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近期报道,隐形飞机面临的对手不只是雷达,其中军用、民用手机电视也是克星。早在1981年初,美在加紧研制F-117A和B-2隐形飞机的同时,就成立了一个以科学家、高级工程人员为主体的反隐形技术研究机构——红队,用各种试验论证探测隐形目标的可  相似文献   

2.
战争中,离不开伪装与侦察。伪装法运用得多么巧妙,侦察术就发展到如何高超。侦察术的先进,促进伪装法的发达。二者互为克星,互相推动,它们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场技术上的战争。我们所熟知的伪装法,常常可以在一些电影中见到:士兵头戴用树枝扎成的“帽子”,或者身穿迷彩服,坦克、大炮也用树枝掩饰起来,借以隐蔽自己,迷惑敌方。这是最原始的最简单的伪装。随着高科妓的发展,伪装中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多,隐蔽手段五花八门。多性能伪装网,可以反可见光、反红外线、反雷达,达到飞机“隐形”、武器“隐身”的目  相似文献   

3.
现代战场上,武器装备面临着雷达、红外、光学、电、声等高技术探测系统的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其生存能力、达到打击的突然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武器装备被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所谓隐形技术,就是指改变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二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2007,(7):13-13
不少人都有在暴风雨中被吹翻雨伞的狼狈经历。荷兰一家制造商近日推出一款外形酷似美军隐形轰炸机的雨伞,可抵挡10级强风,即便大风吹得树倒房塌,它也“永不反骨”,被科学家形容是终极防风雨伞。  相似文献   

5.
“活捉”隐形飞机是许多科学家的愿望。飞机之所以能“隐形”,主要是一方面采用独特的外形设计,减少雷达波反射面;一方面是使用特殊涂料,可吸收雷达波,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如今,除了非常规雷达、双(多)基雷达、米波雷达、空中预警雷达、反隐形雷达、防空雷达等,都能识别发现隐形飞机外,还有地空导弹、高炮、战斗机等都是打击隐形飞机的硬杀伤武器、激光武器及高功率微波武器,在未来反隐形兵器的斗争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据传,二战最激烈的时候,美国海军实施了一项使驱逐舰隐形的秘密计划。美国“可畏号”驱逐舰上安装了一种特殊装备,所利用的原理是爱因斯坦的磁场可以引起光纤弯曲的理论。为此,1943年10月在费城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试验:使驱逐舰周围的光纤弯曲,从而达到使驱逐舰隐形的效果。这个有关费城实验的故事后来成为一本畅销书,并被拍成了电影。不过这一荒诞离奇的故事经不起大量的调查研究,“可畏号”驱逐舰上也没有一位人员站出来证明它的真实性。故事提到的实验发生的时候,艾尔德里奇驱逐舰正停在巴哈马。此外爱因斯坦的研究工作,也并未证实光线可以发生这样的弯曲。但是,隐形技术一直萦绕在科学家的头脑中,他们想方设法将隐形技术从幻想成为现实。近期,新一代的隐形技术终于有了初步成绩。  相似文献   

7.
印度科学家宣称,已经发现了UFO(不明飞行物)环绕在地球周围但却不被人类肉眼和雷达发现的秘密,那是因为UFO可能采用了一种电磁流隐形科技,这是有史以来人类遭遇过的最高级隐形技术,一些俄罗斯科学家也已经在研究相似的隐形技术.  相似文献   

8.
齐季 《百科知识》2009,(23):63-64
从远古的神话故事到今天的电影《星际迷航》和《哈里波特》小说都有关于隐形农的情节,近日,梦想终于成为现实,美国称很快就会发明出一种新型材料,可以像隐形罩一样罩住物体,从而使其隐身不被发现。  相似文献   

