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文化素质和生活品位的提高,茶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本文将分析信阳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禀赋、现状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为其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茶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加快其发展步伐,为茶文化旅游研究领域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由国内一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于日前结束,评选出西藏南迦巴瓦峰、四川贡嘎山、西藏珠穆朗玛峰、云南梅里雪山、安徽黄山、四川仙乃日(稻城三神山)、新疆乔戈里峰、西藏冈仁波齐峰、山东泰山、四川峨眉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而一些自古闻名的“老牌”名山如华山、庐山等却因景区过度开发、人为破坏严重等原因遗憾落榜。众所周知,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因此,旅游开发成为很多地方发展经济的手段。然而,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存在着重开发利用,轻管理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的现象。结果造成一些旅游资源浪费、退化,一些景区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发生生态系统失衡的情况。如湖南张家界等地曾因无序开发被联合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委员会警告。适当地旅游开发与赢利是必要的,它可以反过来促进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但是必须看到,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开发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适时而为,适度而为。过度和超载的开发行为,虽然在一个时期可能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从长远看,却是对旅游资源的掠夺,这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如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问题,如周庄、敦...  相似文献   

3.
中国4大茶区     
中国从南至北分布着4大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西南茶区位于中国的云南、贵州、四川3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砖茶)和普洱茶等。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其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茶文化旅游逐渐兴起,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本文主要分析茶文化发展的背景、价值、意义,以及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推进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有秦岭,黄河等自然景物,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发展区域。在关中地区发展文学艺术旅游产业十分重要,不仅对发展中国文化旅游有帮助,还可以促进当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关中特色文学艺术。但是,中国的文学艺术旅游发展不成熟,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次研究根据其中出现的不足,从塑造关中文化品牌的主要思路、关中地区文化艺术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关中区域文学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的道路问题等三方面展开分析,找到文学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佳道路。  相似文献   

6.
杨正华 《职业圈》2007,(23):24-25
旅游业是依托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开发而进行的服务性产业,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文章分析了旅游产业和旅游资源的各种关系,提出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湘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秦皇岛是一个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秦皇岛旅游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针对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需求层次不断推进,"文化体验+旅游"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文化体验对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本文以梅州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性开发为例,指出整合市域内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系统实现体验性开发,注重旅游产品开发、提高品牌效应,整体规划分类体验、激活客家文化助推客都经济,是其旅游产品体验性开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经过累年的规划与建设,虽然在古城改造与旅游开发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也仍存在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对古城风貌特色维护不佳以及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等问题。鉴于阆中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应着力打造以"风水宝地·中国阆中"为主题,以民居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为副题的旅游精品系统,积极争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万绿湖风景区10多年来旅游发展历程的研究,探讨和分析了万绿湖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的内涵--走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生态环保"旅游的开发模式对湖泊型资源的旅游开发必将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智陈光烈  周维国 《职业圈》2007,(10X):25-25,24
文章通过对万绿湖风景区10多年来旅游发展历程的研究,探讨和分析了万绿湖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的内涵--走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生态环保"旅游的开发模式对湖泊型资源的旅游开发必将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虽然朔风呼啸,寒气袭人,但是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农家乐依然红红火火,落住游客3000多人,村里的农贸市场热闹非凡,周边景区游客络绎不绝,人们赏景品茗,快乐无比。茶文化——永恒的吸引力这里的农家乐主要是依托紫笋茶区及其他果木产业建,  相似文献   

13.
泉州市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职业圈》2007,(24):44-45
泉州历史辉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通过对泉州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文化旅游的特点和泉州发展文化旅游的现实条件,提出了泉州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我国旅游景区开发经营模式既要重视游客体验.又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文章旨在整合体验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来解决目前国内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中最突出并普遍存在的产品错位与资源环境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15.
湖泊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城镇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分析了湖泊资源旅游开发与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湖泊旅游城镇化阶段性特征、开发模式以及空间耦合模式。结论认为,湖泊资源对于城镇发展的作用显著,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90年之前)、初期发展阶段(1990年-2000年)、深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分别在湖泊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结构、湖区产业结构、旅游地功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湖泊资源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旅游风景区、旅游度假区、城市滨水区、湿地公园、水上运动基地和综合开发模式六种,空间耦合模式包括链珠式、荷包蛋式、交错式、分离式,两种模式的交叉组合导致湖泊旅游城镇发展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发展与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文旅融合发展视角下,只有重视对安徽省水东镇蜜枣文化资源的开发,才能实现当地旅游与文化发展的双赢。蜜枣文化旅游开发是整个蜜枣产业系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创新蜜枣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可从本质上提升蜜枣产业的价值。本文将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出发,对水东镇的蜜枣文化资源进行分析,围绕该镇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开发策略展开讨论,希望为当地蜜枣文化旅游的发展贡献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茶的故乡,传说自神农时期,汉族人就开始饮茶了,在中国饮茶有数千年的历史,日本是中国茶文化传入最早的国家之一,饮茶文化由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日本,饮茶习惯逐步风靡开来。本文以中日茶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中日茶文化的共同之处,并从形成过程、背景文化、规范仪式等方面对比分析中日茶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旅游开发与徽州古村落保护既彼此冲突,又互为依存。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寻求两者平衡的技术手段,是确保古村落的旅游资源能够被永续利用,实现旅游开发与古村落保护双赢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尤其是对旅游区域的整体开发,更是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20.
栾坤 《文化学刊》2015,(2):95-96
以跨文化交流为主题,通过对旅游过程中文化资源的相互传播以及跨文化交流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形式的分析,详细论述文化交流对于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注重突出文化特色,创新旅游业的发展理念,打破行政地域限制,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跨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