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依靠着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衍生出的网络亚文化逐渐成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文化形态,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有着重大的影响。根据新精神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有效解决可以使人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该文运用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分析在后疫情时代大环境下,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总结出要以包容的心态和科学的引导,将网络亚文化以多元的形式融入主流文化,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快速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新环境,也可以使青少年在网络亚文化的接触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有效调节自身人格的矛盾,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甘泉学派形成于岭南地区,以一传弟子居多,湛甘泉在世时与阳明学派并驾齐驱。在地理分布上,岭南甘泉学派大概集中分布于三个区域——广府地区、潮汕地区和客家地区,代表人物分别为庞嵩、唐伯元、杨传芳。岭南甘泉学派在流播中与阳明学派等其他学术流派既交锋又融和,体现出调和折中、融会贯通的特征,深化了岭南文化的思想内涵,推动了岭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略说辽宁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是近年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对地域文化特点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近年许多学者对辽宁文化的特点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它相对中华整体文化来说是一种亚文化,而历史性、民族性是其基本特征。这种说法当然正确,但比较笼统,应当作更细致、更具体的理解。本文便认为,辽宁文化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边缘性、差异性、多样性、趋同性、交融性、曲折性六个方面,而其核心,是辽宁地域文化与中原主体文化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大多数情况下,"华南学派"是学术界的朋友们对研究明清史、特别是区域社会史或历史人类学的一批学者及其学术主张的一种称呼。当我回答我与"华南学派"的关系这类问题时,我的表述是,我与"华南学派"共享某种学术理念和方法论平台。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对某些历史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也不妨碍我们之间具有各自侧重的研究风格和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与此相一致,社会主义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术界梳理了传统思想资源中社会主义因素以及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主义思潮高潮,特别是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前少有研究的三四十年代知识界中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予以涉及,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除基尔特社会主义继续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外,面对世界范围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其他非主流(或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也开始成为学术界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青年亚文化是指青年群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通过独特的网络语言和多样化的网络行为,实现情绪表达和自我塑造,充分展现群体态度的一种文化现象。该文基于新时代网络亚文化的传播背景,以高校青年为目标群体,研究了网络亚文化的常见类型及表现特征,从身心健康、能力锻造、道德理念、消费观念和价值信念等角度,对高校青年参与网络亚文化活动的影响进行了辩证探析。高校青年是制造、体验和传播网络亚文化的先锋群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深刻探析并正视网络亚文化对青年群体产生的双面影响,才能为主流文化的培育和践行开辟新的路径,激发思政工作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腐女文化开始从虚拟空间兴起,并引起了亚文化研究者的注意。本文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模式,发现腐女采用隐喻等话语策略,社群式的话语生产和消费、修改传统性别意识的社会实践,建构起具有亚文化特征的话语体系。网络腐女文化话语体系说明女性网络亚文化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活跃和复杂。  相似文献   

8.
孟子在儒家学派与孔子并称"孔孟",他对于儒家学派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孔子的基础上,他积极创新,使儒家思想更为严谨,尤其是他的教化思想,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教化的内容与方式方法,注重"德"与"礼"的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薇拉·凯瑟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因其作品颂扬19世纪末美国中西部的拓荒时代精神,讴歌女拓荒者的坚韧不拔和积极乐观而备受关注。但是,学术界对其作品中男性人物的研讨偏少且观点有些偏颇。故本文选取薇拉·凯瑟的代表性作品"草原三部曲",运用叙事学理论,聚焦男性人物在女主人公构建自我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探究其存在价值及意义,以期深入解读薇拉·凯瑟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关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直被淹没在阶级斗争、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和土地纠纷中。在学术界,年鉴学派等更加关注社会阶层,如弱势阶级和边缘阶级,但往往忽视了针对妇女和性别的研究。时至今日,社会性别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和领域。它已被视为与民族、区域、国家以及政府等同等级别的重要议题。社会性别观和性别维度在历史研究中是清晰可见的,而如何更好地阐释,则需要更多的视角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看待性别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阿兰·巴迪欧活跃于当代学术界,是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因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广阔的理论视域而备受人们关注。事件、真理、主体贯穿于巴迪欧著作的始终,成为了解巴迪欧思想理论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基于此,在对巴迪欧的事件、真理、主体界定的前提下,从理论特性与方法论意义两方面探析阿兰·巴迪欧事件、真理、主体的方法论特质,以期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巴迪欧的思想,挖掘巴迪欧理论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2.