9.
隐形坦克     
隐形坦克是美国实力最雄厚的坦克制造厂——通用动力公司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研制的一种隐形武器,它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专家的极大关注。据预测,这种坦克将成为未来地面战场的“超级杀手”。隐形坦克在具有先进坦克优良的火控系统同时,还具有以下隐形功能: 防弹减重 隐形坦克采用了一种新形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由高强度的S—2型玻璃纤维加固性聚酯树脂模压而成,外侧又镶嵌了高硬度的陶瓷材料。它的比重小于一般坦克使用的材料,而防弹性能却大大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2007,(9):34-35
近日,美国科学家最新的项目,把隐形技术的研究再次推向高潮.科学家们称已经用一种"元材料"使物体看起来是隐形的.他们甚至预测,未来10年,任何形状和大小的物体的隐形都有可能实现.新材料制成的隐形罩衣能实现物体隐形?这听上去就像科幻小说一样,难道人类真的能在10年后,披上类似《哈里·波特》电影中可以隐形的魔法斗篷,实现遁物无形?"眼见为实"的这句老话真的要被打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目标隐身技术的高度发展,雷达反(抗)隐身技术成为突出的关键问题。隐身飞机的特点是雷达有效反射面积小,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为研究雷达反隐身方法,本文由单基地雷达方程出发,通过计算目标信噪比的方法仿真出隐身目标探测概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隐形义齿属可摘义齿修复的一种新型高科技产品,是美国学者州等研究的具有弹性的多种聚合体材料。此材料制作的义齿基托超薄而透明,无金属卡环显露,戴入口内基托颜色与牙龈颜色湿润后完全融为一体而分不出真伪,故称隐形义齿。本文就我院口腔科门诊2001年至2003年之间,为560例牙列缺损的患者制作599件隐形义齿,其中28件失败,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示临床医师在制作隐形义齿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口腔条件,合理选择适应证,按要求正规操作,使失败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19-I0020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关国的研究人员利用光子的量子特征创建了一个可抗干扰的雷达信号,通过这项新技术可以探测到各种类型的雷达隐形物体,解码光子的量子特征确保该信号的真实性。目前所使用的常规雷达容易受到一系列技术干扰,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有一种"隐形"的教育作用,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情趣、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师生应共同参与,营造一个有主题、有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积极向上、灵活多变、细节精美的校园环境,使这种"隐形教育"发挥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15.
《青海科技》2003,10(4):59-59
将电脑穿在身上,已不再令人神往。把电脑植入人体组织,使其成为人体的一部分,这可能是一项全新的神奇发明。不久前曾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穿戴式电脑POMA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体工程学设计研究科学家史瓦茨最近向人们描绘了他的隐形电脑应用蓝图。他预计,到2010年,一切将进入无线时代,现在人们身上披挂的手机、MP3随身听、商务通等电子产品,体积会缩小到肉眼几乎看不见,成为一种隐形的人工智慧产品,人们可以随身“穿”着一“台”电脑到处游走。隐形电脑,就像一名高科技的仆人,记录着主人的一切喜怒好恶与人际关系、每日作息时间与行程、个…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3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利一波特和霍比特矮人佛罗多一巴金斯的隐形斗篷让所有人羡慕不已。试问,谁不想过一把隐形的瘾儿呢?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让整辆汽车“隐形”。借助于光学伪装技术,奔驰公司的工程师制造出一种幻觉,让最新款零排放F—Cell奔驰消失于无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在各个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持续深入,逐渐涌现出一些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本文首先给出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的定义和判别标准,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对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的动因、形式和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为军队和民用需求而创新,有时也因创新而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通常是连续不断的、多元化的,不仅是持续的军民两用技术创新,还有非技术创新如商业操作模式创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注重生产经营效率,建立对接需求方和技术方的公关部门,同时还拥有鼓励职工创新的企业文化。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数量较少且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建议政府应健全军民融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制度环境、完善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法规、打破军民融合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壁垒,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应强化自身“问题解决商”的定位,努力构筑“人人创新”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I0012-I0012
《航空周刊》近日披露,美军正研制最新的隐形无人机"RQ-180",构想图显示,它外形酷似美国的另一款无人机X-47B,但隐形能力更强,除了侦察任务外,更有能力进行电子战。  相似文献   

19.
延伟勤  范晓东 《大众科技》2017,19(11):15-18
现代战争正在逐步演变为高技术战争,作为重要作战工具的飞机和导弹,其性能愈来愈高,这就要求作为探测工具的雷达能够适应这一变化。因此,对雷达系统分析和仿真研究,探究其工作机理和识别手段,不但对于研究飞机和导弹的有效突防措施和攻防对抗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发展雷达先进技术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子对抗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分布式交互仿真采用协调一致的结构、标准、协议和数据库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将分布在各地的各种仿真器互连,使人可参与交互作用的一种综合环境。高层体系结构HLA为分布式仿真提供一种软件总线软件架构的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20.
有关钢筋砼工程的“隐形”质量问题,如砼构件的强度差异性、钢筋与砼的黏结力、养护对强度的影响、砼碱—骨料反应、钢筋锈蚀等,必须引起重视,本文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