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教材由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四部分组成。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落实这一训练重点,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扎实的训练呢?本单元教学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导读了解指导学生读“导读”,让学生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有个大致了解,做到学前心中有数。二、感性认识这一阶段,精读精讲《鲸》、《蟋蟀的住宅》、《威尼斯的小艇》,指导阅读《雪猴》,重点训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在《鲸》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环节:1先让学生带着“…  相似文献   

2.
分析教材特点 领会编写意图 本单元由讲读课文《蝙蝠和雷达》、《试航》,阅读课文《一次科技活动》,独立阅读课文《金色的细雨》和《基础训练8》组成。其特点是:突出了对同一类事物的观察和抓住同一类事物的重点来叙述的训练。 第五册进行过观察事物和抓住事物重点叙述的起始训练。在观察训练上,《雨》是对景物进行观察,《壁虎》是对动物进行观察;在叙述训练上,《一次乒乓球赛》重点记叙决赛场面,《打猎》重点记叙打死野猪情况,都晃对一件事进行单一的叙述。本册第三单元的《第一次跳伞》抓住准备跳伞到着陆过程,进行了如何抓住一件事的重点来叙述的训练。本单元的教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写人要抓住特点》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的训练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并且能够运用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人物的方法。[学生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具备了较好的写作基础。结合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次训练目标就能顺利完成。[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的写作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用读写课型教《鲸》□深圳市安区沙井镇教研室张云鹰《鲸》是一篇以状物为主,较适宜儿童习作模仿的典型的说明文。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鲸》是第九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它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特点写”。由此可见,《鲸》一课的训练重点是写的训练。按照这...  相似文献   

5.
《雪猴》是一篇阅读课文,安排在“九义”教材的第九册第五单元。该单元的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教学这篇课文,要注意两点:一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运用,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二是突出单元训练重点,弄清作者是抓住雪猴的哪些特点来写,以及怎样通  相似文献   

6.
一、训练要求及难点分析 本单元作文训练内容是: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做法,观察叙写一种植物。其要求是①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②抓住特点,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这次作文的难点是抓住植物特点写具体。 二、突破难点的方法 (一)巧用范文,揭示规律 在出示作文题目,明确这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后,立即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爬山虎的脚》,完成如下填空题,以揭示规律,学习抓住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根据训练重点和高年级阅读要求,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的建造写具体的,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为此,本课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进行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8.
这个单元共三篇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是说明宇宙的构成的;《食物从何处来》是说明食物的来源的;《奇特的激光》是说明新的科技发明的。这三篇文章在写作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多种不同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进行说明。据此,本单元的训练要求如下:一、使学生掌握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二、使学生掌握举数字,作比较,用比喻,下定义等具体说明方法。本单元采用“阶梯式”进行训练。第一阶梯,  相似文献   

9.
<正>看图写话是教师指导学生把从图画中看到、想到、感受到的内容用语言文字呈现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它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以及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小老鼠玩电脑》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的内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信息展开想象,学习表达”。围绕这个要素,教材选编了《古诗二首》《雾到哪里去了》《雪孩子》三篇课文,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小老鼠玩电脑》这个写话训练。不论是课文内容还是写话训练,核心都指向单元语文要素——课文是学习方法,写话训练是运用方法。如何指导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于写话训练中呢?笔者以为,唱好“三部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雪猴》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王淑萍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雪猴》这篇阅读课文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在学习本单元前三课《鲸》、《蟋蟀的住宅》、《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事物特点写的基础上,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用已学...  相似文献   

11.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 单元作文训练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这是紧承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写人要抓住特点"而来的单元作文训练.在写作训练这一块,统编教材尤为突出的优点是:上下贯通,编排体系畅达.我们不妨沿着写人这条线索去探寻一个写作的芳草地.今天,这个任务就交给我们"阳光在手"文学社智囊团去解答吧!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这一册教材的重点单元。所选的三篇小说都是写人的。《故乡》主要通过肖象对比写人,《在烈日和暴雨下》主要通过景物描写写人,《制台见洋人》主要通过对待不同人物采取的不同态度的独白写人。因此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应是学习运用各种不同的描写手法来写人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用之于阅读和写作实践。为了达到这一训练目的,特安排了三方面的训练题:一是基础知识题,二是分析思考题,三是知识运用题。基础知识题用于疏通文字,分析思考题用于学习文章中的写人的有关知识,即精读教材,知识运用题用于拿所学的知识用之于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问,了解意义段与篇之间的关系,初步归纳文章中心思想。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科学、生动、具体地介绍说明的方法。3在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二、单元教学构想本单元由三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阅读课文组成。课文侧重于介绍和说明事物,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O教学时,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科学、具体、生动的说明的。第14课鲸(~)教材指要1本文思路:鲸的大小——~类属及种类——~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有讲读课文《海底世界》和《观潮》,阅读课文兼习作例文《爬山虎的脚》,独立阅读课文《一棵苹果树》及基础训练二。 一、突出训练重点:观察 本册教材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这四个重点又是紧密联系的,其中观  相似文献   

15.
理解重点训练扎实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三六单元教学问答唐山市教委王锦萍问:第三、五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其训练目的是什么,教学的要点是什么?答:这两项是侧重写的训练。“注意积累材料”是在第八册学过的“留心观察周围...  相似文献   

16.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是整套初中教材记叙文阅读训练13个点中的第12个训练点。教学要求是:理解并掌握选择典型事例,按一定顺序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两篇是散文,三篇是传记,共同的特点是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材料组织顺序安排,丰富多姿。《回忆我的母亲》有明显的时间顺序;《藤野先生》按照表现主要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哥白尼》和《祖冲之》是传记,记叙人物生平和主要事迹,并插入适当议论;《潘虎》是革命回忆录,也是文学性的人物传记,有较强的故事性。  相似文献   

17.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作文范围说明一件物品 2.本单元作文要求抓住特点,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本单元作文题目①《我喜爱的×××(某种物品)》;②《美观实用的集邮册》;③《三好学生奖章图案说明》等。 4.本单元应用文练习写电报稿 [单元教法设计] 建议教师用“观察分格训练法”的方法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本单元作文训练基本要求本单元作文的范围是“写物寄意”类的散文写作,要求是抓住景物特征,恰当类比。“写物寄意”,“写物”是方式、手段。它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是描写具体事物。“寓意”是寄寓作者要抒发的文旨。它是写作之目的。借某种能寄寓作者的思想、观点,表明作者的感情倾向性的事物的描绘来表述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本单元写作训练的要旨。要达到上述的“要旨”、“单元训练”要求做到“抓住景物特征”,“恰当类比”。这两条是评价本次作文是否达到要求的两个重要标准。向学生布置本单元作文训练要求时,宜明确列出这两条。二、本单元作文技法指要  相似文献   

19.
抓住特点引导自学感悟学法重在训练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内蒙古特级教师王爱勤一、新旧联系,体现训练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共四篇课文。“看图学文”两篇:《小足球赛》和《趵突泉》;课文两篇:讲读课文《中国石》、阅读课文《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20.
袁昌仁 《辽宁教育》2004,(10):55-56
《荔枝》是当代作家肖复兴的作品。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特别是要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多读、多想。”为此,教学时可采取自主探究式,让学生走进教材去领悟《荔枝》所饱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