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翻译目的论的出现丰富了翻译理论,它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使用文献法,该文分析了翻译目的论在2017—2021年这五年间的研究现状,得出研究类型比例不均衡的结论,今后应当尝试更多有关翻译目的论的研究类型以及拓展研究的深度。自21世纪初,因其有重视译文的目的性、突出译者主体性等优点,受到国内广大研究者的青睐。然而,考虑到源语文本的特殊性、目标语读者的多样性,以及存在一些译者为了追逐利益,刻意迎合目标读者的阅读口味等局限性,该文指出翻译目的论的使用也要根据翻译时遇到的情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旨在对未来翻译目的论的学习者提供一些借鉴,要正确看待翻译目的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功能派学者提出来的,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可以被概括为,翻译行为目的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理论认为以翻译目的为导向,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是翻译的最高法则.这一理论产生并广泛应用于翻译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文从目的论出发,研究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在美剧《权力的游戏》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和具体体现,以期对字幕翻译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薛娇 《海外英语》2011,(2):125-126
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该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译者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应用性较强的理论,目的论为广告这一实用文本翻译开辟了新视野。通过对广告文体特点和目的论的研究,证明目的论对广告翻译具有适用性,并结合一些翻译实例,提出一些常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强调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对房地产广告这一实用性文体的翻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文以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翻译的目的性出发,例举分析了房地产广告英译中存在的功能性、文化性以及语言性翻译失误的现象,并指出翻译目的论对房地产广告的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莹  肖洋 《海外英语》2013,(13):139-141
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强调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对房地产广告这一实用性文体的翻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文以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翻译的目的性出发,例举分析了房地产广告英译中存在的功能性、文化性以及语言性翻译失误的现象,并指出翻译目的论对房地产广告的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自提出以来引起了中国翻译界广泛的讨论.而目的论这一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为翻译评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因此本文试图从目的论角度对许教授的中国古诗翻译理论与实践作出分析,以说明翻译目的在其翻译理论和实践中不容置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术语翻译需要理论指导,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威密尔(HansVermeer)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的束缚,独树一帜,提出了目的论。目的论的提出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为译者在中医翻译实践中提供了灵活翻译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翻译目的论是当代德国最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任务的出发点与根本,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对原作形式与内容的取舍,目标文本的制作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翻译过程以目的性为指导,以语内语际一致和忠实性为评估手段,这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目的论形成发展以及框架体系进行梳理评价,希望读者对该理论有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打破了传统等值论将翻译固定在语言层次的局限,强调译文应该根据其预期目的或功能,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这一理论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详细讨论了目的论的三法则在经济新闻标题汉英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并且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了其英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直译、删减或增加、调整、改译等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字幕翻译及翻译理论"目的论"的特点,并且运用目的论进行了文本分析,提出了翻译评分的量化标准,为今后进行翻译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翻译概论》是一本适用于翻译硕士专业教育的基础性理论教材,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及理论素质的培育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翻译概论》第九章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研究方法,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策略。笔者在文中将结合翻译实例加以分析,深化对目的论这种翻译理论的理解,期望该研究能对以后的翻译实践带来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Skopos目的论,引起西方翻译理论家的颇多争议,但在国内从翻译实践来批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文章仍然较少。从翻译实践来看,目的论存在优点,也存在缺陷。比较《洛丽塔》的两个译本后发现,译者并未前后一致地按照翻译目的进行翻译,目的论也无法为译文质量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行为和翻译过程涉及到七个参与者,这就对于研究翻译主体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文章通过论证指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自问世以来,在西方译界早就遭到质疑,但是凭着目的决定手段的观点在中国译界得到广泛应用。诺德在《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中回应了目的论招致的多项批评,并且根据目的论提出了一套文学翻译理论。通过对历史上文学翻译观考察,以及目的论被应用于文学翻译中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研究者并未认清Skopostheorie的真面目,运用此理论盲目分析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目的论的观照下,翻译中的诸多因素,如译者的作用,接受者的角色以及原语文本的地位等都在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中出现了新的意义,这些理论参数为我们重新思考、评价严复的"把翻译当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冰释我们心中诸多的疑团。  相似文献   

18.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新的西方翻译理论,它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种.目的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转向,即由原来的以语言学理论及侧重形式的理论为主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本文旨在讨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并通过例子强调: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译文潜在的功能及目的.  相似文献   

19.
商腾 《英语广场》2021,(11):54-56
随着影视业的不断发展,字幕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阐述了目的论翻译理论概念,并以《神盾局特工》为研究对象,依托目的论翻译理论,对《神盾局特工》字幕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字幕翻译中的有效翻译策略,希望可以为国内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提供可行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翻译学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等值的概念,但是这一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往往无法实现。德国的学者提出的目的论和后期发展出来的功能主义为翻译提供了一条新路。通过广告翻译这一视角,指出传统的等值理论并不能完全指导翻译实践,而运用功能主义的方法却能在广告翻译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