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转移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找到了有说服力的商业模式.技术转化成(到)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是商业模式成败的直接体现,决定技术转移的成败,撰写技术转移商业计划书要把握住:如何实现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变,产品到市场的转变;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融资模式,技术方与市场资源方的合作模式,论证清楚价值创造(利润)模式和管理模式.文章依据多年的技术转移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凝练出一套基于技术转移的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要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物联网各环节参与者的合作与竞争活动日益频繁,分析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各主体之间的竞合规律及表现特征,阐释企业生态位的形态反应.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建立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之间的竞争合作演化模型,并进行Matlab仿真分析.从而说明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成员间的竞争活动是为了更好的合作,弥补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不足,为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战争游戏法实施步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游戏法是企业分析和利用竞争情报进行商业决策的方法之一.阐述了战争游戏法的由来和实施步骤,并以一个完整的真实案例为对象,对战争游戏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力图促进战争游戏法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龚柳元  毛道维 《软科学》2007,21(6):133-137
从理论上论证了商业信用为什么是产业价值链竞争与合作的一个要素,并通过对中国1260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说明企业的商业信用特征能够体现其产业价值链上的竞争地位;企业确实把商业信用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手段,但商业信用是否能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最终会体现为"净商业周期"的长短。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种通信应用不断涌现,为中小企业提高商业运作效率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如何有效利用各种通信方式,将其融入自己的商业运作模式也是中小企业必须面对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作者结合当前中小企业商业信息通信现状,在分析目前几种商业通信方式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中小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实现信息的安全通信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业运作使市场繁荣,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逐步对资本市场的开放,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走在了前面。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业运作与电视娱乐节目的成熬系统,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与关注。本文将从商业运作的本质和电视娱乐节目服务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交叉点;“超女、快男”等选秀节目的公正性与商业利益最大化;自主创新与雷同现象;山东电视娱乐节目的特点和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8,(12):2-2
据悉,一项关于中加两国企业合作建设生物质发电站的合作协定近期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武汉力人投资有限公司与加拿大温菲尔德太阳能与可再生能源公司签署了该合作协定。该合作项目完全采用中方的技术和设备,由加方公司协助商业运作,首先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设一个农业废料发电站,并计划共同开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8.
据悉,一项关于中加两国企业合作建设生物质发电站的合作协定近日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武汉力人投资有限公司与加拿大温菲尔德太阳能与可再生能源公司签署了该合作协定。该合作项目完全采用中方的技术和设备,由加方公司协助商业运作,首先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设一个农业废料发电站,并计划共同开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08,(10):123
为什么大量的新企业能在短期内进入商业领域,导致低水平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行为,进而产生消极的市场效果?要从深层次上分析我国商业竞争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需要分析我国商业的进入壁垒。商业的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流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根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进入壁垒的一般构成因素是: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壁垒、相对费用壁垒和行政法规壁垒。本文在分析市场进入壁垒的类型入手,分析了商业进入壁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市场结构中的寡头垄断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等指标对商业航天发射市场进行剖析,认为该市场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进而,对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在该市场上进行竞争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现代商业战争可谓是越来越激烈,企业间信息的获取与判断在很多时候成为企业在这场战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就企业间信息博弈的干扰进行量化分析,并通过netlogo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得出影响企业间信息博弈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水平,为企业侧重提高自己的信息博弈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服务创新与网络:全球学习与本土学习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第三、第四欧共体创新调查(CIS-3、CIS-4)的实证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在创新过程中,服务企业一般比制造企业有更高的合作倾向,尤其是商业和金融中介服务行业.数据还揭示了这样一个重要趋势:商业服务企业比其他服务企业更倾向于合作.国际创新合作的趋势也表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国家中的情况也不一样.本文探索了不同区域的服务创新的相互影响,确定创新过程中全球及本土合作联系的部门性模式.全球互动在一些服务行业的创新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服务行业在知识的跨国传播中也发挥了作用.这个全球性的学习过程与这些服务活动市场的国际化有关.同时,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国家间的合作对多数服务活动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熊晓琴  彭晓东 《现代情报》2008,28(2):185-188
竞争情报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在企业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竞争情报的收集.目前,获取竞争情报的途径很多:比如Internet、行会协会、数据库、大众传媒等,而本文将深入讨论如何从商业数据库来获取竞争情报,并对主要的商业数据库进行详细地归纳.  相似文献   

14.
中国零售商业发展到 2 0世纪 90年代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世界范围内的商贸大融合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中国巨大的市场前景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发展的首选目标市场。面对挑战 ,组建大型商业集团 ,是国内商业企业规避竞争风险的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对国际软件接包竞争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对国际软件外包市场的基本竞争态势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软件外包的接包竞争及其商业生态环境,然后对主要软件接包国的商业生态模式进行了比较,总结分析了印度模式、爱尔兰模式以及以色列模式的主要竞争优势,最后对我国企业提高软件接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谢秋华  刘潇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0):131-143
针对作为生态系统设计者的平台型企业如何在技术范式转移时期重塑商业生态系统以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难题,以百度公司为对象,运用单案例研究法,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探究平台型企业在技术范式转移下重塑商业生态系统的微观过程机制,并构建概念模型.研究发现:(1)范式内的技术演进驱动商业生态系统的迭代优化,而技术范式转移驱动商业生态系统从根本上实现重塑;(2)重塑机制表现为平台型企业在技术范式转移驱动下颠覆商业生态系统原有的价值主张,围绕新的价值主张更新平台基础、进行资源编排和价值创造,最终重构商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基础和平台型企业的价值获取路径;(3)平台型企业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与整合能力支持了商业生态系统的重塑.根据研究结论,正在进行平台化转型的企业管理者应进一步提高对平台及其商业生态系统的认知,而已经是平台型的企业则应重视资源编排能力的培育,以推动商业生态系统不断演化,实现系统成员间的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17.
刘广  丁祥海  胡保亮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797-1804
受制于城市环境的约束,我国城市生产发展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商业柔性(市场柔性、资源柔性和战略柔性)对促进城市生产发展的作用突显。本文利用智能生产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商业柔性对城市生产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城市生产发展是由市场柔性和资源柔性直接推动实现的,而战略柔性是城市生产发展的前置性和牵引性变量。这些成果揭示了城市生产发展途径及其动力机制,对实践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桂萍  吴涛 《科技与管理》2002,4(2):10-12
商业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的战争,有时企业间进行合作反而有利于共同进步,其结果是“双赢”。这种双赢的效果是合作中的企业发生了竞争力聚合,其要素互补、能量聚合,每一个企业都从中受益,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都得以提升。探讨了合作中企业竞争力聚合的形成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与希望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某些局部地区由于历史上新老殖民主义外来势力的干预,时有动乱,并不太平。但是,强权恶霸终会因不得人心而难于得逞。同和平与发展并行的是合作与竞争。统一的世界市场,技术经济必须合作,但又包含着剧烈的竞争。常有利用  相似文献   

20.
截至目前,还很少有人用怀疑的眼光审视过战争,更谈不上对战争手段的来历和本质作过深沉的思考了。即便是人们对战争有所发难,也不过是对它有所恶感而已。这不仅不利于消除现代人对战争手段的某种迷信,不利于克服和平运动实践的盲目性,而且也容易抑制一种和平对抗方式的成熟。特别是如果我们不将战争手段置于未来环境中去作适用性、功用性考察,不将战争手段与和平对抗方式的优劣进行预测性的超前比较,那么便有可能耽误对和平对抗方式的及早注意,从而最终错过在下世纪的世界性和平对抗中争胜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