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是学生的写作源泉,然而,学生生活单调,再加上他们不知道观察,不会捕捉,不懂收集,即使是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也会悄悄地从他们身边溜走。因此,我们要把握机会,抓住契机,巧用五"精",让学生从课堂、课间、节日、活动、网络中获得丰富的素材,妙写作文。  相似文献   

2.
刘举 《教师》2013,(27):111-111
语文课程改革关于写作的要求是:力求改变为写作而写作的状况,要求学生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使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笔、札记、谩谈就是重要的写作形式之一。写随笔是许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们给自己加的一项任务。随笔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自由选题,尽情发挥,学生可以缘情而发,张扬个性,释放才华,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是记叙文,包括记人、记事,还有写景状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其实无论记什么,只要能抓住其特点细心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联想或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理智而生动。  相似文献   

4.
一、关心体贴队员,用爱感染队员中队辅导员要善于接近队员,与他们一起参加队活动,参与中队管理,并经常和队员进行交流和沟通,让他们随时能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疼爱。在日常工作中,中队辅导员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身边发生的小事,引导队员感受爱、发现爱,从而学会爱。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如何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写作中学生无从下手,没方法,没素材,没兴趣等现状,我们提出写"随笔"。随笔,顾名思义,即意到笔随不拘一格的文字记录。提倡学生随心所欲地把看到、听到、读到的事、物或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想、体会随时记录,不断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小事,让写作回归快乐、纯真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随情入境缘事而发──随笔类作文教学初探山西省朔州市实验小学穆枝,刘新民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文"为着眼点,以交给学生写作权利为突破口,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为目的,确定了随时、随事、随情、随境作文的"四随"原则,强化随笔类作文训练,收...  相似文献   

7.
姚坚 《学语文》2004,(3):35-35
要走出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随笔”是好办法。这里讲的“随笔”有别于报刊书籍中的随笔体,它类似于日记,含有随笔记写的意思。其特点是:随时,只要有写作冲动,就可随时记写;随地,笔记本随身带,走到哪里就可写到哪里;随形,写作字数不限,从三言两语到上千字均可,体裁不限,表达方式不论;随意,题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语文教学及教研工作多年,发现当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生搬硬套范文"、"胡编乱造、不合情理"、"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头脑大仓库缺少写作储备,缺少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观察是"智慧的眼睛",是学生储备写作材料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兄弟     
印度有很多乞丐。我每次去菩提迦耶都是在法会期间,不仅乞丐很多,很多当地的小孩子也赶过来凑热闹。即使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比如擦皮鞋、帮忙送货,但当有外国游客经过时,他们会随时变成乞丐,大方地向你伸出手来。"乞丐"在印度是一种因种姓而世袭的职业,从他们身边走过时,你会很难过,仿佛他们的人生一出生就已经看到了尽头,最让人绝望的就是这一种坦然。  相似文献   

10.
《成才之路》2010,(28):F0003-F0003
一、选题背景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叶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成才之路》2010,(18):F0003-F0003
一、选题背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成才之路》2010,(30):F0003-F0003
一、选题背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成才之路》2010,(35):F0003-F0003
一、选题背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成才之路》2010,(36):F0003-F0003
一、选题背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克服写作的平淡,让他们彰显个性,写出特色,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当他们写起作文来却眉头紧锁、无从下笔。我们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他们对"作文"二字的神秘感,能够用心地去感知生活,享受生活,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17.
石磊 《教师》2012,(13):78-78
作文活动过程是学生创造劳动的过程。而漠视生活、漠视美,往往使我们的学生失掉了许多发生在身边的好的写作素材,所以当他们动笔时只能说"我们生活太单调,无事可写"。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和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上海市教研室主任陈钟梁曾认为:  相似文献   

18.
王吉鹏 《教育》2011,(15):22
谈谈做企业的一点感受,就是凡事不要优柔寡断,不要态度暧昧,做企业就是要有血性、赌性、人性。血性——良好的商业直觉所谓有血性,就是做事果敢,快速捕捉商机并准确及时地做出反应。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人生无返程,各种机会随时都在你身边徘徊,这时若没有血性,  相似文献   

19.
《成才之路》2010,(6):F0003-F0003
一、选题背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正如鸟儿只有展开双翼才能飞得高、飞得远一样,只有展开"读"与"写"的双翼,语文学习才会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为他们的“下笔如有神”创造丰厚的条件,使他们能真正地领略到“辞随情发”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