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锦卉 《文化博览》2005,(10):20-21
又喝了一晚上的酒. 上班一年半了,酒量真的见长.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就两杯啤酒的量.现在,喝好了,白酒也整半斤.有点颓废.以前的同学偶然看见我喝酒,特别惊讶.他说:这样喝,似乎有点儿不像女孩子.我默然. 其实,很豪放地喝酒的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我周围的男士明知道酒喝多了难受,还要去喝,而且喝得那么畅快.  相似文献   

2.
在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留给我一个喜欢喝酒的印象。全家晚饭已经结束,他还坐在那儿慢慢地喝,谁都不会去打扰他,真是神气得很。后来,父亲不仅自己喝,还教我喝,而那时我尚未满七岁。也就是说,我会喝酒比我会认字还要早。我祖母不识字,但她是惟一可以干预父亲喝酒的人。祖母不懂酒的分类,只凭父亲每次喝的量来做判断。因此,父亲每次喝白酒都能瞒过祖母的眼睛,并毫无阻碍地进入醉酒状态。我祖母一直不明白她  相似文献   

3.
正这里有美丽的湖埠十景,有旖旎的湖光山色,还盛产西湖莼菜和九曲红梅。而湖埠里流传的一些旧事,也为此处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4月的钱塘泗乡,油菜花遍地开放。行走在开满油菜花的田埂上,田边的水面恰到好处地将油菜花、湖水与湖边的群山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远处的云泉山和风水洞最为显眼,近处的昙山成了点缀,花山和公馆山更是双峰插云,巍然耸立。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2011,(6):47-50
一次,北方一个城市的市政府邀请学校参加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王老师和学院的一位刘副院长,还有一个女老师组成一个课题组,那个城市是刘副院长的家乡,自然由他负责与当地联系。到那里考察时,人家市里接待上很热情。可说起喝酒,三位老师也只有那位副院长能够喝两杯。  相似文献   

5.
一次,北方一个城市的市政府邀请学校参加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王老师和学院的一位刘副院长,还有一个女老师组成一个课题组,那个城市是刘副院长的家乡,自然由他负责与当地联系。到那里考察时,人家市里接待上很热情。可说起喝酒,三位老师也只有那位副院长能够喝两杯。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八虎力乡有一个贫困的村庄,但是它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纪元村。全村百来户人家,700多人,由于土地不够肥沃,气候不怎么好,所以一直没有摘掉贫困的帽子。村民们的生活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特别是村子里的小学校早己破败不堪了,遇到风雨天,孩子们只好躲到帐篷里上课。  相似文献   

7.
求证(之五)     
李彭 《生态文化》2012,(3):47-48
九关于酒,关于酒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王老师一直没有动笔,他仍然教他的经济学,仍然每天忙学院里的日常管理工作。至于他为什么一喝酒就脸红,不仅脸红,而且全身红,红得吓人,还会起疙瘩,瘙痒得厉害,他也一直没有去协和医院或者别的什么医院做个检测什么的。因为他现在的酒量,无论白酒还是红酒,或者是啤酒,还有喝了酒以后的反应程度,实实在在地说,都和以前不完全一样了。喝了  相似文献   

8.
正一2018年4月5日,清明节。裘小宇一早就来到自家的酒坊。这一天是嵊州崇仁古镇裘氏家庙祭祖的大日子。小宇在酒坊的角落里翻出两坛自家酿制的陈年冬酿。他家的手工冬酿黄酒质量上乘,年年脱销,以至于自己都没有存下来多少。只有在重要场合,小宇才肯把家里的陈酿拿出来用。手工冬酿是裘氏祭祖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04,(12):24-25
喝酒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生意场上的应酬来往,三五好友的把酒言欢,都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酒能助兴,更能醉人.喝醉了,除了生理上的痛苦,还极有可能耽误正事.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人既享受喝酒的愉快又不至于被酒误事呢?回答是肯定的.生长在大别山深处的植物葛,就是这样的宝贝.  相似文献   