毕淑敏小说内容平实、贴近生活,并且尤其关注儿童、女性、病人及军人等群体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的生存意义。本文主要从人物特色、语言特色、题材特色及叙事特色等角度对毕淑敏小说创作特色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解析毕淑敏小说创作特点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亚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并具有边缘性、时尚性及颠覆性等特征.从网络亚文化的影响效果来看,包含了积极网络亚文化与消极网络亚文化,其中积极的网络亚文化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交流平台,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而消极的网络亚文化会对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产生误导,诱发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为...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2013,(1):56-56
陆扬在《辽宁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后亚文化研究是对伯明翰中心亚文化理论的挑战和反思,随着新的青年亚文化形式的出现,探讨建立新的理论范式的可能性。后亚文化研究明确反对伯明翰中心对待青年亚文化的“英雄主义”态度。就以赫布迪基的亚文化研究来看,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中国女性青年亚文化族群纷纷涌现,其中,"小清新"文化传播较为广泛。本文主要探讨消费主义语境下"小清新"文化的话语困境,在对"小清新"文化的话语分析中发现,"小清新"们往往用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感性经验的话语建构其亚文化身份,而亚文化身份的生产又强烈依赖消费社会语境,这为"小清新"们带来了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6.
汉学是有清一代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流派,占据清代特别是清前中期学术的主导地位.在对清代汉学的研究中,有关不同流派的划分及其学术特色的探讨,始终是学者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汉学家本身已然注意到其学派内部学人之间风格特色的不同,一些总结性的学术著述也反映出地域、师承以及学风的差异.本文沿流溯源,从学术史的视角出发,对学术界有关汉学流派划分的诸家观点及其研究状况作历史的考察和脉络的疏理,并进行初步的评析,以期对清代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在讲学和著述中反复提到韩愈,致使韩愈成为出现在康有为乃至近代哲学视界中的为数不多的汉唐人物。康有为对汉唐时期的人物提及不多,对唐代人物的提及更少,韩愈则无疑是康有为最为关注的唐代人物。康有为对韩愈的关注和审视包括诗文与道术(文学与思想)两个维度,对两个维度中的韩愈评价相差悬殊。康有为对韩愈的态度呈现出先褒后贬的态势,这一态度转变直观地再现了康有为的心路历程,也使康有为视界中的韩愈变得意义非凡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墨家素以辩学著称于世。以往学术界主要从逻辑学角度研究墨家辩学,侧重于整理或挖掘其逻辑思想内容。以至于出现了将墨家辩学等同于逻辑学,甚至在比较逻辑的研究中,将墨家辩学看作是与西方传统逻辑相同的逻辑类型。笔者以为,这里涉及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视角问题。作为墨家文化的主要内容,墨家辩学从一个历史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它既与儒、道、法……等各家文化有某些共性的文化特点,也表现出本学派的文化特质。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墨家辩学的文化特征,以求对它作出更为合理而又全面的解释。 (一) 重效益、讲实用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取向。“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以实践应用作为文化建构的价值取向,是墨家辩学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之一,是传统的实用理性价值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刘家骅 《职业圈》2011,(33):141-141,143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员工培训开始得到国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员工培训已经成为国外组织心理学和行为学派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0.
齐太公(姜尚)是先秦政治史上一个真实而重要的历史人物,但其关于政治法律的思想主张,往往被其军事或权谋思想所掩盖。他认为天下惟有道者居之,提倡贤明君主制,顺应天命,选贤与能,爱民牧民,贵法重利而不废礼义,与周公以及后世儒家主流思想在天命观念、治国理念、刑罚观念等方面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尽管他在兴周灭商过程中功勋卓著,但因其缺少学派传承,兼之贵法重利潜存一定的道德和政治风险,注定了重周公而轻太公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