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华作为先锋派的重量级作家,在小说创作上有着过人之处。其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语言风格都独树一帜:叙事态度冷漠,叙事视角自由,叙事结构随意,叙事语言独特,作品人物符号化。  相似文献   

2.
余华在创作之初深受川端康成的影响,因而两者在小说叙事艺术上有其相似点,具体体现在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和叙事风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身世阅历、艺术个性使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具有不同的审美风格,张爱玲的小说执着于故事本身,追求一种传统的"传奇"笔法,她的奇异的叙事与质感性的华丽语言,透露出凝重苍凉的格调;王安忆则更注重小说的讲述方式,力图通过虚拟建构一种"神话",她的带有强烈感情意味的抽象性语言的叙述,显示出宁静平和的风貌,形成与张爱玲迥然不同的叙事风格.她们的小说创作可说是两种个性化十足的美学建构.  相似文献   

4.
小说叙述语言的节奏性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其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叙述语言的节奏性造成小说的形式美。第二 ,叙述语言的节奏性使小说的叙事具有一定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而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突破了传统的情节逻辑和语言规则,运用陌生化叙事手法,使故事显得荒诞、离奇.文章以形式主义批评的视角来探析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陌生化",感受小说中情节、语言和叙事时间的陌生化,体会余华小说的叙事风格,增添对余华小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达芬奇密码》作为悬疑推理电影,小说以及电影改编中的密码符号和文本符号链的编码内容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但是该影片取得巨大的成功,也与电影严谨的叙事风格和语言特色密不可分。本文以《达芬奇密码》在小说和电影上的具体成就为依托,进一步分析了《达芬奇密码》小说独特的叙事模式和语言特色,最后从语言风格和叙事角度上对该电影改编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广受好评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8.
从叙事语言、叙事手段、叙事风格三方面的全新视角切入来审视先锋小说,其叙事特色如下:先锋派作家在叙事语言方面大量使用“像……”的比喻结构,反讽性的修辞,并积极探索语言自身的表达功能。在叙事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主体叙述、性爱叙述以及个人化经验的表达。先锋派作家在叙事风格方面的探索走得比较远。许多作品不仅主题多元化,题材多样化,而且呈现出苍凉的后悲剧风格。  相似文献   

9.
论池莉小说的审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创作注重对凡俗人生的如实描写,具有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和朴实平易的世俗化语言,表现出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全面研究分析了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散文化技巧、叙事技巧和风格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汪曾祺小说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个性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小说具有不同于诗歌、戏剧的叙事方式。在小说翻译研究中,译者不仅要传达原作的内容,还要反映原文中通过独特叙事方式体现出的美学效果,充分体现原作者在创作时对语言形式的把握,这也是原文风格的具体体现。因此译者在翻译小说时要对原文的叙事特征作全面考察,恰当把握原文叙事技巧,避免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小说事实上,仅仅建立内容层面的对等而忽略原作者对表现形式的操纵。本文以《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例,考察了不可靠叙述作为小说叙事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文中的作用和在译文中的再现,从而成功保持了原文的风格和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小说可能性进行了独创性的探索,其创作风格在文坛独树一帜,文章立足于叙事层面,从叙事观念、叙事目标与策略、叙事语言三个工透析了他另具一格的审美情感把握方式,反逻辑顺序的“追求/覆覆”式叙事和诡谲神秘、弹性十足的叙事语言,力求从叙事层面揭示出行者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论新写实小说的审美风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写实小说注重对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努力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本分分地写,常尾随人物行踪按时间先后构成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运用世俗化的平易语言。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使小说具有自然风韵;不如意悲哀人生的展示、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又使作品呈现出悲婉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4.
全面研究分析了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散文化技巧、叙事技巧和风格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汪普祺小说创作具有民族特色和个性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电影《归来》的上映,使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编剧严歌苓再次受到关注。不论是其哪种题材的作品,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边缘人及小人物进行全新的阐释,而作品中故事性与视听感并重的叙事风格,也使其具有极强的改编艺术价值。通过对《金陵十三钗》《少女小渔》等作品的分析,指出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主题和叙事风格是其被改编的主要原因,进而揭示出严歌苓小说改编热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他的著名短篇小说《林中之死》体现了清新质朴的文体风格,其语言流畅、自然、简洁有力,字里行间飘散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他运用心理分析、动作描绘、重复技巧等使形象栩栩如生,如临眼前。语言特色和文体风格的体现当然也离不开小说巧妙的叙事视角。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风格和语言等几个方面对《林中之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格非是中国当代文坛先锋派作家中非常独特的一位,著有《迷舟》、《褐色鸟群》、《风琴》、《忽哨》、《青黄》、《欲望的旗帜》等许多中、长篇小说。格非小说的故事情节有着迷宫一样的神秘色彩,格非小说的叙事是开放的,逃离客观秩序的,是自由自在地进入创作主题的内部的;而作为小说外部表现形式的语言,也有其独特的风格。格非小说的语言支撑着其叙事的框架,具有诗性的感觉、深刻的表现力、生活的哲理性,处处彰显着其语言的艺术魅力。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格非小说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菲利普·罗斯在其新作《复仇女神》中一改以往的后现代叙事风格,转而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但这种简单的语言背后隐藏的是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多重解读小说主题"谁才是复仇女神",我们发现,作者通过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视点,婉转透露出叙述者的不可靠,由此可知,整部小说是叙述者"我"的复仇,"我"就是小说标题中的复仇女神。  相似文献   

19.
舍伍德·安德森是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的重要作家 ,其著名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文章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语言等角度探讨其精湛的叙事策略、独特的文体风格以及小说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0.
作为作家、语言学家、文学家,托尔金在《指环王》小说中融入了与众不同的叙事语言风格。本文通过使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对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叙事语言句法结构倒置的现象,来解读托尔金独特视野和别具匠心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