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起源与精髓,是中医精华的体现,是继承和发展中医事业的主要灵魂,亦是中医教育必要的传授内容。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许多理论和临床辨治都记载于中医经典之中,对临床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就中医妇科师生对学习四大经典缺乏兴趣的实际情况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一些学习中医经典的有效方法,提出设想,来说明学习中医经典对提高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重要性的具体内容和教改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翻译是科技翻译,已被人们所认同,中医术语是表达中医专业知识领域的概念,反映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词和词组,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精华和集中体现。为了促进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以及中医翻译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对中医术语汉译英的研究以及了解中医术语汉译英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论述中医术语的英译方法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和中医哲学同是起源于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探索思考,二者探索的角度和时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中医哲学是中华民族对人身体奥秘的探索,在探索中不仅形成了医学技术还形成了完整的中医哲学体系。中医传承至今离不开中医哲学的指导,探索中医哲学的起源问题有利于加深中医人对中医哲学的理解,促进中医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医文化力是中国软实力的一部分,发扬中医核心价值文化力、辨证思维文化力、天人合一思想文化力,推动中医的普及和现代化,是当下之需。运用中医特有的整体思维、相成思维、思辨思维、人文思维,来完善中医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中医药理论、实践体系的中西分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是努力探索中医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要振兴中医,其关键是中医人才的培养。而造就中医高级人才的最重要途径。是办好中医高等教育。二十多年来,中医教育存在一个弊病,就是培养目标单一,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临床医生。这与社会的需要,振兴中医的需要很不适应。中医人才应有多种模式,一般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临床型的新型中医生,主要是培养中医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工作的人才,这是大量的;二是继  相似文献   

6.
医学是以人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中医也不例外。中医服务于中国人民几千年, 其作用是无可置疑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中医是一门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特殊医学,它的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因而中医教育的方式也是十分特殊的,即更多情况下是通过对中医经典语言的学习和讲授而使学习者获得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基础知识的, 所以中医经典语言的学习,在中医教育和传承中的核心作用是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7.
中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实践为基础的人文医学。学好中医必须阅读中医经典,立足临床实践。多年来中医教学都是以课本为中心,在课堂范围内以经释经,存在知识面狭窄、理论与临床脱离等诸多问题。在各大中医院校改革探索的实践中,笔者从中医教学模式及中医学子的学习现状,浅谈名中医进课堂活动的优势和不足,拟提出解决的办法,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优秀中医人才的培养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医的思维能力具有独特性。现代科学教育思维、对中医已有认知的影响和中医教学模式的不合理是阻碍现代中医思维能力培养的思维障碍。因此,应从培养中医学习兴趣、丰富中医教学内容、改革中医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进行现代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英语学科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也是中医典籍翻译的难点。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黄帝内经?素问》的中医术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中医典籍的翻译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知识,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四门中医基础学科的基本内容.端正态度,讲求方法,扎实熟练地掌握该部内容,是学习中医和学好中医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厌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河北某高校中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可知社会对中医的专业歧视和中医成才周期长是导致学生厌学中医课程的主要根源,分析中医专业学生厌学中医课程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国家政策上扶持中医;学校改变授课形式、严肃考风考纪、发挥榜样的力量;学生自身树立学习目标;家庭和学校相互定时沟通。为解决中医专业大学生厌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多元智能理论近年来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许多教师将此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医英语是近年来中医院校相继开设的课程之一,如何学好和运用中医英语知识,是中医院校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内容。多元智能理论无疑为此指明了方向,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中医英语课堂,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身智能的强项带动弱项,从而有效掌握中医英语词汇,运用中医英语知识。  相似文献   

13.
王秀  周庆强 《考试周刊》2013,(33):158-158
随着高职中医教育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基层中医人才的需要。在中医教学中探索个性化教育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从高职中医教育教学主体普遍具有的个性心理入手,分析了高职中医教育中注重个性化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实现高职中医个性化教育的原则,阐明了实现高职中医个性化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中医在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脏病上具有一定优势。中医医案是中医诊疗过程的记录,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基于 Java EE 结合模式匹配技术,设计开发了慢性肾脏病中医医案解析与管理系统,实现慢性肾脏病中医医案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信息、诊断信息、住院信息、出院信息、理化检查信息等记录的解析、存储与管理。该系统有利于中医医疗人员对慢性肾脏病中医医案的分析、利用与管理,促进中医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新文化运动和"中西医抗争"中,面对是否"科学"的质疑,近代中医开始了"中医科学化"运动。主张以科学方式整理中医,目的是保存和发展中医。尽管争议不断,中医科学化运动却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展,甚至波及解放区的卫生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科学化"沉渣泛起,毛泽东及时发现并予以阻止,但随后逐渐建立的中医方针,仍然背负着"中医科学化"的烙印,始终无法绕过中医"不科学"的悖论。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将中医置于"不科学"的语境下,按照西医"范式"开展的科研、教学、医疗、管理等工作,客观上都是对中医进行肢解和否定,都不利于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医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中医人才,是中医教育、教学的核心.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医教学中的育人,重在对学生医德、医术的奠基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中医全科专业是发挥中医特色、适应健康保健新形势的优势专业。本文从专业角度和历史角度分析了中医全科专业的优势,认为培养中医全科医师应突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基础,包括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是各科共同依据的基础,基础理论扎实,临床各科才能融会贯通;西医基础扎实,才能保证社区首诊制度的推行和分级就诊体系的构建。二是注重临床实用技术的掌握。  相似文献   

18.
金真 《教育》2012,(22):5
据6月25日《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全面启动"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下学期起,全市统一的中医校本课程(小学版)将正式启用。据了解,中医进课堂只作为中医知识推广,非硬性规定的课程,不会进入中小学课表,也不安排考试。不少人觉得,中医文化进校园、多上一堂中医课,是给学业繁重的孩子们又增加了一重压力。这种想法显然是基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思维来考虑的。从中医进课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医针灸学术语的翻译是整个中医针灸学翻译工作的关键,规范的俄译术语有利于俄罗斯人了解中医针灸学的真正内涵,能够推动中医针灸学在俄罗斯的健康传播。在翻译中医针灸学术语时使用等值翻译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音译、意译、音意兼译法等方法是中医针灸学术语俄译的常用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国内著名老中医逐年减少,而新一代中医中能真正灵活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精髓解决临床问题的"上工"为数极少。因此,中医传承工作至关重要,迫在眉睫,中医医案的研究是中医学得以传承、发扬的至关重要的举措。本系统以中医医案研究为核心,以中医经典著作文献资源为依托,采用本体技术及数据挖掘分析技术,通过对中医医案与中医经典著作文献进行关联研究分析,探本溯源,继承发扬,为高级中医研究人员、中医临床研究人员和中医学习人员提供了中医知识获取的研究方法和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