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闻化 《文化交流》2003,(5):38-39
西湖天地是怀旧的,又是时尚的。 西湖天地是优雅的,又是激情的。 坐落于浙江杭州的西湖天地,是香港瑞安集团在上海成功创办的上海新天地之“姐妹篇”。在设计者伍德眼中,杭州那西湖天地之“天”即天然美景,“地”即杭州历史文化的积淀。因为在西湖天地周围,有宋美龄故居、中国美院、杭州碑林、恒庐、潘天寿故居、古老城墙、胡庆余堂鹿场遗迹、荷花池头等等,可谓历史根基深厚,文化氛围浓郁。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湖之美,不仅美在自然山水,更美在"文化西湖"。今天的西湖,已经迈上了国际化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西湖,爱上西湖,许多外国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描绘西湖,多元化地展现西湖的独特韵味与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3.
正西湖申遗成功走过了5个年头,厚重世遗,无价瑰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西湖是"世界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西湖之美,美在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美在湖山与人文的浑然相融,美在人们的悉心呵护及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一个国际范的西湖,在迎来G20杭州峰会之际,将有更多的外国朋友来游览西湖。那么就让我们的导游为你介绍"淡妆浓抹"、熠熠生辉的大美西湖吧!  相似文献   

4.
西湖:包容文化与展示美丽 2011年6月24日,随着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执行主席戴维森·赫本敲响手中的小槌,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杭州西湖申遗成功. 申遗成功一年多来,生活在西湖边的我们,比别人更能感受到其中变化:以前向外国游客推介杭州,常常会说"上海以南150公里左右的一个城市";如今走出国门推介杭州,首个关键词便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所在地"."世界遗产"的前缀,让西湖的国际定位变得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5.
正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余光中:《当我死时》"西湖的美是永恒的"余光中先生和杭州渊源颇深。他对西湖情有独钟,多次来到杭州,还跟妻子一起来"寻根"。2011年春,他在杭州接受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客座教授的聘书,从此成为了一位"浙大人"。次年金秋,他在夫人的陪同下来杭州,参加了2012西湖国际诗会。诗友们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心中有一座湖,远山近水入画图,桃红柳绿春来早,客来客往船如故,山外山楼外楼,杭州西湖留下浪漫爱满湖。天上明珠人间西湖,多少美丽传说,风流千古……"一曲《人间西湖》,著名歌唱家们声情并茂地演唱出美丽的杭州西湖图景。2016年5月26日,由杭州市政协主办、杭州中华文化促进会承办的"为你歌唱——最美的歌献给G20峰会"音乐会让杭州剧院一派欢腾。名家汇聚,星光璀璨。当晚这场音乐会阵容空前壮观,  相似文献   

7.
杭州西湖是中国古代著名城市公共园林,简述西湖随着杭州城市发展,从城郊风景游览地到城市公共园林的发展过程。考虑地域自然人文历史背景,综合文献记载和地图资料,还原近代以来杭州西湖的三次"公园化"历史进程,即民国时期的湖城融合,1949年以后的人民公园化改造和21世纪初的公园城市建设。讨论了时代思想对公园内容和样貌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达出的文化倾向。探索当代"公"园的根本属性,思考公园城市建设的历史语境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水华 《文化交流》2017,(10):17-20
正习近平主席在杭州G20峰会上说:"让我们以杭州为新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从钱塘江畔再次扬帆启航,驶向更加广阔的大海!"从西湖走向钱塘江,杭州正在进入一个"拥江发展"的新时代。但什么是钱塘江文化?从2017年6月到11月举行的首届杭州钱塘江国际文化节也许最能说明问题。这次文化节被冠以"国际"的字样。究竟是哪些方面体现出了国际感?不妨先来看看那些出现在现场的外国面孔。  相似文献   

9.
正杭州杨公堤28号的郭庄,被誉为"西湖古典园林之冠"。2019年元宵节,由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杭州花圃)主办的春兰展,在郭庄开幕——300余个品种,共计400余盆名贵国兰集中展出。其中包括杭州花圃镇园之宝"赤壳荷素",以及产自杭州五云山的春兰皇后、兰花奇种"绿云"。成千上万花友冒寒赶来,争相一睹这名花与胜景相得益彰之妙,正如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所曾经描述的"风姿再现,如古画之重裱"。  相似文献   

