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进行适应性分析,依据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的思路,提出政府需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统筹区域专业发展规划;学院应依据产业集群加强专业群建设,扶持开设战略新兴专业;行业企业应积极参与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根据“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从三大产业对接、六大支柱产业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对接三个维度剖析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结果显示,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在适配性方面存在明显错位,建议从调整专业布局、突出与支柱产业相应专业建设、推进相关专业群的发展、打造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四个维度,科学调整专业结构,瞄准产业发展需要,以适应云南省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广西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结构是指专业的类型以及专业之间的组合方式。目前广西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调控不力,专业设置总体规划不强;专业的科类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层次结构失调;专业设置过细,口径过窄。调整广西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强宏观管理,实行专业总量控制;采取停、合、改、建的措施调整现有专业,拓宽专业口径;根据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趋势,及时增设新专业;新专业设置要注意地区布局,侧重专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利用社会力量加快新高职专业的建设;根据科技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增设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和新兴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作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其专业设置是否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测算宁波市2002-2021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系数,结合宁波市2021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结构与规模、专业设置的集中度与聚集度以及对应重点产业的专业结构与规模情况,分析2021年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宁波市重点产业发展的适配性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建“产学研创联盟”机构及运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开发建设重点和新兴专业;紧密对接现代服务业,提升继续教育育人成效;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经济产业结构与专业建设的关联,认真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对广西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布局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研究了成人高等教育如何通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更好地与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和西部产业结构转型,西部高职专业设置面临新的挑战.通过对西部高职专业设置现状的深入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专业规划缺乏区域统筹、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化严重、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转型,人才培养质量与岗位需求脱节、特色专业发展缓慢、新兴产业专业设置缺失等问题.为此,亟需加强区域统筹、推进职教集团化、紧贴市场需求、加快发展特色和新兴专业,实现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动态平衡等.  相似文献   

7.
剖析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现状。结果显示,湖南省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基本形成,专业门类较齐全,覆盖面广,新兴专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专业重复设置、新增专业未完全体现产业发展要求等问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还有待提高。建议以产业结构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宏观调控,以产学合作理念推进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同时通过"停""并""增"相关专业,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8.
“两区一带”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促使广西人才需求总量、产业分布进行重大调整,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分析当前广西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现状,解读“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特点,阐述广西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应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吻合程度。当前河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存在着专业调整滞后、学科比例失调,专业设置重复、经济效益低下,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偏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落后等问题。若要形成与中原崛起背景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需要从改造长线专业、保护优势专业、发展新兴专业、平衡科类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具有服务与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明特点,构建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结构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增强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尤为重要。对海南14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的实证分析发现:海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不强,存在专业设置匹配度失衡、专业设置聚集度偏低、专业设置注重回报率等问题。为提升海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海南自贸港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各高职院校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立足产业改造专业、注重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优化专业布局,增强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性,可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通过对2011-2018年间广西产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相关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中低端人才供给过剩、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偏低、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需求目标错位等突出问题。需要提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程度,作为"需求端"的产业界要真正参与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全过程,作为"供给端"的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多元需求,走特色化专业建设道路,建立起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有效对接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通径分析法,从产业要素、产业结构、产业环境角度,研究了影响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因素变量,结果表明各自变量对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差异较大.人均GDP与市场结构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的直接效应最为强烈;由于广西经济总体水平较低,资本市场不发达,从而使得融资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直接效应相对较弱.R&D经费的间接效应最大,产业中R&D人员数占从业人数比重、市场结构以及科技从业人员的数量对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成长也有不同程度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3.
广西产业结构及第三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产业结构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广西自治区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地区三次产业的领头羊,但是,第三产业在数量上的领先并不意味着对地区经济总量的影响一定最大,也不能说明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一定合理.通过对广西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分析,第三产业内部各部门和第三产业以及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我们认为广西的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内部.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当地产业政策的要求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开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专业。以株洲职教大学城内高职学校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缺失,与第二、第三产业总体上基本对接,但是专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提出了提升株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着变化。本文利用结构偏离度指数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江苏省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相关性,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微弱负相关,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较强,就业人口已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广西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工业能源密度下降,技术效应贡献很大,而结构效应促使能源密度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密集型行业投资过快增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广西的能源效率,应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内部行业结构,加强节能工作激励和监管。  相似文献   

17.
运用产业结构偏离份额测算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广西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部分结构偏离份额较大的产业显性相关,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能有效提高第二、第三产业水平值。但由于广西资源集聚度低、市场要素有待培育以及产业整体水平较低等,外商直接投资对广西产业的带动效应主要表现为间接效应,该文基于此提出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发挥更大产业带动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之一,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在全国重工业城市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沈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两者变化的非均衡性,计算1980年—2009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及沈阳市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沈阳市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均衡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19.
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是促进制造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重要因素,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制造产业发达,文章分析天津工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工业设计产业现状,探讨天津市通过打造“设计创新提升计划”,整合资源.搭建工业设计创新平台等对策促进制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与高效化,既是经济发展自发演进的趋势,又是区域政策制定者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目标。而作为珠三角一体化先行区的广佛肇经济圈,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应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区域合作的一个利益共同点,进而推进区域合作和区域产业之间的相协作与关联。分析了广佛肇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突出问题,提出可从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加强工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区域内城市间分工协作等方面对广佛肇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