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国是最早有意识地将文化手段付诸外交目的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各国推广法国文化及文化外交影响力,积极运用软实力思维,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国家和地方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其文化外交战略不断拓展影响,并形成显著特点。通过研究分析法国运用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外交战略,借鉴有益的方面为我所用,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印度非常重视软权力建设,把文化软权力作为国家开展文化外交的重要资源,文化外交作为软权力的运用成为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选择。印度文化外交的一些独特方式值得中国借鉴,对中国开展文化外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冷战前,国家安全主要依靠军事手段来维护。冷战后,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历史已经证明,军事手段在维护国家安全中,不是一剂万能药方,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对包括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科技等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本期重点介绍来自政治安全与文化安全两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核心的文化外交逐步发展到公共外交新阶段,成为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和提升国家形象最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战后韩国的"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演进的历史表明,韩国的公共外交已经从国家事务的相对边缘地带逐步走向政治中心,对韩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外交作为适应全球化时代而新兴的一门外交形式,拥有与其他外交形式不同的作用:一、文化外交是谋求民族理解,深化国际合作的桥梁;二、文化外交是维护文化主权,促进经贸发展的武器:三、文化外交是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威望的工具;四、文化外交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政治因素(一)──美国“文化外交”的历史面目方立美国在其对外文化交流中,历来“政治挂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其文化影响,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特殊政策手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推行其强权文化外交,把文化交流作为实现其霸...  相似文献   

7.
文化战略很早就被运用到了外交领域,但文化外交的提法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问题的方式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而外交的胜利往往取决于国家的实力,这种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文化被看作是综合国力中的一种"软实力",是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中法文化外交的历史和现实实例,浅析中法文化外交中的共同特征,证实这些特征促进了中法文化外交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战略文化,是指国家在运用战略手段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久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与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受地缘环境、政治文化、历史记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经历数十年的历史积淀,新加坡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具有自己国家特点的战略文化,主要包括大国平衡、地区主义、外交与威慑并重的国防战略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外交"是指尉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与部署,为达到特定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或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国家或国际间的公关活动。"文化外交"的突出使命就是在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作用。文化是交流清感、沟通心灵的最佳手段,有着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表现形式,在满足人们精神上享受的同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伊始,随着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文化外交成为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因主要在于对文化外交重要性的再认识及东南亚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美国对东南亚文化外交表现出四大特点:扩大传统项目开展规模,拓展传统项目影响范围,升级传统项目开展形式,创制新型文化外交项目。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美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加速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并强化其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三个方面。但美国文化外交的扩张主义本质、不同对外政策手段间的内在矛盾、国内治理问题的"对冲"效应、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关系上相对中立的传统都对其影响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对于美国在周边地区的文化攻势,中国应有充分的认知和相应的对策,做到防范与借鉴相结合,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1.
民族教育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对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实施的教育。旨在提升民族教育质量的民族教育政策具有"民族性"、"发展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它们集中地反映为民族教育政策的"文化性质"。一方面,民族教育政策在存在形式、目的、对象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文化特征,对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也对民族教育政策整个过程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影响。民族教育政策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应该要从文化和政策相关利益群体的需求和实际出发,体现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特点,因而是"价值相关",而不是"价值无涉"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化安全问题的学理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安全问题探索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关系中的命运和处境。文化安全问题的话语背景是国家文化观和民族文化立场,其实质是国家安全问题。文化安全追求的目标是,在跨国文化关系中,特定国家文化的体系不被瓦解,创新机制不被破坏,价值功能不被消解,民族风格不被改变,主权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被取消。当然,文化产权不被侵犯、文化创新成果不被掠夺也是文化安全的重要目标。文化安全问题源于不同文化的冲突与竞争,是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更加深入发展的今天,文化作为国家利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文化安全问题也成为各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各国文化相互激荡、互相交融及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下,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鉴于此,只有加强交流与对话,吸收西方文化当中的精华,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袭,才能共建全球文化体系。中国要摒弃华夏文化中心论或西方文明中心论,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要继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不但要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同时拓展国家的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是建国后国内第一份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英文杂志。分析该杂志有关少数民族作家及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翻译情况,研究该英文杂志译介少数民族相关题材作品主要是受审美艺术、对外宣传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繁荣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构建和谐国家理想形象以向外宣传新中国形象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文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困惑,因此,为构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必要。走向文化自觉既能增强文化的免疫力,也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回应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进行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能使人们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也能促进人的现代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改革潮流中,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寻求地方文化资源成为各国家、各民族谋求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国策,地方音乐文化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被提到了作为本土文化重要资源的高度。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对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认识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为日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围绕教师使用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普惠性学前教育产生于我国构建以公平公正理念为核心的社会政策体系背景之下,它从国家政策走向地方实践、从学术理想走向社会现实仍需多视角、多维度的拓展研究。普惠性学前教育蕴含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期盼和文化寄托,是慈幼文化变迁的时代性表达与彰显、民本文化演进的实践性转化与弘扬、共同体文化复苏的领域性传导与伸张。当前,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现实推进遭遇文化困境:系统性误识导致发展进程背离既定目标、文化堕距掣肘政策推进的动力系统、文化冲突阻挠社会群体的通力合作。以文化共鸣为切入点创新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路径,是中国语境下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之选。政策设计者需形塑舆论场域实现文化培育,政策执行者要消除文化区隔促进文化整合,政策目标群体应反思文化立场加快文化调适。  相似文献   

18.
民族教育政策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是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直接影响着民族教育政策的变化和发展。苏联和俄罗斯时期的民族政策始终围绕着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文化自治政策而得以发展。在其推动下,俄罗斯的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从没有自主权的统一管理模式到扩大地方教育自主权、保护民族文化传统、体现民族教育优势、回归民族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观是贵中华、贱夷狄的民族观、国家观,往往会给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少数民族统治者会千方百计地对这一观念加以淡化,起初最通常的办法是强调本民族与汉族同源,这也促使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后抓住华夷区分的标准重文化轻血缘的特点,以自己文化上的进步来争取“华”的位置,将“夷狄”的帽子扣在其它政权的头上。到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华夷观发生变化。元朝在修辽、宋、金三史时,对三朝平等看待,各与正统,显示了元在大一统的情况下,已不看重华夷之辨。清王朝在完成中国的统一后,竟将夷狄的称呼加到西方国家身上,以至于与西方国家难以确立近代平等的中外关系,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节日春节年味的淡化、西方竞技体育与强势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存在问题,系统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嬗变,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明确提出文化立国、文化兴国,社会发展终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内涵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文化张扬与文化回归,保持民族文化与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