10.
张科 《文化交流》2011,(9):46-49
西湖申遗成功后,楼外楼的掌门人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保护西湖文化遗产,发掘西湖饮食文化。杭州西湖历史悠久,名胜景观丰富,文化含量厚重,被世人称为“东方文化名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西湖以“文化景观”之名申遗成功。而率先鲜明地提出并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西湖这种文化属性的,是原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  相似文献   

11.
情迷西湖     
正常常不理解那些文人骚客为什么总是情迷西湖。譬如白居易,一生常来西湖,但总是意犹未尽难舍难分。其诗云:"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由此看来,西湖为杭州增色不少。这次慕名而来,我最想谋面的当然就是西湖了。导游说,苏杭是上天遗落在东南半壁的翡翠。而当我亲眼见到西湖时,内心的第一感受则是,西湖就是镶嵌在这"翡翠"上的一颗明珠。西湖之盛名始自唐宋,历经各朝各代长盛不衰。它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杭州G20峰会,西湖之畔的这座城市向世界展示了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品质之城完美融和的独特魅力。一年来,杭州续写传奇,在文化大发展、大提升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其中,传统文化复兴的三件"小事"颇具代表性,耐人寻味,值得一述。一个社团的"旧瓶装新酒"有人说,杭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头衔前,还应该放一个"中国书法名城",原因无他,中国金石、印学和书法的滥觞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两周年、西湖申遗成功五周年,杭州成为拥有"双世遗"的城市。作为一条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大运河申遗成功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底蕴,也让很多杭州人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西湖春茶     
梅重 《文化交流》2012,(4):67-70
又到春茶采摘时。三五年前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前,竖起一通刻石: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茶的文化工作者的普遍看法: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八大茶类中,以浙江、安徽等省的绿茶最为著名;局限于太湖洞庭的碧螺春产地狭隘、产量低微,西湖龙井遂成代表品种。  相似文献   

15.
“华夏西湖三十六,唯有杭州著天下。”这是古人对全国以西湖为名的湖泊现状的概括。经过历史风云,许多西湖都已湮没。据查包括至今尚有遗迹可寻者,西湖只剩下27处,其中唯独杭州西湖似熠熠生辉的明珠,在世人面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鲜丽夺目。留住记忆留住历史杭州西湖天生丽质  相似文献   

16.
江帆 《文化交流》2008,(7):74-76
说起南宋亡国那段历史,一般人大抵只知道文天祥,而不知他的太老师、同样是民族英雄并对文天祥等一批仁人志士深有影响的一代宗师江万里.   说到杭州西湖与宋诗宋词,一般人也只知道有个写过"毕竟西湖六月中"的江西诗人杨万里,而不知几度在南宋故都临安(杭州)为官、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而且在诗词文坛上也声名卓著的江万里.……  相似文献   

17.
郭艺 《文化交流》2008,(8):81-83
浙江台湾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吴越天工--浙江民间艺术展"于5月17日至25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由浙江省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浙江省群众艺术馆组织了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温州瓯绣、温州米塑,杭州王星记扇子、湖州风筝、乐清细纹刻纸、杭州西湖绸伞、平湖西瓜灯、海宁硖石灯彩等参展,每个项目都有工艺家现场表演,带给台湾民众动静结合的民间艺术展示.……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交流》2017,(1):54-54
千百年来,杭州美丽的西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描绘。西湖之美,不仅美在自然山水,更美在“文化西湖”。杭州市“相约西湖”系列文化活动,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走过了15个春秋,成为中外游客心中独具魅力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杭州西湖是一处以秀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交融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她以秀丽的西湖为中心,三面环山。环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90多处各具特色的公园、风景点点缀其中,著名的有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  相似文献   

20.
西湖小说以浓郁的地域空间色彩独树一帜,是运河孕育的硕果。运河新建或重塑了西湖小说兴起的地理空间、小说作者的流寓空间、小说文本的叙事空间与小说作品的传播接受空间。杭州是一座运河之城,奠定了西湖小说兴起的地理基础;因为运河交通便利,南宋初年大量的说话艺人和明清时期的许多小说家寓居杭州,成为西湖小说兴起的关键因素;运河参与建构了丰富、立体的西湖小说叙事空间,成为叙事缘起与原点,在串连故事场景、绾结叙事线索、拓展叙事场景、复制"老地方"的怀旧空间、贯通和整合叙事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运河还为西湖小说创造了优越的传播条件,提供了大量的接受群体。这些对加强中国小说史的时空形态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