则在走遍祖国河山的实践中,建立了自己国画中融合西方绘画色彩、光影的写意风格。赵无极与吴冠中对年轻艺术家的重要影响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人成功,更在于他们将汲取自西方艺术的营养以及新理念传递给了新一代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曹鹏 《世界文化》2011,(1):58-61
造型艺术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具象或抽象、写实与写意。中国工艺精神的核心就是写意、追求的精神与情调、境界的抒发,而不是具体的描摹、再现。这不仅体现在绘画上,也体现在书法,雕塑、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中。陶瓷美术也是如此,而是陶瓷艺术的百花园里,钧瓷最符合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神,而刘福安先生的作品正是极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正>亚洲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展览总结研讨会在东京举办2月2日,由日本奈良县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合作的“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展览总结研讨会在东京有乐町举办。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陈诤、日本原文化厅长官青柳正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3月至8月,有17位艺术家首次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亮相。本届新摄影展的主题为"存在",即探寻如何用镜头诠释作为人类的意义。人的权利和义务一直都是全球性议题,本次展览则聚焦于如何看待和描绘个体:或是打破了肖像摄影的传统,运用掩饰、遮幅与分块等技巧,制造独特的视觉效果;或是将快照和现成的图片重新组合置于新的情境中,讲述其背后的故事。这些展品回归了人文主义,挖掘人类如何表达自身,探讨隐私、性别、传承及心理等问题,同时对传统肖像摄影进行了反思与创新。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黄色墙壁上悬挂的Aida Muluneh拍摄的肖像作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波特兰艺术博物馆的"当代西北地区艺术双年展"曾经属于奖项驱动型展示平台,而馆长Grace Kook-Anderson将其改为三年一次,重新定位为侧重理念与观点的传达。2019年5月的展览题为"地图不代表领土",取自哲学家Alfred Korzybski关于事物与其表现形式之间差异的表述。在Kook-Anderson看来,这一警句尖锐地点  相似文献   

11.
日前,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全日本水墨画家联盟联合举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承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友好水墨画作品交流展》在炎黄艺术馆展出,这一旨在增进中日两国艺术家之间友好交流的展览,充分展现了当代水墨画艺术的新风貌、新水平。该画展中展出的中日两国艺术家共200多幅水墨画作品,是众多作品中的精选之作,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均显示出画家的深厚功力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这次展览规模宏大、佳作荟萃,较全面地反映了中日两国当代水墨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国…  相似文献   

12.
最近,旅居奥地利的中国女画家刘秀鸣为出席“2001北京新世纪国际妇女艺术展”的开幕式专程来到北京。这是她继1998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世纪·女性”艺术大展之后,新世纪的第一年回到自己的祖国参加艺术展览。刘秀鸣非常看重这一类在自己的国家举办的展览,因为参观展览的人中有自己的师长和亲朋好友。她特别愿意听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说三道四;希望他们为自己在艺术上的进步指点迷津。而她因此所获得的则是一个“以画会友”的宝贵机会。“会友”在她来看,也许比展览本身更重要。作为一名海外游子,最渴望的莫过于能够与国人、亲人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因《展开的现实主义》展览赴台湾的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在展览开幕前接受了《艺术家》记的采访,既谈及这次展览,也从一位美术馆馆长的角度,谈到当今美术馆在艺术生态中扮演的角色与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0-240
“异彩纷呈的时代乐章——上海中国画院2011年展”于12月9423日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共展出了上海中国画院45位画师60多幅作品。画师们敏锐地感觉到了时代的新风,并且积极主动地由此而奋发,笔歌墨舞。传承与创新,时代与个性,是艺术家永恒的主题。上海中国画院年展延续多年,既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又力求新意。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公共艺术展,第三届北方艺术节今夏在挪威北部的勒斯特岛举行,吸引了不少喜欢进行户外特定场地创作的艺术家参展。今年的展览更加侧重装置和雕塑作品,以凸显户外环境的创作体验,这也是常被忽视却最为基本的街头艺术精髓——自由表达。展览组织者表示这次展览将大范围吸收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以保持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历癸巳新春佳节之际,当代中国杰出画家樊洲《韵律山水》展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安大略省中国美术会美术馆举行了剪彩典礼。该展作品将山水画这种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于西方观众面前,使他们在律动的线条、笔墨的意蕴中,深刻体会到行云流水般的中国文化魅力。很多外国观众惊叹第一次看懂了中国山水画。樊洲是韵律山水画的开创者,他极具个性的绘画,体现了博大玄妙的中国精神。著名评论家彭德曾这样评论其艺术:“樊洲山水画分三型,皆具人文意味:一是寓意山水,二是书写山水,三是乐律山水。其中,寓意山水和以行书笔法入画的书写山水,具有明显中国意味,与传统山水画保持文脉联系的同时,又在表现方式上与后者迥异。而以乐律入画的乐律山水,则既体现文脉又超越文脉,使得那些即使不谙中国文化的欧美画家也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艺术的浩繁画卷中,属于西班牙的篇章绚丽而辉煌。从格列柯、委拉斯开兹、戈雅到毕加索、达利等创造的永恒意象,揭示了西班牙艺术绵延流动的文脉。金秋时节,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西班牙当代艺术大师马诺罗·瓦尔代斯的个展,无疑是西班牙艺术星河中璀璨的一颗明星。  相似文献   

18.
11月17日,以“守望与传承”为主题的长三角滚灯艺术研讨会以及集中展示、交流苏浙沪两省一市滚灯艺术的上海奉贤民间滚灯艺术节同时举行。研讨会研究了民间滚灯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滚灯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探索了滚灯艺术的创新机制。奉贤区区政府领导表示,研讨会暨艺术节以区域共有文化合作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为主题,旨在“建立滚灯这一长三角地区共有民俗表演形式的艺术研讨交流平台”。从历史记载来看,民间舞滚灯所在的地区都集中在苏浙沪三地,民间艺术滚灯活动最有代表性的是沿杭州湾北岸一线。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对外文化交流公司,是1992年经甘肃省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文化经济实体。公司隶属甘肃省文化厅,主要职能为对外宣传、介绍甘肃省文化资源,组织甘肃省文化艺术精品赴境外举办演出、展览;接待国外各类文化艺术团体来甘肃省演出、展览、参观考察;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双边、多边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圆满完成政府和民间的各项对外文化交流计划,为促进甘肃省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增进中外人民友谊贡献力量。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文化教育科技考察与交流;各类特种文化旅游、考察与观光;…  相似文献   

20.
四川青神竹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竹编工艺在当代的传承方式有师徒传承、培训传承等;竹编工艺的创新体现在创新主题以及编织技术方面;竹编工艺还面临着后继乏人、市场化低、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