10.
绍兴是黄酒的发源地,因此在绍兴众多的民俗文化产物中,诞生和发展了一种与酒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雕塑艺术——绍兴花雕。清代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记载:“最佳者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其坛常以彩绘,名曰花雕。”这是绍兴花雕名称的由来,白此,由清代中期开始,绍兴花雕一直作为绍兴特有的民间艺术品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11.
当上了国王,快乐无极,但乐是快的,快才能乐,有些事必须快必须趁热,所以汉高祖刘邦急煎煎摆起仪仗赶奔老家,把昔日偷鸡摸狗道儿上混的兄弟们请了来暴撮一顿,他当然不是为了吃饭,他要看看当年的兄弟们惶恐卑下的脸,他认为这很快乐。刘皇帝固一世之枭雄,酒喝高了,唱一曲《大风歌》慷慨悲凉,于大俗中见出了格调。相比之下,春秋时齐国有位国君,谥号懿公的,登了基也是快哉乐哉,办的事却很不靠谱:把吵过架的对头从坟里刨出来"断  相似文献   

12.
那是中午的时候,在一个聚会上,朋友来迟了,很惭愧的样子,一进门就试探说:我能不能喝一点酒?我想喝点酒。  相似文献   

13.
正绍兴是水乡,又是酒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这座城市的空气中流淌着酒的味道。绍兴酒酿成了古城风骨在绍兴,这戏曲之乡与酒乡在事物的内在本质上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不少剧作家通过酒来反映人民的生活,或以酒为纽结,来组织戏剧的矛盾冲突,因此酒成了绍兴地方戏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山东郓城因一部《水浒传》而名扬天下,留下了水浒故里的美名。热情好客的水浒人至今还保留着古代的遗风。今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晴天丽日,郓城县唐庙乡符楼村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村民正在热情款待来自新加坡的同族宗亲。新加坡符氏社代表切开了带来的团圆蛋糕,开怀畅饮,喝上一碗水浒酒,敞开胃口,饱餐一顿家乡饭。诉不完的亲情,道不完的友谊,评述着符氏先人的功绩,笑谈着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话说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在井阳冈打死了一只猛虎,一时成了打虎英雄。岁月如梭,武松通过时空隧道来到了2006年的今天。  相似文献   

16.
第二天一大早,银叶过来伺候丰裕吃早饭。丰裕说:“二娘今后就不要来了。有二酉清在这里就可以了,您一个长辈过来为我端水端饭的不合适,您该多陪二大说说话。他正不心宽呢。”银叶说:“按理我早该过来伺候你,不过家里有老的又有小的,一直没空.我今天过来一来是伺候你吃早饭,二来是向你求件事。”  相似文献   

17.
鲁迅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想我算是有点儿福气的。来中国前,我不知道龙井茶是茶中极品,也不懂得如何分辨茶叶的优劣,只知道龙井茶是一种绿茶,后来到杭州留学,参观了龙井山脚下的中国茶  相似文献   

18.
有人为"企业文化"打了个很形象很贴切的比喻: "企业文化就像一坛酒,酿造它需要很多时日,稀释它只需很短时间.这碗文化之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变得愈来愈醇愈来愈香,也可以变得愈来愈稀愈来愈淡."随着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企业文化稀释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引起企业重视、得到及时解决,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危机.  相似文献   

19.
绍兴老酒出东浦,东浦十里闻酒香.东浦镇位于绍兴市西郊,距离绍兴城区7公里,属于宁绍平原. 清代的绍兴东浦,油漆匠阿根师傅的母亲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往常村里人祝寿,会挑一坛上好的黄酒,并在装酒的陶坛外用红纸写上"寿"字以贺之,可阿根师傅觉得这陶坛既普通也不好看,于是突发奇想:能否在陶坛外用泥塑的形式,让陶坛与众不同一些?他日夜构思,反复试验,最终在储酒的陶坛上泥塑了一位老寿星形象,还在四周雕刻出百花装饰点缀,最后用自己的漆匠手艺,施之各种色彩,使原本平淡无奇的陶坛焕然一新.这不,阿根师傅的创意一经实现,立刻传遍了全东浦.日后,这种雕了花的酒坛就成为了绍兴酒包装的代表,梅兰竹菊、神话传说、山水风光、经典人物,无不成了雕花内容,而这原本的绍兴加饭酒,也多了一个雅称:花雕.这便是花雕酒的来历.  相似文献   

20.
高勤 《生态文化》2008,(4):24-26
在我党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形势下,重读唐朝柳宗元所著《段太尉逸事状》,将段太尉作个榜样,也未尝不可。柳宗元很了解段秀实,在“其莅事无一不可纪”的诸多“可圈可点”的“实绩”中,遴选出三件事:一件是斩杀为非作歹的士兵,迫使郭晞整饬军纪;第二件事,卖掉自骑之马,替被害农民偿还谷债;第三件事是拒收朱泚财物。这三件事从不同方面展现了段秀实严格执法、为民除害,体恤百姓的为官之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